导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在古诗词《一剪梅》的教学上应该制定怎样的教案,才提高教学的质量,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一剪梅》的教学设计及阅读练习题,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剪梅》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体会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
学习内容:对李清照《一剪梅》进行理解、鉴赏
问题导学:
一、作者简介:(用3分钟时间学生自主朗读,并圈画重点)
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14岁时的李清照能写出让其饱读诗书的父亲定言到,“我现在已没有能力来评论你的词,需要大家。”,从其词做的成就中来看还是令人置信的。而张15岁时候,写就的《霸王别姬》有人已呼叫可与郭沫若论长短,不可不令人扼腕。李清照词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婉约正宗”,抒写“愁”的作品是其词的精华。
2、背景介绍: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悠闲生活,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二、朗读诗歌,初品诗韵。(12分钟)
1、生自主朗读,小组竞读。
2、播放录音。
3、小组竞读。
4、齐读。
三、赏析本诗。(小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分组展示。20分钟)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
2、请从诗中任选一句来鉴赏。
(可从写景、炼字、表现手法、抒情等角度来鉴赏。)
四、内容理解
粉红的荷花已经凋谢,铺着的竹席也生秋凉,
轻轻解下丝绸披肩,独自登上木兰小舟。
天边飞来队队鸿雁,是谁捎来了远方的佳音?
西楼洒满月光,思念的人啊也该早日归来。
花儿自管飘落,水儿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却只能独自愁闷
各天一方。
这样的相思愁苦,哪儿有办法可以消除,
皱着的眉头方才展开,涩涩的味儿却又
涌上心头!
五、写作背景
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
这是一首闺情词。易安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
书《一剪梅》以送之。”
六、 把握诗歌:一)、上阕
1、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红藕香残:
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
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玉簟秋: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
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2、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吗?
明确:
独:为了排遣心中的冷漠孤寂,我换上秋装,独自荡舟水上。
一个“独”字用的好,一个人的世界,牵挂的是远方。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背面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云中: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鸿雁从空中飞来,故称“云中”。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 倒装句
•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 谁——赵明诚
•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鸿雁传书的遐想,不管白
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小结------上阕
写女诗人的独居生活 。
二)、下阕
1、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 蕴含的意义是什么?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
•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
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 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
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3、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
“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
• 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
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
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小结:下阕 以抒情为主, 抒发了女词人寂寞相思之情。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一剪梅》阅读练习题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藕香残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席子已生秋凉。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时,由己推人,想见对方的愁思,既见写作手法的'高明,也足见双方感情的深笃。
2.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两首》中哪一首所表现的情感接近,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阅读答案:
1.B
2.对比突出,“眉头”与“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之大和程度之深。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压抑相思,“却上”重在写无法压制的苦痛。(意对即可)
3.与《醉花阴》接近,都是词人早期作品,表现的是秋天思念夫君之情。譬如在前者是盼“锦书”来,“锦书”特指夫妻、情侣间的书信;后者是在“佳节又重阳”之时,更盼夫君归来团聚,不至则感觉“半夜凉初透”,不仅凉意袭人,更有孤独凄凉之意。(意对即可)
4.D
- 相关推荐
【李清照《一剪梅》学案及阅读习题】相关文章:
李清照一剪梅习题答案06-21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及赏析11-24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07-04
一剪梅李清照08-05
一剪梅李清照08-28
李清照的一剪梅05-12
一剪梅的李清照06-10
李清照的《一剪梅》06-16
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06-13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