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怀旧》

2024-07-17 一剪梅

  《一剪梅·怀旧》是元代汪元量创作的小令。全令采用复沓的形式,用以表达词人那种欲说而无从说起的愁绪,全词如下:

  一剪梅·怀旧

  汪元量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

  一团燕月明窗纱。楼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缓捻琵琶。

  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创作背景

  汪元量以善琴事 谢太后、王 昭仪(王昭仪:原名 王清惠,能诗)。

  宋亡,随三宫留燕。与幼主及谢太后等被迁往来于上都和大都之间达十余年。此词称“十年”,又有“燕月”句,当为1285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词人与幼主等自上都回大都后所作。

  词人被北迁燕地时在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此正好十年。

  赏析

  全令表现的是作者的家国之思。以“十年”开头,突出地显示出时间的悠长。词人将这悠长的时间背景与一双泪巴巴的愁眼迭印到一块,组成了一个耐人寻味、动人心魂的复合意象。古人有“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的名言,在这里,词人正是将他无限的愁怨与忧伤借这“阿睹”传达出来。使令作劈空而起,先声夺人,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今日思家”二句,解释十年愁眼不开的原因。“今日思家,明日思家”,则是十年来天天思家,却天天没有回去的希望。

  词人被这旷日累年、遥遥无期的乡思所折磨,愁苦之极,彻夜无眠,抬头所见,唯有“一团燕月”而已。常言道“月是故乡明”,词人特别点明是“燕月”,意在强调自己身在异乡异国的事实。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由月而念及故乡;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由月的运行而写出人的不眠。

  这首令写月,实兼以上二家之长,而一个“燕”字对渲染身居异乡敌国的凄伤情怀尤其有力。一团明晃晃的燕月已使词人愁上加愁。楼上、塞上却又传来阵阵胡笳声,真是“那堪更听边城角。边城角,又添烦恼,又添萧索”(《忆秦娥·风声恶》)。月是“燕”月,笳是“胡”笳,不眠之夜的所见所闻,都莫不勾起词人国破家亡、离乡别土的痛苦,将他的愁怨之情推向极限。

  作者简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

  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一剪梅·怀旧》】相关文章:

一剪梅·怀旧原文、赏析07-28

一剪梅·怀旧原文及赏析10-20

一剪梅·怀旧原文赏析08-21

一剪梅·怀旧原文及赏析03-19

[优]一剪梅·怀旧原文及赏析07-04

一剪梅·怀旧原文及赏析(精品)07-05

一剪梅·怀旧原文、翻译及赏析07-17

一剪梅·怀旧原文及赏析2篇09-07

一剪梅·怀旧_汪元量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01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