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与茶的故事

2023-09-05 杨万里

  宋代饮茶风气极盛,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均极爱饮茶,茶叶甚至成为了米盐一样的必需品,王安石曾发议论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此话或许有些夸张,但宋代茶叶的兴盛,却是不言而喻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杨万里与茶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万里与茶的故事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为官清正廉洁,后遭弄权之人排斥,忧闷而死。他才学渊博,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留有《诚斋集》。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而传世者仅一部分。

  南宋著名的诗人杨万里(1127年~1206年)是南宋与陆游同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字廷秀,号诚斋,世称诚斋先生,8岁丧母。父亲杨芾精通易经,他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积十年,得藏书数千卷。他指着藏书对杨万里说:“是圣贤之心具焉,汝盍懋之!”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小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春,杨万里进士及第,时年二十七岁。杨万里在朝中做了几十年的官,官至尚书、右司郎中、左司郎中。做了高官,仍保持俭朴的家风。他生性耿直,遇事敢言,因而虽然学问出众,文采超人,做的官却都是有职无权,无法施展抱负。年未70,便告老还乡。回家后,他布衣赤脚耕耘田野,住的房屋也是破烂不堪,三世不加增饰。杨万里自始至终以清廉持身,前来看望他的人,见他破屋漏房,不能防御风雨,无不深为感动。史良叔当时任庐陵郡守,特来拜访杨万里,走进门见厅堂如此陈设,“盖知谋国而不知营家,知恤民而不知爱身,其天性然也。”

  杨万里留下的诗文中有很多是关于茶的,他一生嗜茶,有时竟然达到不顾自己身体的程度。他有一首《武陵源》的词,其中有:“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因为茶性寒,饮茶过量对身体并不好,但杨万里为了饮茶,不顾使身体受寒以至获病,这一点他在这首词的序中已然承认:“老夫茗饮小过,遂得气疾。”此外,他嗜茶如命的性格在其《不睡》诗中再一次获得体现:“夜永无眠非为茶,无风灯影自横斜。”由于嗜茶,“茗饮小过”、“频啜得中寒”,弄得人“瘦骨如柴”,但他仍不愿与茶一刀两断,他在另一首诗中说:“老夫七碗病未能,一啜犹堪坐秋夕。”虽病不绝,只是少喝点罢了。此外,杨万里由于夜里也好饮茶,故常常引起失眠,但他决不责怪饮茶。他在《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中说:“迟日何缘似个长,睡乡未苦怯茶枹。春风解恼诗人鼻,非菜非花只是香。”杨万里嗜茶如命可见一斑。但其嗜茶如命绝非是口腹之

  贪,他追求的是茶的味外之味。

  杨万里还取饮茶作为他的读书之法,他在《诚斋集·习斋论语讲义序》中说:“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曰我读书者,否也。《国风》诗曰:‘方便谓荼苦,其甘如荠’,吾取以为读书之法焉。”古时“荼”即为茶。杨万里认为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读书后的获益却如同茶一样甘甜,这与饮茶是一样的道理。

  杨万里嗜茶如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清澄如碧的茶水中悟出了为人处世之正道。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说,杨万里从常州知府调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时,将万缗积钱弃于常州官库,两袖清风而去。在广东任官时,曾以自己的七千俸钱代贫户纳税。其子杨伯儒也以清廉著称,在广东任官时,病入膏肓,临终之际,却连入殓的衣衾也没有。

  杨万里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他归隐回乡后,两袖清风,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唯带(皇帝所赐的玉带)有金”。故居老屋三代未加修葺,只能挡挡丝风片雨。这也说明他品茶、爱茶,也欣赏茶的清澈澄明的品性,而作为人之道。此外,他还以茶之清明,赞誉朋友的气质丰骨:“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丰骨茶样明。”这是杨万里《谢木韫之舍人赐茶》中的诗句,他将茶的清雅、明澈,来称道知心朋友的气质、丰骨,把茶在精神方面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即以其诗还颂其人,足见杨万里品茶更是从精神层面体味茶的味外之味。

  南宋第一爱茶诗人杨万里:一生爱茶,曾因过量饮茶而“中寒”

  杨万里是南宋中兴诗坛的重要诗人,他的一些作品,是我们从小读到大的,比如,小学时便学过的《小池》,便是一首简单而又传神的佳作,“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其实清新爽朗、明媚多姿,让人一读便爱。

  除了写诗填词之外,杨万里本人,还是一位地道的“茶”迷。杨万里一生中,与茶结缘,几乎不可一日无茶,因此他写下了众多的茶诗,这在整个南宋诗坛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杨万里的茶诗,几乎涉及茶的各个方面,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信息,读一读杨万里的茶诗,可以感受到更诗意的生活,让人心情更加美丽。

  一、杨万里与茶

  杨万里曾经负责过广东茶盐事务,对这种爱茶之人来说,无疑如鱼得水。杨万里爱茶成痴,曾说:“老夫平生爱煮茗,十年烧穿折脚鼎”,能将茶鼎烧穿,虽然夸张,但足见其对茶的热爱。

  杨万里老年时曾因过量饮茶致病,但仍然“初心不改”,对茶一如既往的热爱。他在词中写道:“旧赐龙团新作崇,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其实这怨不得茶叶,只是杨万里在病重仍然过饮,遂导致“中寒”。

  龙团是宋代非常名贵的一种贡茶,皇帝常常用来赏赐大臣以示恩宠,大概是杨万里得到赏赐后,当不得茶瘾,即便是自己身在病重,也打开来喝了起来,越喝越有滋味,因此导致“中寒”。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龙团茶是蒸清绿茶,性寒,老年人在冬季过量饮用,的确是会导致寒气加重,引发旧疾,杨万里病中过饮,怎能不加重病情?

  但即便如此,杨万里爱茶之心不改,“连宵眠不著,犹自爱新茶”。一天到晚,离茶不行。早晨起来,首先便是张罗着煮茶,“玉照堂中瀹[yuè]早茶,下临溪水织纹纱”,他晚上更爱饮茶,即便是因喝茶兴奋地睡不着,仍然还是如此,甚至连梦中也在喝茶,“何曾梦到龙游窠,何曾梦吃龙芽茶”。

  杨万里爱闻茶香、爱赏茶色、爱听茶声,爱屋及乌,甚至连茶瓯、茶器也都爱不释手,“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只是香”、“茂松轩里清更清,松风一鼎煎茶声”、“秋光好处顿胡床,旋唤茶瓯浅著汤”……这种慢节奏的惬意生活,真是值得现代人借鉴。

  倘若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余,静下心来,沏一盏茶,看一段书,放松心灵,让四肢百骸重新满血复活,无疑是极佳的。

  二、杨万里的茶之道

  既然是爱茶之人,对茶自然是有独到看法的。杨万里在诗歌文章中,对茶之品质、烹煮、技艺等方面,都有着生动的描写,即便今天看来,也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好茶要配好水,这是所有爱茶之人所公认的。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便着重强调了水的重要性,杨万里因此十分留心,每到一处,便在公事之余去查验水质的好坏,是否利于泡茶等,陆羽曾将无锡惠泉评为“天下第二泉”,杨万里在常州为官时,特意慕名而去,发现果然绝佳,之后很多年里,都念念不忘,“传呼惠山水,来瀹建溪茶”。

  当时人煮茶最看重水质的“清”,杨万里则不然,他最看重水之活,“清如淮水未为佳,泉迸淮山好煮茶”。

  水之外,杨万里对茶的品质也颇为看中,他对一些名茶也情有独钟,总是争先品尝,在他的诗中出现了数种名茶,如龙团、龙井、顾渚、双井、日铸、中洲、黄檗等等。

  好水、好茶都有了,下面便是对茶艺的记叙。宋代流行点茶、分茶等茶艺,杨万里在诗中,也多次提及,而且描写地颇为详细。他有一首详细描写分茶的作品《澹庵坐上观上人分茶》,被后世爱茶之人所称道。

  诗曰(全诗太长,只摘录前几句,感兴趣的可以找来全诗阅读):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一位分茶高手,在茶瓯上表演了一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盛宴,在点茶手法表现下,茶面一会如白云行空,一会儿如影落平江,真真幻幻,简直出神入化,令人赞佩。

  三、杨万里的茶与诗

  杨万里是诗人,诗是一种艺术。爱茶又爱诗的杨万里,自然会将两者结合起来。有时候,他晚上饮茶过于兴奋便去写诗,写诗写兴奋了,又忍不住喝茶助兴,这样循环之下,难怪诗人要一夜无眠了。

  杨万里与同时代的士大夫交往,多以茶作为互赠的礼品,而赠诗中,亦多涉及茶,并且每每表达想与友人共饮的愿望,“何時共瀹青原茗,下看江瓯来去飞”。

  《诗经·国风》中有句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杨万里的读书之法,颇有点类似,他认为读书之事,粗看味苦如茶,但真正理解其妙处后,内心会甘之如饴,对自己好处极多。这种以茶喻读书的议论,当真是头一回!

  杨万里推崇苏轼,尤其是苏轼的茶诗,他都认真阅读,甚至逐句注解,细致入微令人敬佩。如东坡写“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杨万里便写道“其状水之清美极矣,分江二字,此尤难下”,类似的是后批注极多。

  总而言之,杨万里与茶一生结缘,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茶的身影与他相伴。茶文化在杨万里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众多茶诗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昔人已去,但风采仍在,茶之文化与精神更是代代传承不朽。

  • 相关推荐

【杨万里与茶的故事】相关文章:

桑茶坑道中赏析杨万里10-21

诗人杨万里的故事04-03

苏轼与茶的故事08-16

苏轼与茶的故事11-14

孔平仲《禾熟》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其二》阅读答案01-06

杨万里 传03-24

杨万里 不如03-24

杨万里《小池》10-09

杨万里的诗【经典】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