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024-09-02 乡愁

  课题 余光中的《乡愁》

  教材分析

  1.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并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余光中的《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该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中外经典诗歌。其主题是“土地情思”。这一单元的第一课便是《诗两首》。余光中的《乡愁》是其中的第二首,是写思乡愁绪的。在诗中,诗人有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愁之浓,浓到思乡情结无法解开。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余光中的这首《乡愁》抒写思乡愁绪,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着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也越来越浓,最终由个别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通过学习,既能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思想爱国的深厚感情,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中国心事和外国诗的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已经能够较为充分地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情感美。但因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及其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学生的欣赏易停留在表面,应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情,感受诗的美。诗人对每一个形象的选择,都是为了服从所要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都蕴含着一定的含义。教学时,要向学生分析这些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用得好在哪里。这些形象(即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想象。教学时,作为教师的我,将对诗中精彩处和难点作必要的讲析,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家乡祖国的感情。

  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我觉得应该是在让学通过把握诗歌中四个中心物象领会其象征含义进而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诗歌的基本常识。

  2、积累背诵该诗。

  二、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歌。

  2、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理解和掌握诗人抽象化具体形象的艺术构思。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想爱国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透过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感情。

  突破方法: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朗诵,指导学生朗诵、学生朗诵等环节,为学生营造一种浓浓的乡愁氛围。这样,学生就能满怀对祖国。家乡深沉的爱去品读,在品读的基础上,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进而深入探究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突破重点。

  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四个中心物象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

  结合音画效果,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进入乡愁的世界。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让学生概括《乡愁》中提到的人生四个阶段,找出每个阶段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引导学生理解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国之思的,在发散联想中领悟诗歌的情感,进而突破本文难点。

  教学过程

  • 相关推荐

【《乡愁》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乡愁》的教学设计10-03

乡愁教学设计10-24

乡愁的优秀教学设计10-24

乡愁诗教学设计09-19

乡愁教学流程设计10-08

初中乡愁教学设计09-08

《乡愁》教学思路设计08-04

《乡愁》教学设计与反思08-14

课文《乡愁》教学设计07-31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