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陵园坐落于吉安市青原区富田乡鹜湖大坑村东北的卧虎山,距他的出生地文家村7.5公里。墓碑坐东向西,左右有两山如臂环抱,山下一泉清澄。入园口,依次有牌坊、石拱桥、台阶、平台、神道、拜谒台等,神道长47米,喻文天祥47岁为国捐躯;台阶为12级、8级、3级,示文天祥于1283年殉难。墓高2.6米,呈半球形状,墓前有祭祀台,两边各竖一墓表,有两条石阶拾级而上。一尊尊古朴威武的石俑、石马、石彪、石羊忠实地列于神道两侧,默守千古忠魂。
该墓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明、清先后重修。江西省人民政府分别于1983、1993年拨款重建,1987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课堂。这位民族英雄、爱国诗人一生波澜壮阔,正气煌煌,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人生。“青山有幸埋忠骨”,这里的一草一木是幸福的,它们与忠魂永在!
山风在轻轻吹拂。我们伫立在“宋丞相文信国公天祥之墓”前,默读着那一行行书法遒劲有力的对联和碑文:“志可凌云文能载道,生当报国死不低头”;“天赋忠烈千秋志,祥赐英名万古存”……
“卧虎山”名不虚传,两座树木蓊郁的小山如虎足伸伏于前,虎头高高昂起。坟墓正建于虎之鼻尖。坟后是郁郁山林,前面是小桥流水人家,远方是绵延起伏的重峦叠嶂,对面一山酷似一位跪伏于地的大臣正叩首称臣。啁啾的山鸟跳跃在林间,清亮的河水流淌着寂寞岁月,游鱼历历可数、怡然自乐;远处农舍炊烟袅袅,如一条条洁白的小溪,缓缓流向碧蓝的天穹……此情此景,谁不萌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吴均《与朱元思书》)之心呢?我知道,文天祥恰恰是从这山川间,迈开了举义旗抗元军的第一步!
云雾悄悄飘来,朦朦胧胧中,文丞相的形象在眼前越来越清晰……1236年文天祥出生于富田乡文家村,自小抱负远大,学业堪佳。20岁进京会试,考取状元。当元军南下,他组织义军一万多人,奉召捍卫京师,开赴平江、常州前线,与元军作战。1276年,被封为右丞相,奉命与元军伯颜谈判,被无理扣押并押往北方,途中写下数百首爱国诗篇。后在镇江逃脱,几经生死辗转,到福建南平,组织督府军。宋端宗授任他右丞相、枢密使,都督各路军马,转战赣东、闽西、粤东一带,收复十余州县,席卷江南,元军吓破了胆,调集重兵阻截义军。可恨强弱悬殊,寡不敌众,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被捕,元军劝降,他出示《过零丁洋》诗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元军无奈,解送文天祥赴燕京。途中好友张千载邀集十多名义士,一路尾随羁押的船队,以便见机营救。文天祥被押送至梅岭时,便开始绝食,心想死在庐陵(今吉安),忠骨埋归故里,元兵灌粥进水。文天祥叹道:“自被俘后,服脑子(冰片)二两,不死;绝食八天亦不死。”抵大都(北京)后,元人许官封爵,利诱归顺,再则威逼严刑,毒辣拷打……4年囹圄,3年水狱,元人企图毁其忠贞,减其斗志,然而文天祥赤胆忠心,视死如归,于1283年1月9日从容就义。当晚,张千载以百金赎文丞相尸首,安葬遗体,以密造的匣子藏其指发及文稿,历尽艰难险阻,运回富田交给文氏,于1284年安葬在卧虎山。
生命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在暗礁、险滩密布的河段,方能溅起更多美丽的浪花。当民族危难、国家存亡之际,文天祥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万仞悬崖绝壁何所惧,在视死如归跌落万丈深渊的同时,人们发现:他站成一挂似银河奔泻、如雷霆轰鸣的瀑布,这是一条站立的河!他在人生的结尾处书写了一个光芒四射的惊叹号!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站在墓前,我肃立默悼,细细品读,读青山绿水、苍松翠柏,读信仰、坚贞、崇高,读那彪炳千秋、永葆青春、不屈不挠的民族魂!让所有的虔诚汇聚到这里,让所有的信仰铭刻在这里,也让那些贪婪、懦弱、变节、丑恶的灵魂跪伏于此。阴霾沉沉、电闪雷鸣中,他坚挺的身躯愈高大!狂风骤雨、冰天雪地里,他信念的火炬愈炽烈!浩浩中华,巍巍巨柱,他是真正无私无畏、大忠大义的化身:脊梁挺直,灵魂永远不倒!
真想让大山的胸腔、瀑布的歌喉来一起朗读文天祥那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吾辈来也不晚――让浩浩正气,充盈在21世纪的中华大地!
- 相关推荐
【文天祥墓前的深思】相关文章:
文天祥祖墓07-20
文天祥简介_文天祥的诗10-19
文天祥在广东02-07
形容文天祥12-05
文天祥的故事11-16
文天祥的简介11-16
文天祥的介绍11-10
文天祥的诗句03-31
文天祥的名言08-18
文天祥诗句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