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案分享

2023-03-24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 首风景诗。分享了《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指课题,齐读。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①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瀑”字是什么结构?齐读:“瀑布”。

  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

  (二)初读: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认识生字:相机区别“庐、炉”

  ③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④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⑤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 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全班齐读 (4)师配乐读

  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①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想去游览一番吗?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师解说: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三)再读:想象画面,领悟诗情。`

  1、站在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的心情非常的激动,请你们再去细细地读古诗,想想看自己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望庐山瀑布优质课教案设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2)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3)“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四)吟读:细品诗韵,抒发胸臆

  请小朋友们再读古诗,在充分感受诗人丰富想象力的同时想想这首诗里有哪些字用得特别妙?

  预设一:“生”字的妙用

  师:“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

  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预设二:“挂”字的妙用

  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 生读。

  (1)学生交流。

  (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结:你看,仔细一品,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这就是古诗的语言美。

  (3)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4)写一写

  (5)过渡: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好好朗读一番。

  (6)个读、配乐朗读。

  (7)背诵: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又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谁能将古诗背诵下来了呢?

  (五)拓展: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1、小朋友们真棒,老师从小朋友们的吟诵中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课件出示瀑布整首诗,配乐朗诵)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李白写的诗《望天门山》,喜欢吗?请自由读一读。

  (六)、作业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课外收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反思:

  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庐山的美,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情感学习氛围。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庐山的美,更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庐山,零距离地感受古诗,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渐行渐浓,再切入到他们的求知基点,只提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的初步要求,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训练中树立了学习古诗的信心,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调。

  在学生自读古诗、读词、认字、并且初步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象之后,再次展示了庐山的配乐风光视频,孩子们再次加深了对庐山瀑布壮美景观的感受,他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和朗诵古诗的激情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二、指导朗读体现层次性

  在揭示古诗题目之后,我示范朗读了一遍古诗,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课件上展示的节奏,自己给诗划出斜线、两人练习读,要求学生根据画出的斜线读出节奏。在指名读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虽然读出了节奏,但读得有些拉调子。我又示范读了一句,并告诉大家,读的时候,要注意“声断,气不断”,既字音有停顿的地方,但不是完完全全的停顿。指导之后,又请了一位同学来读,感觉明显好了许多。但我觉得学生读的感情还不够到位,因此,我又一次进行了示范朗读,并让大家再一次欣赏了配乐风光视频,同学们的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大家在在配乐朗诵中找到了感觉,越读越好,读出了诗歌的韵味,还读出了激情。

  三、一点思考

  低段古诗教学要不要讲解诗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一、二年级)中说:“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我的理解就是低段古诗教学,不必讲古诗内容,只要学生能够诵读和获得初步的感悟即可。但我想,如果干脆不讲恐怕是不行的,因为学生年龄小,儿歌和童谣内容一般都很好理解,不存在问题,有些古诗恐怕孩子们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就像这一节课,当我问到“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什么意思?李金琳同学举手说是炉子上在冒烟,令人啼笑皆非。

  • 相关推荐

【《望庐山瀑布》教案分享】相关文章:

《望庐山瀑布》教案01-06

望庐山瀑布教案11-08

《望庐山瀑布》教案范文07-06

人教版望庐山瀑布教案05-15

课文《望庐山瀑布》的教案11-21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11-22

望庐山瀑布06-10

[经典]望庐山瀑布04-17

望庐山瀑布03-20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