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其六

2022-03-25 王昌龄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昌龄从军行其六,欢迎阅读。

  【原文】

  从军行·其六

  王昌龄(唐)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释】

  1、“胡瓶”是唐代西域地区制作的一种工艺品,可用来储水。

  2、“落膊”是缠缚于肩臂上的意思。“落”通“络”。

  3、“薄汗”又名盝盞,是蕃中大马,也作“薄寒”。

  4、“碎叶”,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托克马克附近。为唐代安西四镇之一,是唐王朝西北边塞上的军事要塞。

  5、“团”即圆的意思。

  6、“敕”,专指皇帝的诏书。“星驰”,像流星一样迅疾奔驰,也可解释为星夜奔驰。“封”是赐与的意思。

  7、“辞”,此处是指受诏领命而去的意思。

  8、“楼兰”是汉代西域国名,在今天的新疆婼羌及东北罗布泊一带。

  【翻译】

  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高高地悬挂着一轮秋月。

  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星夜传诏将军,赐予尚方宝剑令其领兵杀敌;将军辞京奔赴前线,很快就大获全胜。

  【赏析】

  第六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诗的首句写这位将军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次句转写边塞之景,意在营造和烘托气氛,暗示将军之心时时想着边塞的安危,时时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民。这两句着力铺陈将军的装束和边地景色,既衬托出将军的神武之姿,又意在蓄势,在如水秋月的广阔清寒背景下,一身戎装的将军的剪影,威风凛凛,一位勇武的将军形象就被传神地勾勒了出来。诗的后两句,豪气生发,尤显英雄本色,既写出了部队攻城拔寨的神速,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拓展延伸】

  篇一:《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唐)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篇二:《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唐)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篇三:《从军行·其三》

  王昌龄(唐)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篇四:《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篇五:《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唐)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篇七:《从军行·其七》

  王昌龄(唐)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王昌龄从军行其六】相关文章:

从军行王昌龄其六赏析10-25

从军行王昌龄其六欣赏11-11

从军行王昌龄其六表达11-11

从军行王昌龄其六解释11-11

从军行其六王昌龄翻译11-09

从军行其六王昌龄注释11-09

王昌龄从军行其六赏析02-19

王昌龄《从军行其六》译文10-27

王昌龄从军行其六的解析11-11

王昌龄的从军行相关内容 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