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孤桐》阅读答案

2024-06-25 王安石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安石的《孤桐》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释

  天质:天生的性质。

  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

  凌霄:形容桐树长得高,接近了云霄。

  弥:更加。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怨恨。

  斫:砍,斩。

  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译文

  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

  穿越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

  政治清明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赏析

  王安石任北宋神宗的宰相,力主改革,推行新法,虽遭遇到很大的阻力,仍然锐意改革,毫不犹豫,坚决推行新法。在这种背景下,王安石写了这首诗。现在,来分析一下这首诗可能的思考写作过程,从中体会一下如何写诗。

  写诗,首先要立意。按照当时的情形,这首诗的立意是什么呢?当然应该表达作者的情怀和意志。这就要描写自己的形象、正直的品格、推行新法的坚定的决心和意志,表现自己要通过变法革新帮助皇帝消除民众的不满情绪,创造一个较为和谐安定的社会的愿望和理想。

  其次是构思。依据立意构思,要考虑取象、全诗的整体结构、意脉、韵味、表现手法,等等,在头脑中绘出这首诗的蓝图。构思中,首先是取象。作者经过思考,认为自己与“孤桐”很相像,于是决定以“孤桐”为象,来写这首诗。当然也要考虑到表现手法、全诗的结构。由于取象孤桐,是物象,就须考虑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并兼及抒情;其次是结构,就得是描写与抒情相结合,各用几句几联,这样,一首诗的大体情形就定下来了。

  按照这样的构思,开篇就得描写孤桐。所以诗的开篇这样写道:“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这一联写出了孤桐的一个特征,靠环境和自己的努力,长得高大挺拔;第二联“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继续写孤桐的特征,即正直伟岸,中间虚心;第三联“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依旧继续写孤桐的特征,在阳光照射下,孤桐更茂盛强壮,树阴更浓。这三联都是描写孤桐形象的。而第四联“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则是写孤桐的理想和抱负的。这样,这首诗,就按照构思的路子完成了全篇。

  这首诗的结构就没有运用律诗“起、承、转、合”的一般结构,而是采取了由描写和抒情两部分相结合的方法写来,结构简单明了。这首诗的意脉更是十分清楚的。这就是前三联从不同方面来描写孤桐,最后一联抒情,描写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这首诗中充满了正气,具有了正气磅礴的气象。诗中也颇具韵味,因为诗中本没有写人,而是写的孤桐,写了孤桐的挺拔、正直、茂盛、虚心等特征,还运用典故写出它的理想、志向等情形。但谁都知道,诗中所写之物,实际上都是托物写人的。再由孤桐联想到人,就体会到诗的韵味了。原来这首诗是王安石通过写孤桐,表现自己在改革中,虽然遭遇到很大阻力,但仍然要凭借自己的正直虚心、坚强有力、品格端正,把新法坚决推行下去的决心和意志。

  诗中运用的典故尤其有韵味。“五弦琴”实际是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孔子家语辨乐解》中说到的虞舜弹五弦琴唱《南风》诗,其意为南风多么和畅啊,它会消除百姓的怨恨。另一个是《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吴地人用桐木烧火做饭,蔡邕从火里抢出一根桐木,用它做了一把琴,因琴尾部的木材被烧焦,故称焦尾琴,琴声特别优美。这两个故事,透露出孤桐的内在气质、品格。由桐及人,可以知道,这首诗中蕴含的深厚意义,即在诗人身上寄寓的高尚人格、正义的革新理想和高尚的情怀。

  从以上的体会,可以悟出一些写诗的道理,即首先立意,然后构思、取象、安排结构,考虑意脉、气象、表现手法、语言等等,再写出初稿,反复修改。知此,并付诸实践,会有很大益处的。成熟的作者当然不用费此周折了。

  王安石的《孤桐》阅读答案篇一

  (1)从诗的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诗。

  (2)这首使用什么样的抒情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简要分析。

  (3)前六句描写了孤桐怎样的特点?(2分)

  (4)分析作者借托“孤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5)请你用两到三个词语概括一下诗中所描绘的梧桐树形象的主要特征。(4分)

  (6)诗人为什么要以“孤桐”作为本诗的标题?请简要谈淡你的看法。(4分)

  7.王安石的《孤桐》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5分)

  8.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咏物。

  2、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天生枝繁叶茂,古都却干直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露越是茁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意志越顽强,甘愿为百姓解除疾苦而献身。

  3、根深叶茂,高大粗壮。(2分)

  4、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为民造福,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3分)

  5、孤寂(孤傲、孤高)、正直、虚心、顽强(不屈)、奉献等等。

  6、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的形象来抒发自己作为一个杰出的改革者却不被人理解的孤寂(或曰天才都是寂寞的)之情。(答出“托物言志”得1分,答出《孤桐》命意得3分)

  7.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壮,越暴晒越是茁壮。

  8.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坚强不屈、虚心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决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王安石的《孤桐》阅读答案篇二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4.A.首联“森森”写出了孤桐的茂盛繁密,“自”则突显了孤桐的自身努力。

  B.颌联“凌霄”与“得地”相互配合,道出了孤桐立足深稳、虽虚心而不屈己的品格。

  C.颈联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异曲同工,“阳骄”外部环境的介入,更胜一筹。

  D.全诗通过写孤桐从初生到参天的过程,不仅刻画出了树的形象,也折射出诗人的精神。

  15.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全诗通过写孤桐从初生到参天的过程”无中生有,结合诗歌“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可见只是写了孤桐参天大树时的样子。故选D。

  15.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

  诗人借孤桐干直入云、扎根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露越是茁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强;甘愿为百姓解除疾苦而献身。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理解诗歌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尾联是“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意思是政治清明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借物写人,表达了自己为民造福,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感情。这首诗题目是一个物象“孤桐”,这种情况经常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孤桐自况,明咏物暗抒情。“孤高”——写心志,“凌霄”——述追求;“岁老”——歌老当益壮情,“解愠”——咏宽容豁达怀;“愿斫五弦琴”一句,更将诗情推向了极致:“孤桐”,高而且大,壮而且强,但却甘愿被砍斫为五弦琴一把,颂奏清明之乐音,突出了坚强不屈、老而弥坚、甘于奉献之情。

  • 相关推荐

【王安石的《孤桐》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王安石在相位阅读及答案参考10-11

王安石《众人》阅读练习及答案03-10

《郁孤台笑了》阅读答案04-17

《宋史王安石传》的原文与阅读答案03-06

《月圆·孤月当楼满》阅读答案01-01

王安石《材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4-17

王安石《材论》原文翻译以及阅读答案01-10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12-21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阅读题及答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