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读后感

2024-10-31 滕王阁序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滕王阁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滕王阁序读后感 1

  林中流淌的溪水,面前总会有巨石、横木拦住去路,河道也并非笔直,而是曲曲折折,总是阻止溪水前进。人生也正是这样。人所踏上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密布,荆棘丛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在大唐王朝强盛的唐高宗年间,从绛州龙门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的文人。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才华早露,十四岁时即被授予官职。然而他却在仕途至终因才华横溢而遭受了两次打击。这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上元二年,滕王阁上,他即席作赋,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为历代传颂赞赏。今日,读《滕王阁序》,我会在开始时同情王勃的遭遇。然而,读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我便渐渐由同情变为了赞赏与佩服。读罢此文,我深有感触。

  林中的溪水虽身处曲折的河道中,面对拦路的艰难险阻,却毫不畏惧、毫不气馁,只是聚成一股又一股的水流冲向障碍,冲破障碍,流向远方。人在经历了失败、打击、挫折后,需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拥有这种心态后,人就会变得不畏困难,像溪水一样勇于面对,勇于承担,勇于挑战,在摔倒之后满怀信心地再度站起,为追寻成功继续前行。

  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被贬的父亲途中,心中还怀着两次打击给他留下的阴影。然而在《滕王阁序》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壮怀。“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使人精神一振,感受到作者那种身处逆境却仍乐观向上的心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惨遭酷刑,却最终完成了“史家绝唱”的《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明家爱迪生,失败两千多次后方才成功。音乐家贝多芬失聪,仍作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音乐篇章。经历了痛苦的生命才能称其为人,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从痛苦中超度出来的。古人在逆境,经历失败,这些不仅没有束缚他们的手脚,反而成就了他们的成功。若只是一味地感叹命运的不公,只会停滞不前,碌碌无为终此一生。

  人生失意后,重要的'不是别人的雪中送炭,而是自身需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命运是无情的,即使是叱咤疆场的一代名将李广也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终身未得封侯,自刎沙场。海伦·凯勒曾说过:“对于无可挽回的事,就应想得开点,不要总强求不可能的结果。”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这个人如何去看待。人不能只为自己的命运叹息,而是应该努力去改变命运。而改变命运就需要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信心。而这些就需要心态的乐观。拥有了乐观的心态,人的心胸会变得宽广,不会总因失败而痛苦,心中会产生希望,进而会产生动力,使人继续向成功迈进。心态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切的根源就是一种心态。人如果改变了心态,就能改变他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能使人重新振作,重拾信心;积极的心态,能使人不畏挑战,勇往直前;积极的心态,能使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积极的心态,能使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林中的溪水,终有一天会流到广阔的大洋。人如果永怀积极乐观之心,终会铸成人生的辉煌。

  滕王阁序读后感 2

  雾色缭绕,澄澈江水。来到南昌,站在滕王阁上,凉风习习,举目远眺,真正领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之滨,由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所建,故名“滕王阁”。滕王阁历来是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歌舞宴筵的场所,因而,新建的滕王阁内陈设突出了其文化楼阁的特色。贴金的“滕王阁”正匾系苏轼的墨迹,正门不锈钢长联“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毛泽东手书。其余匾额、楹联,或集古人书法精华,或为当今名家珍品,各类大型壁画、浮雕,均体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主题。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古老的编钟、乐器及青铜祭品、礼器等,幽远而古雅。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其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与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六岁便善写文章,人称神童。据说约十五岁时被荐于朝任职。后因写文章得罪权贵而被革职。约二十六岁时前往交趾探望家父,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

  王勃亦因作《滕王阁序》而名垂千古,据说作此文时亦有典故:上元二年(675年)9月9日,洪州都督阎伯于此大宴宾客,王勃恰好路过南昌,亦属邀请之列。阎本拟让其婿写阁序以夸客,故序文早已事先预备好了。但其命人取出纸笔,假意邀请在座的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人们知道阎的意图,故意谦让.推辞不写。让至王勃时,这位年纪最轻的客人毫不客气,欣然命笔。阎都督见状,十分不满,愤怒离座挥袖而去,并嘱人监视王勃作文,随时传报。王勃开始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闻报笑日:“不过老生常谈”。接着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又轻蔑地说:“无非是些旧事罢了。”又报:“襟三江而举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听了便沉吟不语了。接着几人连续来报,阎不由得连连点头。当报至“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情不自禁地一跃而起,赞不绝日。满座宾朋也无不叹服。全文写完后,阎的女婿却说话了,说这是前人已有的文章,不足挂齿,接着一口气把《滕王阁序》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使得在座之人,也对他非凡的记忆力惊奇不已。王勃听后,也暗暗佩服,但灵机一动,问道:“序文之后还有一诗,能否也将诗背将出来?”那位女婿一听,不禁张口结舌了。王勃挥笔疾书,将诗写了出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帝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美哉,如此诗篇!如此典故!如此名楼!飞云卧水,山影横斜;春风秋月,物宝天华!

  滕王阁序读后感 3

  滕王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另外三座是岳阳楼、黄鹤楼、蓬莱阁)。如果没有王勃的《膝王阁序》,滕王阁的名气自然会减少很多。王波是唐朝的四大杰作之一。他十几岁时就被称为神童。他的才华在《膝王阁序》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文字华丽壮丽,典文琳琅满目,写作气势磅礴,收放白如,不仅歌颂了滕王阁的雄伟壮观、宾客的才华和滕王阁周围的美景,也表达了屈湘的才华、愤怒、悲伤和不情愿。由此,滕王阁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

  就是这样一个满腹珠矶的才子,却得不到重用,郁郁寡欢,心烦意乱两个月后,王勃渡海去探望父亲时,不幸溺水身亡。

  王波的悲剧不是很个别的现象,自古以来,文人就经常成为统治者的工具,甚至只是装饰。也就是说,李白已经达到了诗歌创作的顶峰,但在皇帝的赏识下,李白是一个皇家文人,一只宠物李白很不满意,但有什么办法呢?除了写一首类似仰天大笑的诗来表达自己的骄傲,我们这一代人难道不是一首蓬杆人的诗来表达自己的骄傲吗?他无法摆脱这种屈辱的地位。

  但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的悲剧命运只在于统治者吗?显然不是。文人往往自命不凡。的确,在知识普及程度低的古代,一个读诗读书的文人,在精神层面上可以俯视众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精神距离也给知识分子和人民带来了隔膜。像白居易这样写诗的文人很少。脱离群众的后果是什么?上不能用于统治者,下不屑与劳苦群众为伍。有多少文人如此孤家寡人,潦倒而终。

  此外,文人往往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把当官作人生理想。众所周知,官场险恶,风云莫测。在电视连续剧《铁牙铜牙纪晓岚》中,和坤有一句经典台词:纪先生,你在文海旅游,我却在宦海打滚。文海偶,小风小浪,宦海永远是血雨腥风。看,文坛和官场有这样的区别!一些文人学会了政治策略,成为了王安石等政治家;其他文人保持自己的本色,除了一些硬骨头和肚子知识,没有优势,所以官员不能做,比如陶渊明。可悲的是,文人在野外批评统治者,讨厌官场的黑暗。然而,朝廷一开始就吸文人,绝大多数文人蜂拥而至。明末张献忠举兵人蜀,长刀一挥,血流成河。然而,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一宣布开学取士,8000多名文人立即从四面八方赶到成都,试图谋取名利,但都成了张军刀下的鬼。

  千年一叹中国文人的命运!

  滕王阁序读后感 4

  《滕王阁序》是一篇韵律十分足的文章,这篇文章向来以文采出众所著称,从而使得他流传至今,还是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关于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两个字,精致。总共洋洋洒洒的几百字,却酣畅淋漓地描写了所见的景物,以及所思所感,让我们在佩服作者广阔的想象力的同时,也被他精妙的语言所折服,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丰富渊博的知识,以及强大的文章驾驭能力。

  此篇文章的读后感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韵律特别押韵,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同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句对偶句,和排比句,形式上也非常符合骈文的写作格式,所以让她一直以来都是骈文的经典之作,从来被模仿,没有被超越。

  关于此篇文章的另一个读后感就是说,它里面有很多生僻的字,通过了解这些字词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整段话,背后的意义,因为这些字词经过千百年的变换已经发生的改变,无法用现代的.语言去解读它,要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和古文的词典才能够有所收获,而通过这种检索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我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同事也能一探古时候人们宴会的场景。

  滕王阁序读后感 5

  一千三百年前的惊鸿一瞥,让一座古老的阁楼从此不朽,成就了江南第一楼的美名。一段人与文字的相遇之缘,让孤独的灵魂穿越了历史的星空。同时也奏响了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而让这座江南名楼扬名后世的就是这篇来自初唐的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公元675年,当时正处于人生仕途低谷的初唐诗人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恰逢洪都知府阎公为滕王阁重修竣大宴宾朋。据说,阎公本想在滕王阁盛会上显示自家女婿文采,便提前让他腹稿了一篇《滕王阁序》,因此当阎公拿出笔墨送到宾客们面前时,众人心照不宣,纷纷自谦辞谢。

  唯有王勃,接过纸笔,慨然应允。

  也许,千余年后的我们和千余年前的王勃,都应该感谢阎公的`这次雅集。我们收获了一次来之不易的心灵震撼,而王勃则在滕王高阁上,找到了自己。千百年来,当人们诵读《滕王阁序》时,总会伴着那些诗句浮想联翩。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文章先是历数了洪都雄伟的地势。文曰,洪都处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两个星宿相邻。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为汉朝豫章郡,因豫章在松江、娄江、东江的上游,故称之“襟三江”;豫章的周围被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这五大湖泊所包围,故称之“带五湖”。控制着楚国,连接闽越。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如果说整篇《滕王阁序》是由一颗颗珍珠集萃而成,那么这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疑是最亮的一颗!诗人王勃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但他依旧绘出了这般充满诗与远方的画卷。落霞与秋水交织,如梦如幻。以前的所有困顿只不过是一具枷锁,而王勃登楼远眺的所见所闻似乎已经展望到了枷锁外的未来。自己虽然像一只“孤鹜”,但有远方的“落霞”为伴,“秋水”给自己添彩,“长天”之间依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雄关高山,难以逾越,谁为失路之人悲伤,浮萍流水,偶然相逢,全是客居他乡之游子。他用最盛气凛然的《滕王阁序》也不能挽救回父亲的劫难。自责、压抑、矛盾、愤慨,而又身不由己、力不从心使得他“神笔落处星光灿烂,文章到处图画徐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作者借用的一个典故。冯唐,曾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官员,后被罢免去职。汉武帝时求取贤良,他被举荐,可是当时已经年过九十,无法任职。而李广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汉名将,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始终未获封侯。虽然自己仕途坎坷,但也应“老当益壮”!一次次哀叹,一个个隐喻的背后是他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是他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诗人虽然仕途坎坷,但仍怀报国之志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如黄钟大吕,依旧回旋在历史的时空,依旧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胸襟气度。

  登阁赋诗,写景抒怀,乃文人雅怀,山水与文学相得益彰,不乏实例,但如《滕王阁序》这般令人荡气回肠千年的佳作却不多见!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从来没有任何一座楼阁像滕王阁那样有如此多的兴废重修,至今修建三十多次。王勃在滕王阁上的挥笔,不仅成就了自己,折服了世人,也为天下留下了一条文脉,这条文脉屹立在赣水之滨,也隐藏在书籍册页,更扎根在人们的心里。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不再是当初的滕王阁,滔滔赣江也不再是当初的流水。唯有文字永恒,镌刻在人心千年并将持续镌刻下去,永不磨灭。

  滕王阁序读后感 6

  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序》,仅仅是序,初次读完便有了如临仙境的感觉,字字珠玑,真的有些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仿佛自己真的到了滕王阁,见到了那秋光美景,感受了滕王阁的壮阔,亦感悟了人生的壮阔!

  王勃的诗,绝大部分是诉说难舍难分的心情,忧愁悲苦,所以对于王勃,我对他了解的并不多,今天读了《滕王阁序》才对他有了别样的看法,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文章是在唐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南下,途径洪州,恰逢九九重阳,大宴滕王阁,王勃应邀赴宴,在滕王阁的即兴之作。

  前文写景,后文借景抒情。其实读滕王阁,读出的不该仅仅是对景色的留恋,更应该挖掘出文章深处以及在当时背景之下的人生感慨。

  人杰地灵,仅仅四字,便道出了对圣地贤主、嘉宾、晚宴的称赞。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话,就把寒潭、烟光、暮山全部描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一幅美丽的秋光图,仿佛身临其境。

  闾阎扑地桂殿兰宫鹤汀凫渚这让我联想到了一幅工笔画,是在一次画展中看到的,大概是出自著名画家么顺利先生之手,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自我感觉这应该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动静结合,亦远亦近。

  文字如何铺排只是表面之象,真正触动千载读者的则是文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勾勒着模糊的相似图景。

  王博文章的亮点,亦不在舞台繁华之景,而在灯火阑珊之时。王勃少年天才,新旧唐书皆言其六岁即解属文,新唐书更是颇令人生疑的记载勃九岁作《指瑕》以擿颜师古所注《汉书》之失。少年王勃已经以才高名天下,却又在志得意满之时急转直下。

  就比如他在文章中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借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永久的拥有,留恋之情顿生,由个人际遇引发到人生、宇宙的思考,将自己比作屈原贾谊,表圣主明时的不满。

  后来他还提到了冯唐和李广。终老始见功名的冯唐,逃避海曲的梁鸿,但最终王勃巧妙地峰回路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来表达自己仍抱积极精神,希望有所作为。

  处卑位而思有为的心胸,引来许多文人的共鸣。韩愈曾提过壮其文辞读之可以忘忧。失意悲哀是对时代的批判,但是王勃积极壮怀,有入世的乐观精神。

  最后来说说《滕王阁序》的文体,属骈体文,但骈体文却在王勃的笔下有了新的创新,他以骈体文的基础又对文章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自然流露,迸发出真实心声,字句绚丽!以骈体文之精彩,抒词彩之绚烂!

  一个才华横溢而又有充满着豪情大志的诗人,因为现实社会的环境和遭遇,终其一生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一生而积极进取,却往往收获在郁郁不平的季节。

  尽管诗人的炽热情怀和穷且益坚的执着令人钦敬,但也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也更为强烈的却是他的才华施展。可惜是人生无常、命运多舛,或许正是由于诗人常概叹于自己的才华超群而怀才不遇,才使得他屡次遭受打击,唯以滕王阁序的怨艾嗟叹,借以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言志寄托。

  滕王阁序读后感 7

  日北京,雨下得很多。下午闲着看王波的《滕王阁序》,感慨万千。读了今天国学的衰落,洋文泛滥,我哭了,叹了口气。静下心来,写这篇文章作为悼念。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江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罗宾王同名,称初唐四杰,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才华早露,《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杨炯的《王勃集序》记载:九岁读颜氏汉书,写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月,悬天得,自符音训。十七岁时,他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他被高宗愤怒地驱逐出府,并因戏剧《王鸡》而出游巴蜀。他的父亲也被贬为交趾令。二十七岁时,王勃南下探亲,不幸渡海溺水早逝。

  王波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美丽的文风。他提出了一些创新,将诗歌从宫廷引向民间,从创新,将诗歌从宫廷引向民间,从亭台楼阁转移到了唐诗的新氛围。王波的诗有80多首,只有90多篇。早期有20卷、30卷和27卷,都丢失了。

  不朽的滕王阁序,是王勃回国旅途中的'即兴名作。

  据说滕王阁成,南昌阎都督,重阳日,在滕王阁宴请客人。阎都督宴请客人,本来是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华。然而,王波在公共场合写了一篇不朽的著名文章《滕王阁序》:勃欣然对待客人,瞬间,文字不加点,满座大惊。

  滕王阁序读后感 8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都是匆匆过客。有幸读到王勃的《滕王阁序》,仿佛穿越千年,与古人共赏滕王高阁之壮丽,共感人生百态之无常。

  《滕王阁序》王勃写的是酣畅淋漓,我读的是意犹味尽,文笔行云流水,令人叹为观止。景物描绘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文章感情饱满,体现了作者逆境中信念坚定,哀而不伤,悲而不颓,难而不怨,坚毅豪迈的.昂扬进取精神,给人力量,催人奋进,勇往直前。

  跟随王勃的笔墨心情跌宕起伏,思绪万千。时而被“徐孺下陈蕃之榻”所感动,时而被“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所震撼,时而沉浸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中,时而被“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所感染,也因“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而失落惆怅,又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而激昂奋进……

  美好的景象及事物难以持久,正如人生的快乐和成功往往转瞬即逝,人生无常、世事变迁,使我们意识到,时光如梭,岁月无情,我们不能蹉跎光阴,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更应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把握当下,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不负年华。在我们历经世事磨炼,拼搏数十年仍孑然一身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能拯救你的只有自己,人生很多事情必须自己面对,独自承受,谁都替不了你。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我们不能改变时运,但可以改变心态。只要心气不倒,人生就动力满满,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在乎速度,而在乎坚持,即使路途艰难,也要信念坚定,不放弃追求,不畏惧风雨,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去迎接每一个挑战,不受时运影响,不断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无论成败,拼搏是永恒的主题,不以成败论英雄,以昂扬的态度面对人生的风霜雨雪。

  阁以文传,一序千年,历经千年风雨沧桑,滕王阁共修建29次,前两次,滕王阁因李元婴而建,后27次,滕王阁为王勃而修,再过千年,滕王阁肯定还会再修若干次,文学的传承更是屹立不倒,绵延千年,《滕王阁序》闪耀千年,智慧千年,影响千年。物换星移,滕王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王勃却声名日隆,万古流芳!这就是文学传承的力量!

  王勃,给了我们朝气蓬勃的昂扬力量,生命也定格在了生机勃勃的金色华年,如璀璨流星,划破天际,却刹那永恒,穿越时空,诲人千载,蓬勃不息!

  滕王阁序读后感 9

  《滕王阁序》不仅是一篇文学巨作,更是一幅历史的画卷,而当我们以一种轻松诙谐的视角来审视它时,便能发现王勃笔下隐藏的幽默与智慧。

  想象一下,如果滕王阁有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那王勃的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不就是最吸引人的定位打卡吗?而紧接着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则宛如滕王阁在炫耀自己的天文地理坐标,仿佛在向天下宣告:“我这里,是宇宙的交汇点,是历史的见证者,你们这些凡人,快来朝圣吧!”这样的开场,既有文人的骄傲,又不失幽默与戏谑。

  而那著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若是放在今日,定能成为朋友圈里最火的'晒图文案。我们可以想象,夕阳下的滕王阁,游客们纷纷摆出最美的姿态,与这绚烂的天空合影,而朋友圈里则是一片羡慕嫉妒恨的点赞与评论。

  王勃在文中对历史英雄的提及,仿佛是在调侃:“这些大佬们都曾在这里挥斥方遒,你们这些后生,是不是也该来此一游,沾沾英雄气概?”这样的历史回顾,既展现了作者的学识,又透露出他对过往的幽默诠释。

  至于那句“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在现代语境下,不就像是对限时优惠的温馨提示吗?它似乎在提醒我们:“美好总是短暂的,赶紧抓住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读完这篇《滕王阁序》,我对王勃这位文学大师的幽默感和时代感佩服不已。他不仅在文学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更在不经意间,为我们展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幽默与智慧。这篇作品不仅让我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启发我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乐趣,去欣赏每一刻的美好。

  滕王阁序读后感 10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一、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

  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

  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

  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

  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二、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滕王阁序读后感】相关文章:

滕王阁序05-23

王勃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12-09

《滕王阁序》序的意思01-29

王勃《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04-13

《滕王阁序》王勃04-21

王勃 《滕王阁序》03-24

王勃滕王阁序06-15

滕王阁序全文07-19

《滕王阁序》全文07-24

滕王阁序翻译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