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

2021-05-27 陶渊明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 篇1

  在许多现代人眼中,隐士只属于古代。他们与山为友,与水为伴,品一盏淡茶,酌一壶薄酒,诵读诗书,舞文弄墨,好不逍遥自在!但是,他们看破红尘之后消极遁世,不用自己的浩然正气横扫不平,不以自己的雄才大略普济苍生,而是逃避社会现实,独自享乐。所以,在日益发展的当今世界,“隐士”便毫无立足之地。既肯定又否定,这是许多人一贯抱有的态度。

  东篱采菊悠然见南上的陶渊明是隐士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少年怀有大志,希望建功立业,但现实一次又一次让他跌入谷底。最后,因不事权贵,他选择了退隐归耕的道路。正是由于这条道路,陶渊明的田园诗渐渐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些老师仍然很理性的评价他,重复着“陶渊明在文学方面很有造诣,但是他消极遁世……”之类的语言,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学生们呢,大多也走在这种思想早已铺好的大道上。

  在我们班,有个同学说他想当陶渊明,随即,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成了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的笑柄。这些人都只用了一只眼睛看陶渊明,而且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消极遁世”。

  我则不然。陶渊明找到了适合自己心灵的栖息地——田园,然后用毕生精力去修筑这个心灵的堡垒。他只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用安妮宝贝的话说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一种境界。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陶渊明依然能够安然自若;依然好读书,不求甚解;依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依然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草盛豆苗稀”不要紧,“夕露沾我衣”也不要紧,荷锄归来带回的不是疲惫,而是乐趣。再来一壶酒,来个一醉方休!诗兴又顿起,于是挥毫泼墨,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着豪兴跃然纸上。脑海中诗意的空白驱走了所有杂念,物质与精神,他选择了后者。专注而无虑,成了他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也许,归隐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于是,这便成了一种精神——“隐士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今社会缺少的。比如,80后的青春文学掀起一场风暴,这个也是作家,那个也是作家,结果翻开一看,只能感叹:中国的作家真是太多了!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 篇2

  在我眼中,陶渊明一直是一位高风亮节的田园诗人。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打破了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之风,在官场上起起落落,几经风雨,多次复出又多次退隐,最终下定决心过上了他眼中的理想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44岁时,家中不幸遭遇大火,生活更加贫苦,但诗人心怀恬淡。因为他永远摆脱了腐败庸俗的官场,回到了田园,他躬耕陇亩,以当地农民共话桑麻,虽然在务农上手艺不精,但却同农民保持着融洽的关系。晚年,他写出的《桃花源记并序》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这种乌托邦式的幻想虽然我并不赞同,这是一种道家的消极观点。但这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是在诗人无力改变社会之后的最好方式。俗话说打你打不过,躲还躲不起吗?在作者与黑暗社会抗争无果后,抱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观念毅然选择退隐田园。

  也正是因为这种永不折腰的气节,使陶渊明在我眼中一直保持着超凡脱俗的形象,一提到不为五斗米折腰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来历: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当了江州祭酒,相当于当地的教育部部长,看似官挺大,实则在科举不甚普及的古代,只是一个品级很低的小官,而且身处江州,又没什么油水,即使有,按照陶渊明的性格,也不会去捞取。但就是这么个小官,周围也尽是腐败,所以时间不长,就辞去了官职,可回家后,生活不能自给,又被迫重返官场。年底,郡督邮来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去迎接郡督邮,因陶渊明不能忍受作为一个文人而向庸俗的乡里老儿而卑躬屈膝,所以在发出岂能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感叹后,放弃每月五斗米的俸禄(五斗约为75斤,大约一袋半的大米,仅能糊口)退隐田园,从此再不复出。

  也正是这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使陶渊明的超凡脱俗的气节刻画进了我的眼中。历史上很多著名的诗人都表达过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赞美与仰慕,陶渊明50岁后生活日渐贫困,最终于公元426年逝去。此时,东晋十六国的纷争已过去了七年,但却并没有新时代的繁荣,南北朝双面对峙,战争依然不断,伟大的诗人是在战乱中贫苦交加中逝去的,享年62岁。

  陶渊明虽早已逝去,而他在我眼中则代表了封建社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追求。他始终是我眼中伟大的天才。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 篇3

  轻轻挖开花园角落的泥土,种上三株无名无姓的草儿,悉心的浇灌。

  既然草本无名,不若我为你取个名吧!

  这一株姓陶,那一株名渊,最后一株唤明。

  陶——渊——明。

  ——题记

  采菊东篱下,举目眺南山。

  南山不可见,唯觉香满怀。

  有心云常在,倦飞鸟无从。

  笔泄山野句,神醉酒壶空。

  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把积极的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当地混合起来,我们能够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与不动作之间,介于尘世徒然的匆忙与完全逃避人生责任之间;在世界上的一切哲学之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上最健全最美满的理想了。

  林语堂曾说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时,一定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反对。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

  在那些较渺小的诗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最高人格的象征。他的生活是简朴的,风格也是简朴的,这种简朴的特质是令人敬畏,是会使那些较聪明、较熟悉世故的人自惭形秽的。他今日是人生的真爱好者的模范,因为他忙乱中反抗尘世欲望的念头,并没有驱使他去做一个彻底的遁世者,反而使他的感官的生活调和起来。因为陶渊明已经达到了那种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所以我们看不见一丝一毫的内心冲突,所以他的生活会像他的诗那么自然,那么不费力。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鸡犬等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一经陶渊明重新审视,便进入了审美的可能,隐退尽了锋芒而泛着桃花源间的落英之芳与东篱黄花秋放之味的气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劳作虽辛苦,结果虽让人感到无奈,但这种无所拘束的田园生活却充满了欢乐,充斥着喜悦。“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尽管劳动还不熟练,但充满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生活本身就是快乐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陶诗所表现出来的忧是一种疼痛,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感。《庄子》里有一则寓言——有一种树,树干粗大却无人砍伐。因为这种树做船船沉,做棺棺朽,做器器毁,做门流脂,做柱生虫,毫无用处,所以得以保存。陶潜犹如这一棵特立独行的树。在黑暗的官场中摸爬滚打一阵后,深知要保全自己就要不为任何人所用。自由的最高境界是摆脱一切束缚。所以他选择自然作主导的田园生活,逃避疼痛。结果,肉体自由了。

  陶潜,高出不胜寒,欲乘风归去。便化龙潜回了日思夜梦的高山绿水,田园深处。

  归去来兮,倦了的陶渊明回到自己的小屋,洒脱孤傲,无牵无挂。

  饮酒作乐,以琴书来消愁,你可曾想到借酒浇愁愁更愁!

  坐车载舟,寻壑经丘,寻美景以排愁抒情,沉醉在这万物复苏,自由任性的世界却又保有一丝清明。又曰:“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说是排忧,不如说是为自己凭添忧愁。

  寻高山以放歌,是在宣泄无法再压抑的忧愁伤痛吗?

  顺应自然,乐天安命,安度余生,还犹豫什么呢?陶渊明,你是在犹疑什么呢?听天由命,唾弃自己了吧?难道是任其自生自灭?

  寂寞的烟花在怒放。它们寂寞的无奈,却又不甘寂寞,不甘被人漠视,才不断地变幻自己的装束,不断呼啸着划过夜空。宣泄自己的不满,愤恨!陶渊明如果见了,也会舍下那菊,来哀怜这瞬间的美吧!

  纵然青史已成灰,人却各有性,复言归去来兮。

  诗人陶渊明以生命的火焰烛照着他的人生里程,用杯中物消尽心中的块垒,而化作一篇篇珠玑般美丽的诗章,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给后世的文人们留下有益的启示。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 篇4

  陶渊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他,让我知道了他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归去来兮辞》让我读懂了他遗世独立,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

  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应该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质。

  然而,我又觉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别无选择。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情该是多么的难过。

  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该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只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但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 篇5

  提起陶渊明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会说陶渊明谁不认识?不就是《桃花源记》的作者吗?古代著名诗人,谁不知道?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大概也是陶渊明的号吧?

  难道堂堂古代著名诗人就这样被介绍完了?不,关于陶渊明的还有很多很多。

  我一直很尊敬陶渊明,也很想像他那样做一个隐士,不与世俗牵连,据说陶渊明从小就满腹理想,博学多闻,29岁出仕,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几番进退,仕途不顺,最终因报复不得施展,又不肯降志辱身与仕族阶级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隐,过上了简朴的农家生活。

  有人说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是迫于无奈,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入仕做官是根本的`目标,陶渊明也选择了做官这条路,但几次入仕的失败,使他不得不选择归隐田园的逃避方式,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的思想是伟大的,因为这是他执著追求人格价值的表现,陶渊明归隐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容忍官场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而选择追求“本我”,以求保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这是一种崇高理想的表现。

  我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诗歌,因为这些诗歌大多是描绘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和对纯净自然的热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就是陶渊明的生活。他一个人徜徉在南山下,与菊同眠,与菊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贯被称为“花之隐逸者”的菊花,让陶渊明受到了清静无为、无车马之喧的安逸生活,更让后人明白了要为自己的心灵而活的道理。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一位有着崇高的`理想,不慕名利,向往世外桃源的清高的人。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 篇6

  陶渊明,一位安贫乐道的文学家;一位擅长借景抒情的田园诗人;一位影响深远的辞赋家;一位品质高尚的散文家……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和菊花可谓是有着不解之缘,陶渊明把菊花视为自己人格的化身。菊花素雅美丽,清新淡泊的特点与陶渊明高洁的品质,不同于世人,不随俗流的志趣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后人就把菊花作为君子,淡泊俗尘,隐逸者的象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陶渊明将情、景、理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描述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个人情趣。

  他以怡然自乐的心情,把大量农村农民的生活如实写入诗中,如:“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优美的农村生活图景。不过在陶渊明的洒脱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内心的苦闷,如“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理也可奈何,且为淘一觞”这表明他对世事还是没有忘却,尽管隐居山林,陶渊明还是无法消除心中的矛盾。

  陶渊明的诗文,看似质朴、实则华丽。在其平淡醇美的言语中,充分表现了陶渊明淡泊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他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俗黑暗的厌恶和憎恨;充分表现诗人对美好和平的理想生活的憧憬……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或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陶渊明的影子,有的淡泊名利;有的向往田园;有的纯朴清新……我们也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像陶渊明一样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 篇7

  我心目中的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他生性爱创作,因此被乡民所推荐。

  陶渊明留着一头长发,这是他的特征之一,他的第2特征就是写的书很多。

  陶渊明是南朝时代的人,而他却创作了许多不朽的名著,正因为陶渊明这一创作,所以才造福了广大读者,吸引了上亿人的眼球。陶渊明曾经写过一部《五柳先生传》借以述说自己的生平情状。该传写道:“有一位先生,不知其姓名,也不知道是怎样一位人。只知他家屋旁有5棵柳树,因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传》自序就是这样写的。当时的人们说,这其实是述说陶渊明自己生平的真实记录。陶渊明外表十分文静,但他天性酗酒。所以亲朋好友知道这种情况后,常常摆酒款待他。但他一去,就一定会将酒喝得一干二净,而且一定要喝得大醉才摆。喝醉了就走,一点也不使自己拘束不尽兴。

  陶渊明家里十分破陋,不足以遮风避日。家里人穿的也是乡民般打了补丁的破烂短衫,吃的常常顾了上顿没下顿。虽然如此,先生还是常常写文章,给广大的读者一部又一部“神来之作”,来抒发自己志向抱负。并以此忘怀世事人情之得失,度过自己的一生。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一位老人,他为世人创造了不朽的名著。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 篇8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我国东晋大文学家,田园诗的创始人。

  陶渊明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虽然很贫困,曾去做过几任小官,但不愿和统治者同流合污,辞官隐居,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清苦生活,虽然有时连饭都吃不饱,但却生活在自我的意愿中,再穷。再苦也不在乎,陶醉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完美生活中。他“濯清涟而不妖。”虽然隐居避世,一身简便,但依然自食其力“种豆南山下。”依然悠然自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虽然没有大诗人李白豪迈的胸怀,但却同样嗜酒,依然能够写出“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的千古名句,依然能够把一片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他热爱的田园生活留给世人。

  虽然他不能像曹雪芹那样给世人留下《红楼梦》般的长篇著作,但依然能够写出让人津津乐道的自传——《五柳先生传》。

  它不一样于常人,是留名千古的东晋大文学家,但他更比常人向往那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的完美生活。他虽然不能如愿以偿,但依然为能够随自我的意愿生活而安然自若。在自我的生活中没有功名利禄,不用为五斗米折腰,与官场上的人同流合污,没有战争,没有剥削,高兴时应朋友之邀去喝酒,喝完就走,写写文章自娱自乐,在自我的生活中度过余生。

  他就是淡泊名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陶渊明。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 篇9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清高的,驕傲的。陶淵明多次辭官,厭倦勾心鬥角的官場,而嚮往幽遠靜謐的田園生活。

  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困的缘故,他出仕做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没过几天便辞职不干了。州里又召他做主薄,他也是“辞不就”,在柴桑过起了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七年之后,陶渊明又出任桓玄镇军的参军。母亲去世后,他辞官奔丧,守制两年。

  後來,陶淵明又做了彭澤縣令。

  陶渊明当上彭泽县令没多长时间,有一天,浔阳郡郡守派一个督邮到县里视察,县吏告诉他:“您应当穿好衣服,束好衣带前去拜见。”陶渊明听后,叹了口气说:“我岂能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乡里小儿卑躬屈膝?”当天便辞了彭泽县令这个职务,回归故乡。

  陶渊明只当了八十五天的彭泽县令,从此就没有再做官,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陶淵明是生活的进取者,他不追求名利,不向往金山银山,始終坚持一颗欢乐的心,坚持一种进取的态度,让自我处于一种主观完美的境界。我佩服陶淵明的毅然決然,他不被名利所誘惑,雖然他在事業上沒有取得成功,卻在後世留下良好的口碑。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 篇10

  也许人生路途中所遭遇的磨难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吧,困难的环境中总是能锻造出人才。正是陶渊明当时的环境所迫,才会有那么多的好诗,陶冶着我们的情操,渐渐地征服我们的心灵。在光鲜亮丽的表面,成功的背后总会有些不如意。当有些选择有些磨难种种浮此刻面前的时候,当我们一头雾水、不知所措的时候。真的很羡慕陶渊明的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随着时间而腐朽,就像陶渊明在我们心中,留给我们的他那些高贵品质。我心中的陶渊明,他是后人的典范。

  陶渊明他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归隐田园,品乡间淡,观风中寒菊,活得那么潇洒自在。看似,他好像真的没有勇气来应对生活得是后人的典范。陶渊明他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归隐田园,品乡间淡,观风中寒菊,活得那么潇洒自在。看似,他好像真的没有勇气来应对生活得不幸,可是谁又能感受的到他内心得无奈。他也有济世的抱负,却无从施展,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这一铮铮的魏晋风骨,于是他才会在百般的无奈中选择出世。他背后的无奈、焦灼、伤痛谁又能真正理解。当他放弃那些官场名利的同时,他也得到了欢乐。

  山清水秀,使人忘俗,他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在隐居中拥有的淡然心态、豁达胸怀。他过的那种闲情逸致生活是多少人都向往,都一向念念不忘的。人们都钦佩陶渊明,他有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品质;有着不与反动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他的诗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他那份牵肠挂肚的哀愁,那些溢满心田的美妙,似乎就是天上飘逸的白云,永存于中华民族的上空,更是留在我们的心中……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精选10篇)】相关文章:

1.我眼中的陶渊明

2.我眼中的陶渊明两篇

3.我眼中的陶渊明是什么样

4.写出你眼中最美的陶渊明

5.我心中的陶渊明

6.小学作文:我心中的陶渊明

7.精选陶渊明的故事

8.我心中的陶渊明散文

上一篇:《桃花源记 陶渊明》赏析 下一篇:陶渊明《桃花源记》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