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二十

2020-11-06 陶渊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陶渊明饮酒二十,希望对你有帮助。

  【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1],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3]。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4]。纸墨遂多,辞无诠次[5]。聊命故人书之[6],以为欢笑尔[7]。

  【其一】[8]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9]。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10]。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11]。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12]。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13]。

  【注释】

  [1] 兼:加之,并且。比:近来。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2]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独尽:独自干杯。

  [3] 忽焉:很快地。

  [4] 辄:就,总是。

  [5] 诠(quán 全)次:选择和编次。

  [6] 聊:姑且。故人:老朋友。书:抄写。

  [7] 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8] 这首诗从自然变化的盛衰更替,而联想到人生的福祸无常,正因为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要隐遁以远害,饮酒以自乐。

  [9] 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10] 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见《史记·萧相国世家》)这两句是说。邵平在瓜田中种瓜时,哪里还像做东陵侯时那般荣耀。

  [11] 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12]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

  之动,而观其会通。”朱熹《本义》:“会谓理之所聚。”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13] 忽:尽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其三】[1]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2]。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3]。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4]?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5]。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6]!

  【注释】

  [1] 这首诗通过对那种只顾自身而追逐名利之人的否定。表明了诗人达观而逍遥自任的人生态

  度。

  [2] 道丧:道德沦丧。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将近。惜其情:吝惜自己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3] 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4] 这两句是说,所以重视自身,难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是说,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空名又有何用!

  [5] 复能几:又能有多久。几:几何,几多时。倏(shū叔):迅速,极快。

  [6] 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此:指“世间名”。

  【其三】[1]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2]。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3]。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4]?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5]。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6]!

  【注释】

  [1] 这首诗通过对那种只顾自身而追逐名利之人的否定。表明了诗人达观而逍遥自任的人生态

  度。

  [2] 道丧:道德沦丧。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将近。惜其情:吝惜自己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3] 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4] 这两句是说,所以重视自身,难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是说,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空名又有何用!

  [5] 复能几:又能有多久。几:几何,几多时。倏(shū叔):迅速,极快。

  [6] 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此:指“世间名”。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注释】

  [1] 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

  [2] 云有报:说是有报应。指善报。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见《史记·伯夷列传》)西山:即首阳山。

  [3] 苟:如果。何事:为什么。立言:树立格言。《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

  [4] 九十行带索:《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安贫自乐。况:甚,更加。当年:指壮年。

  [5] 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其四】[1]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2]。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3]。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4]。

  因值孤生松,敛翩遥来归[5]。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6]。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7]。

  【注释】

  [1] 这首诗通篇比喻,以失群之孤鸟自喻,前六句写迷途徘徊,后六句写归来托身;又以“孤生松”喻归隐之所,表现出诗人坚定的归隐之志和高洁的人格情操。

  [2] 栖栖(xī西):心神不安的样子。

  [3] 定止:固定的栖息处。止:居留。

  [4] 此二句焦本、逯本作“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今从李本、曾本、苏写本、和陶本改。厉响:谓鸣声激越。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5] 值:遇。敛翩:收起翅膀,即停飞。

  [6] 劲风:指强劲的寒风。

  [7] 已:既。违:违弃,分离。

  【其五】[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

  间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6]。

  【注释】

  [1] 这首诗写在和谐宁静的环境中,诗人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诗人在平静的心境中,体悟着自然的乐趣和人生的真谛。这一切给诗人的精神带来极大的快慰与满足。

  [2]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寄居。人境:人间,世上。车马喧:车马往来的喧闹声。指世俗交往。

  [3] 尔:如此,这样。心远地自偏:意思是说,只要内心清静,远远超脱于世俗,因而虽居喧闹之地,也就像住在偏僻之处一样。

  [4] 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5] 山气:山间雾气。日夕:近黄昏之时。相与还:结伴而归。

  [6] 此中:录本从《文选》作“此还”,今从李本、焦本、苏写本改。真意:淳真自然之意。《庄子·渔父》:“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辨:辨析,玩味。《庄子·齐物论》:“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忘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这两句意思是说,从大自然得到启发。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但这是无法用言语表达,也无须用言语表达的。

  【其六】[1]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2]?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3]。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4]。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5]。

  【注释】

  [1] 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愤怒的口吻斥责了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黑暗现实,并决心追随商山四皓,隐居世外。

  [2] 行止:行为举止。端:种,类。

  [3] 苟:如果。相形:互相比较。雷同:人云亦云,相同。《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楚辞·九辩》:“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毁誉:诋毁与称誉。

  [4] 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达士:贤达之人。尔:那样。

  [5] 咄咄(duō多):惊怪声。俗中愚:世俗中的愚蠢者。黄绮:夏黄公与绮里,代指“商山四皓”。见《赠羊长史》注[9]。

  【其七】(1)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2)。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3)。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4)。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5)。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6)。

  【注释】

  (1) 这首诗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

  (2) 裛(yì意):通“浥”,沾湿。掇(duo 多):采摘。英:花。

  (3) 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忘忧物:指酒。《文选》卷三十李善注“泛此忘忧物”说:“《毛诗》曰:'微我无酒,以邀以游。’毛苌曰:'非我无酒,可以忘忧也。’潘岳《秋菊赋》曰:'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之随波。’”远:这里作动词,使远。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

  (4) 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注酒。

  (5) 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息:歇息,止息。趋:归向。

  (6) 啸傲:谓言动自在,无拘无束。轩:窗。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闲适意的生活。

  【其八】(1)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2)。

  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3)。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4)。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5)。

  吾生梦幻间,何事纵尘羁(6)!

  【注释】

  (1)     这首诗诗人以孤松自喻,表达自己不畏严霜的坚贞品质和不为流俗所

  染的高尚节操。诗未所表现的消极情绪中,带有愤世嫉俗之意。

  (2) 没:掩没。

  (3) 凝霜:犹严霜。殄(tiān 舔):灭绝,绝尽。异类:指除松以外的其

  它草木。卓然:高高挺立的样子。见:同“现”,显露。

  (4) 连林:树木相连成林。众乃奇:大家才感到惊奇。乃:才。

  (5) 壶:指酒壶。挂:逯本作“抚”,今据李本、焦本、和陶本改。柯:

  树枝。远望时复为:即“时复为远望”的倒装句。意思是还时时向远处眺望。

  (6) 何事:为什么。绁(xiè泄):拴,捆绑。尘羁:尘世的羁绊。犹言

  【其九】(1)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2)。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3)。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4)。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5)。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6)。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7)。

  纡辔诚可学,违己诅非迷(8)。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9)。

  【注释】

  (1) 这首诗以对话的.方式,表现出诗人不愿违背自己的初衷而随世浮沉,并再一次决心保持高洁的志向,隐逸避世,远离尘俗,态度十分坚决。

  (2) 倒裳:颠倒衣裳。形容匆忙中来不及穿好衣服。语出《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3)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欤:疑问助词。田父(fū府):年老的农民。好怀:好的情意。

  (4) 浆:指酒。远见候:谓远道而来,给予问候。疑:怪。乖:违背,不合。

  (5) 褴缕(lán 拦吕):衣服破烂的样子。高栖:居住的雅称。这两句是说,穿着破烂的衣服,住在茅草屋中,这样的地方不值得您这样高雅出众的人居住。

  (6) 一世:举世,整个社会。尚同:以与世俗同流为贵。同:指同流合污,盲从附和。《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汩(gū古)其泥:谓同流合污,随同流俗。汩:同“淈”,搅水使浊。《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是说可与世人同浊,不必独清。渊明意本此。以上四句是田父劝说之语。以下是诗人的回答。

  (7) 禀气:禀性,天生的气质。谐:合。

  (8) 纡辔:放松马缰缓行。纡:曲,引申为放松。纡辔缓行,喻作官,即《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宛辔憩通衢”之意。违己:违背自己的初衷,指归隐躬耕。讵(jù巨):岂。迷:迷惑,糊涂。

  (9) 驾:车,喻志向。回:逆转而行。

  其十】(1)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2)。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3)。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4)。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5)。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6)。

  【注释】

  (1) 这首诗回忆以往曾因生计所迫而涉足仕途,经历了风波艰辛之后,诗人感到自己既不力求功名富贵,而如此劳心疲力,倒不如归隐闲居以保纯洁的节操。

  (2) 远游:指宦游于远地。东海隅(yú余):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陶渊明曾于四十岁时(晋安帝元兴三年)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赴任途中写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

  (3) 迥(jiōng 窘):远。风波阻中涂: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涂:同“途”。陶渊明三十六岁时(晋安帝隆安四年),曾奉桓玄之命由江陵使都,返回途中遇大风被阻,写有《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诗。

  (4) 然:如此,这样。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作者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5) 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营:谋求。少许:一点点。

  (6) 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其十一】(1)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2)。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3)。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4)。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5)。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6)。

  裸葬何足恶?人当解意表(7)。

  【注释】

  (1)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与处世态度。诗人认为,那种为追求身后的名声而固穷守节、苦己身心的行为是不值得的;同样,那种为希望能得长寿而认真保养贵体的行为也是不值得的。人死之后,不但贵体消亡,而且神魂灭寂,一无所知。所以诗人主张人生当称心适意、逍遥自任,不必有所顾忌,亦不必有所追求。

  (2) 颜生:即颜回,字子渊,春秋时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称为仁:被称为仁者;以仁德而著称。《论语·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家语》:“回之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荣公:即荣启期,春秋时隐士。有道:指荣启期能安贫自乐。《列子·天瑞》:“孔子问(荣启期)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男为贵,吾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优哉!’”

  (3) 屡空:指颜回生活贫困,食用经常空乏。《论语·先进》:“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不获年:不得长寿。指颜回短命早死。《论语·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早)死。”据《孔子家语》等书记载,颜回死时年仅三十一。长饥至于老:指荣启期长期穷困挨饿,直到老死。

  (4) 枯槁:本指草木枯萎,这里指贫困憔悴。

  (5) 称(chèn 趁)心:恰合心愿。固:必。《公羊传·襄公二十七年》:“女(汝)能固纳公乎?”

  (6) 客:用人生如寄、似过客之意,代指短暂的人生。《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人生寄一世,奄忽若瓤尘。”又《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又《青青陵上柏》:“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李善注:“老莱子曰: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列子曰: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韩诗外传》曰: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客。”养:保养。千金躯:犹贵体,贵如千金的身体。化:指死。宝:指荣名。《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7) 裸葬:裸体埋葬。《汉书·杨王孙传》载,杨王孙病危时嘱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恶:不好。意表:言意之外的真意,即杨王孙所说的“以反吾真”的“真”。

  【其十二】(1)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2)。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3)。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4)。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5)?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期(6)。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7)。

  【注释】

  (1) 这首诗通过赞扬张挚和杨伦辞官归隐。不再复出的高风亮节,来比况自己的归隐之志;并劝说世人不要再受世俗的欺骗,当看破红尘。随他一道归去隐耕。

  (2) 长公:张挚,字长公,西汉人,曾“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列传》)。壮节:壮烈的气节。失时:指失去了从政的时机。

  (3) 杜门:谓闭门不出。杜:堵塞,断绝。

  (4) 仲理:指东汉杨伦。《后汉书·儒林传》:“杨伦,字仲理,为郡文学椽。志乖于时,遂去职,不复应州郡命。讲授于大泽中,弟子至千余人。”高风;高尚的品格、操守。兹:此,这里。

  (5) 往:去。指出仕。已:止,停。指辞官归隐。狐疑:犹豫不决。

  (6) 去去:这里有“且罢”、“罢了”的意思。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奚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奚:何。

  (7) 摆落:摆脱。悠悠谈:指世俗妄议是非的悠谬之谈。《晋书·王导传》:“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余所之:我所去的地方,指隐居。之:往,到。

  【其十三】(1)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2)。

  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3)。

  规规一何愚,兀做差若颖(4)。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5)。

  【注释】

  (1 )这首诗以醉者同醒者设譬,表现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在比较与评价中,诗人愿醉而不愿醒,以寄托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

  (2) 同止:在一起,同一处。取舍:采取和舍弃,选择。取:逯本作”趣”,今从曾本、苏写本、焦本改。邈异境:境界迎然不同。

  (3) 领:领会,理解。

  (4) 规规:浅陋拘泥的样子。《庄子·秋水》:“于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渊明即用此典,故接下说“一何愚”。兀(wù务)傲:倔强而有锋芒。差(chā叉):比较上,尚,略。颖:才能秀出,聪敏。

  (5) 酣中客:正在畅饮的人。烛当秉:逯本作”烛当炳”,曾本、焦本皆注一作“烛当秉”,从后者。秉:握持,拿着。《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按:逯本从“炳”引曹丕《与吴质书》“古人思炳烛夜游”为据,此语当本胡刻本李善注《文选》卷四十二。李善注云:“古诗曰:'昼夜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秉或作炳。”则知李善所见《文选》原本当作“秉”,正文之,“炳”,乃后人刻入。查《四部丛刊》影宋本六臣注《文选》卷四十二即作,“古人思秉烛夜游”。)

  【其十四】(1)

  故人赏我趣,挚壶相与至(2)。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3)。

  父老杂乱言,筋酌失行次(4)。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5)?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6)。

  【注释】

  (1) 这首诗写与友人畅饮,旨在表现饮酒之中物我皆忘、超然物外的乐趣。

  (2) 故人:老朋友。挈(qiè切)壶:提壶。壶指酒壶。相与至结伴而来。

  (3) 班荆:铺荆于地。《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杜预注;“班,布也,布荆坐地。”荆:落叶灌木。这里指荆棘杂草。

  (4) 行次:指斟酒、饮酒的先后次序。

  (5) 这两句是说,在醉意中连自我的存在都忘记了,至于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可值得珍贵的呢?

  (6) 悠悠:这里形容醉后精神恍惚的样子。迷所留:谓沉缅留恋于酒。深味:深刻的意味。这里主要是指托醉可以忘却世俗,消忧免祸。

  【其十五】(1)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2)。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3)。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4)。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5)。

  【注释】

  (1) 这首诗写贫居荒宅之景与衰老将至之悲,但诗人并不为守穷而后悔,相反,如果违背了自己的夙愿,那才深可痛惜。

  (2) 乏人工:缺少劳力帮手。

  (3) 班班:显明的样子。《后汉书·赵壹传》:“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

  (4) 悠:久远。少至百:很少活到百岁。

  (5) 委穷达:犹“委命”。委:听任。穷达:指穷达之命。素抱:平索的怀抱,即夙志。

  【其十六】(1)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2)。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3)。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4)。

  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5)。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6)。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7)。

  【注释】

  (1) 这首诗写自己少年时颇有壮志,然老而无成,一生抱定固穷之节,饱受饥寒之苦,以至于现在。但诗人所感到悲哀的是,世上竟无知音。

  (2) 罕人事:很少有世俗上的交往。游好:游心,爱好。六经:六种儒家经典,指《诗》,《书》、《易》、《礼》、《乐》、《春秋》。这里泛指古代的经籍。

  (3) 行行:不停地走,比喻时光流逝。向:接近。不惑:指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淹留:久留,指隐退。《楚辞·九辩》:“蹇淹留而无成。”无成:指在功名事业上无所成就。

  (4) 竟:最终。抱:持,坚持。固穷节:穷困时固守节操,意即宁可穷困而不改其志。语出《论语·卫灵公》。饱:饱经,饱受。更:经历。

  (5) 弊庐:破旧的房屋。交:接。悲风:凄厉的风。曹植《杂诗》:“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没:掩没,覆盖。庭:庭院。

  (6) 这两句写寒夜饥寒交迫的窘状,即《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所说“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之意。

  (7) 孟公:东汉刘龚,字孟公。皇甫谧《高士传》载:“张仲蔚,平陵人。好诗赋,常居贫素,所处蓬蒿没人。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陶渊明在这里是以张仲蔚自比,但是慨叹自己却没有刘龚那样的知音。翳(yì意):遮蔽,隐没。此处有“郁闷”之意。

  【其十七】(1)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2)。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3)。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4)。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5)。

  【注释】

  (1) 这首诗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表现自己清高芳洁的品性。诗未以“鸟尽废良弓”的典故,说明自己的归隐之由,寓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2) 薰:香气。

  (3) 脱然:轻快的样子。萧艾:指杂草。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4) 行行:走着不停。失:迷失。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失故路”指出仕。任道:应自然之道。

  (5) 鸟尽废良弓:《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

  【其十八】(1)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2)。

  时赖好事人,载醪法所惑(3)。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4)。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5)?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6)!

  【注释】

  (1) 这首诗分别以扬雄和柳下惠自况,一方面说明家贫无酒,幸赖友人馈赠;另一方面表示闭口不谈国事,以远祸全身。其中暗寓对国事前途的深忧。

  (2) 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学者。嗜(shì试):喜欢,爱好。

  (3) 时:常常。赖:依赖,依靠。好(hào 浩)事人:本指喜欢多事的人,这里指勤学好之人。载醪(láo 牢):带着酒。 祛(qǖ区)所惑:解除疑惑问题。《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家素贫,耆(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

  (4) 是谘(zī资):凡是所询问的。无不塞:无不得到满意的答复。塞:充实,充满。

  (5) 伐国:《汉书?董仲舒传》:“闻昔者鲁公问柳下惠:'吾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渊明用此典故代指国家的政治之事。

  (6) 用其心:谓谨慎小心,仔细考虑。失:过失,失误。显默:显达与寂寞,指出仕与归隐。

  【其十九】(1)

  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2)。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3)。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4)。

  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5)。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6)。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7)。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8)。

  【注释】

  (1) 这首诗记述自己当年因饥寒而出仕,由耻为仕而归田,又由归田而至于今的出处过程和感慨。尽管目前的境遇同样贫困,但走的是正途,没有违背初衷,且有酒可以自我安慰,所以诗人已经感到十分满足。从而表现了归隐的志趣与对仕途的厌恶。

  (2) 畴昔:往昔,过去。投耒(lěi 垒):放下农具。这里指放弃农耕的生活。

  (3) 将养:休息和调养。(墨子·尚贤中):“内有以食饥息劳,将养其万民。”不得节:不得法。节:法度。馁(něi):饥饿。 固缠己:谓自己无法摆脱。

  (4) 向立年:将近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遂以“而立之年”称三十岁。渊明二十九岁始仕为江州祭酒,故曰“向立年”。志意多所耻:指内心为出仕而感到羞耻。志意:指志向心愿。

  (5) 遂:于是。尽:完全使出,充分表现出来。介然分:耿介的本分。介然:耿介,坚贞。《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杨倞注:“介然,坚固貌。”田里:田园,故居。

  (6) 冉冉:渐渐。星气流:星宿节气运行变化,指时光流逝。亭亭:久远的样子。一纪:十二年。这里指诗人自归田到写作此诗时的十二年。

  (7) 世路:即世道。廓悠悠:空阔遥远的样子。杨朱:战国时卫人。止:止步不前。《淮南子·说林》:“杨子(即杨朱)见逵路(即歧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

  (8) 挥金事:《汉书·疏广传》载:汉宣帝时,疏广官至太子太傅、后辞归乡里,将皇帝赐予的黄金每天用来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挥金甚多。恃:依靠,凭借。这里有慰籍之意。

  【其二十】(1)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2)。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3)。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4)。

  诛泅辍微响,漂流逮狂秦(5)。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6)。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7)。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8)。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9)。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10)。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11)。

  【注释】

  (1) 这首诗以历史的思考为基础,慨叹眼前世风日下,而思慕远古伏羲,神农时的真朴之风,表现了诗人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情绪。

  (2) 羲农:指伏羲氏、神衣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去:离开。真:指真淳的社会风尚。

  (3) 汲汲(jí级):心情急切的样子。鲁中叟:鲁国的老人,指孔子,弥缝:弥补,补救行事的闭失。《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

  (4) 凤鸟虽不至:凤鸟即凤凰。古人认为凤凰是祥瑞之鸟,如果凤凰.出现,就预示将出现太平盛世。《论语·于罕》:“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夫!”礼乐暂得新: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后经孔于的补救整理,“礼乐自此可得而述”,才又得以复兴。

  (5) 洙泗:二水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县北。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辍(chuò绰):中止,停止。微响:犹微言,指精微要妙之言。《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没而微言绝”。漂流:形容时光的流逝。逮(dài 代):至,到。狂秦:狂暴的秦朝。

  (6) 这两句指秦始皇焚书事。(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李斯奏书:“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shi)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诸守、尉杂烧之。”

  (7) 区区:少,为数不多。诸老翁:指西汉初年传授经学的饱学长者,如伏生、申培、辕固生、韩婴等人。为事:指传授经学之事。

  (8) 绝世:指汉代灭亡。六籍:指六经。亲:亲近。

  (9) 驰车走:指追逐名利之徒奔走不息。走:奔跑。不见所问津:指没有像孔子那样为探求治世之道而奔走的人。

  (10) 快饮:痛饮,畅饮。头上巾:这里特指陶渊明自己所戴的漉(lù,过滤)酒巾。《宋书·隐逸传》载,渊明“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11) 多谬误:谓以上所说,多有错误不当之处。这实际上是反语,为愤激之言。

【陶渊明饮酒二十】相关文章: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赏析11-29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原文11-29

陶渊明饮酒第二十首11-13

陶渊明饮酒二十四首11-13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四11-12

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11-12

陶渊明《饮酒其二十》阅读练习及答案06-01

饮酒陶渊明介绍11-18

饮酒全文陶渊明11-17

饮酒陶渊明其三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