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02-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唐朝,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拼音解读

  chéng què fǔ sān qín,fēng yān wàng wǔ jīn 。

  yǔ jūn lí bié yì,tóng shì huàn yóu rén 。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 。

  wú wéi zài qí lù,ér nǚ gòng zhān jīn 。

  相关翻译

  长安四周,由三秦拱卫着;风烟渺渺,眺望川五津。

  与你离别时,情深意切,只因同样是游宦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知已连心,纵然远在天涯,也如近邻一般。

  不要因为就要在路口分别,而像小儿女一样泪湿沾襟。【赏析

  相关赏析

  这是王勃在长安送友人去四川时所写。古来写离别的诗有很多,“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诗大多含有悲酸之态,而这首送别诗却独标高格,意境开阔,音调爽朗。

  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引到友人即将上任的地点。“三秦”和“五津”为地名对,属对精严,气势雄浑壮。长安与蜀川远隔千里,相望而视却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联以散调承之,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同是宦游人”表明同样是远离故园,宦游异乡,有着惺惺相惜的宽慰之意。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犹如奇峰突起,高度概括了深厚的'友情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化依依惜别之意为振奋激励,意气高华,故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尾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诗人为杜少府送行,一直送到大路分岔处,终于要分开了,杜少府难免涕泪沾巾。诗人劝慰说天下有知己,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会像近邻一样,不要像小儿女那样在临别之时哭泣。

  全诗开合张弛,意脉流通,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格浑成。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名学者王通的孙子为“初唐四杰”之一。才华早露、被誉为神童。乾封(666)被征为沛王李贤的王府侍读,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去交趾省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有《王子安集》详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2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长安时候的作品,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全诗主要表达的是对游人的难离难舍,以及对前途的一片渺茫。在诗文的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 津)中作者对离别的地点和友人将要去的地点进行准确地交代,三秦之地保卫着长安,在风烟之中难以看见友人将去的目的地,诗文的开篇就给读者一种宏大的气 势,在宏大的气势中又有一种浅浅的伤感,“浮云遮望眼”,看不见了,在此离别之后,首联采取的是一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对长安离别所处景色的描写与 想象中的五津的描写,将离别之情通过虚实景物的描写进行准确地阐述。在诗文的颈联(与君离别意,同时宦游人)中直接将离别的.愁苦进行书写,为何我等要受这 样的离别之苦,因为我等都是四海为官之人,这一联在书写离别之情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前途的茫然。

  都是四海为官之人,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漂泊,拥有好的 前程?离别之情与壮志未酬进行完美的结合,使得情感上得到了进一步地升华。而全诗的颔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诗句,主要表达的是 朋友就算是在天涯海角,但是此心相依,空间的距离不是问题,只要心灵在一起,那四海也形同虚设,于你于我也不过是距离上的问题,但是心在一起就如同人在一 起。这句诗句表达了作者相信纯真的友情是没有限制的,距离不是问题,但是同时也隐藏了作者一种浅浅的慰藉,四海广阔,此去将距离遥远,还好有着纯真的友 情,希望这友情可以突破距离的限制。

  而诗文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往往被众人所忽略,而其实这句也是一句经典诗句,不光是对以上诗句的一个总 结,同时也将离别之情表现到了极致,作者在诗句中劝解朋友在离别的路口不要像小儿女一样热泪满眶,同时也是在告诉自己,千万不要落泪,此时这里的无泪胜过 有泪,将离别的伤感全面地展现了出来。

  全诗是一首送别诗,所以全诗以离别愁苦为基调,同时也对友情和壮志进行良好的地表达,全面地展示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 友情,同时也表达出作者的壮志,而壮志的表现主要在于颔联中化用了曹植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意境,整首诗抑扬顿挫,时 而慷慨激扬,时而情感细腻,是唐诗中的精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3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唐诗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的良好发展与诗文的良好改革不无关系,而王勃就是提倡诗风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所以在研究唐诗之际我们要对王勃的诗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白王勃诗文的独创性。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诗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中的送别诗的经典之一,通过全面地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能够全面地了解王勃诗文的`独创性,明白王勃诗文在唐诗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唐诗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与您离别之时心中包含着无限的情意,我们都是现在都是出外做官。

  全国各地有知心的朋友,即便是在遥远的地方也好像很近一样。

  不必在送行的岔路上分手的时候,像是多情的男女一样挥泪告别泪水浸湿了衣襟。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从整片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都是在劝友人在离别的'时候不要那么哀伤。从第一句山式地貌可以看出了送别的情景,而第二句直接说明了离别的必然,第三句则是说明了即便是天涯海角,朋友之间的情意也是不能阻断的。

  最后一句更是直接点题了“送”,对于朋友的叮嘱以及自己情怀的吐露,可以说整个诗作意境非常的矿大,是送别诗当中的经典之作。

  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上来看,作者在长安缩写,而这位杜少府则是将要去四川上任,这时候王勃在长安城送别,别离的时候就将这首诗送给了他。

  诗中的第三句是经典名句,将前面的忧伤淡淡地冲开,诗人设想到了今后两个人的心境,即便是相隔天涯海角,只要心意连接在一起,那么也就近在咫尺。

  这和一般的别离诗的情调有所不同,不仅反映出了诗人豁达的胸襟,更是一句富含哲理的经典名句,让人印象深刻,赋予了友谊深刻的定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⑴

  城阙辅三秦⑵,风烟望五津⑶。

  与君离别意⑷,同宦游人⑸。

  海内存知己⑹,天涯若比邻⑺。

  无为在歧路⑻,儿女共沾巾⑼。

  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倒装句,意思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挥泪告别。

  译文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在长安时候写。“少府”,唐朝对县尉通称。姓杜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赏析

  此诗送别诗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情景,尾联点出“送”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志向、豁达情趣和旷达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皇宫前面望楼。“城阙”,指唐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送别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杜少府要去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形势和风貌。送别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五津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视力所及,用想象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宦游人”。彼此离别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规定,却有其独到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永恒,无所不在,所抒发情感乐观豁达。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不朽名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一句话,意思:“在这即将分手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对朋友叮咛,也自己情怀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却要拖一个尾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6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

  城阙:指京城长安。

  辅:护卫。

  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史称三秦。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此则泛指四川。

  宦游:在外地作官。

  海内:天下。

  存:有。

  天涯:天边。

  比邻:近邻。这两句说,只要是互相了解的'好朋友,虽然彼此住处隔得很遥远,也和邻居一样。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无为:不要。

  歧路:岔路,指分别之处。这两句说,我们在分手时不要象普通男女一样啼哭,让眼泪弄湿了佩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岔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二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译文三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译文四

  (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 尺。

  译文五

  三秦护卫着长安,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我和你在离别时都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只要全国各地都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不必在告别的地方,像普通儿女一样挥泪告别。

  注释

  1、少府:官名

  2、之:到、往

  3、蜀州:现四川崇州

  4、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5、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6、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7、宦(huàn)游:出外做官。

  8、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9、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0、无为:无须、不必。

  11、比邻:并邻,近邻。

  12、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3、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第一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作诗,往往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万山于几席,览千春于瞬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这首诗运用这种手法,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是不相同的。

  第二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这两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散。这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也有其独到的妙处。开头如千尺悬瀑,从云端奔泻而下,接着便落入深潭,潺潺流来,飞韵清远,形成了一个大的起伏、一个强的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三句

  再接下去,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气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第四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有的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这首诗是采用第二种手法结尾的。欣赏古代诗歌,特别是象五律这样既严整又短小的诗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还要领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顿挫、腾跃,变化和发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也如此。

  总述

  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初唐是我国古代一个强盛王朝的开端。唐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高峰。延续二百年左右的诗歌的大革新、大发展是以初唐为滥觞的。王、杨、卢、骆等当时的诗坛健将是较早出现的开拓者。首先,他们反对唐初那种从六朝承袭下来的浮艳的诗风。杨炯说,王勃“尝以龙朔初岁,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可见他是有意识地改革诗坛的弊病,提倡刚健的诗风的。就拿王勃的这首诗来说,该诗一洗绮丽之习,质朴雄浑,横溢奔放,曾使那时的读者耳目一新。这种诗风尔后就大大发展起来,成为盛唐诗坛的一种主导的风格。其次,他们对新诗体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以五言律诗为例,这种在唐代逐渐成熟和盛行起来的新诗体,在王勃等人的笔下已经开始尝试和形成了。王勃的这首诗,就是二首相当成熟的五言律诗。再读一读王、孟的五律,进而读一读李,杜的五律,就会发现这种新诗体在有唐一代的发展如大江奔流,一脉相承,而越往前去波澜越壮阔。

  中心思想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8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9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 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翻译-赏析02-2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02-1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01-1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01-0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赏析02-2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10-2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08-3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原文及赏析02-0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03-2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