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2020-11-18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诗词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下面是苏轼《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苏轼《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 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点: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一、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题目及作者

  课前预热(幻灯片一)(配乐《雨的印记》)

  在学生进入教室时就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引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情境。

  师:好,同学们,很高兴能够和大家相逢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样一个难忘的时刻;

  很荣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成为你们临时的语文老师,你们也将临时作为我的学生。但我相信,我也坚信,在接下来这短暂的45分钟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定能够碰撞出人生最绚丽最灿烂的火花!

  同学们,其实啊,老师在课下了解到,我们5班的同学们是最优秀的,是最棒的!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今天老师为了奖励大家,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希望大家在课上积极踊跃的表现,到时候老师自会将这份神秘的礼物奉送给大家,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上好这节课?请同学们大声的告诉我!

  (好,很好!)上课!

  二、 情趣导入(幻灯片一)(古典音乐响起)(板书)“月”字

  师:同学们,谈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的确,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幻灯片二)

  三、 走近苏轼,检测字词读音

  1、学生汇报收集的材料、 教师补充介绍。

  师:好,同学们,说到作者苏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下面哪位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的相关情况。

  生:介绍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把苏轼的相关情况做了详尽的概述,在课下预习准备的非常充分! 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生齐鼓掌)

  师:大家通过预习知道了这片文章的体裁是“词”,“水调歌头”应该是“词牌名”

  2、 检测字词读音

  师:下面老师要检测一下对这篇文章字词读音掌握的情况。

  多媒体展示以下生字:(幻灯片四)

  宫阙(què ) 琼楼玉宇( qióng y? ) 朱阁( gé ) 绮户( qǐ )

  婵娟( chán juān )不胜寒( shēng )

  四、讲授新知

  1、解读小序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在预习的过程中,认真的同学会注意到在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的下面有这样一行小字,我的问题是:这行小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幻灯片五)

  生:小序。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和缘由。

  师:同学们从哪里看出交代了时间。一起说(丙辰中秋)在这首词中具体指的时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意味着什么?(团圆)这首词的缘由体现在哪些句子上?(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辙的字。写作此词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 此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

  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 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2、配乐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师:接下来老师把这首词朗读一遍,请同学们认真听,拿出笔把该正音的地方自己标注上,把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斜杠在书上表现出来。

  教师配乐范读(幻灯片六)

  师:好,同学们听完老师读这篇文章之后,我想大家一定会沉浸在诗人为我们描绘的这一幅幅画面和美妙的意境当中,我想,此时,同学们的心中定然也激荡着一股热烈的情感,急切的想诵读这千古传唱的佳文!下面我们齐读一下这首词,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尽量读出词的韵味来。

  师:下面老师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前后四人1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组织小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这首词,然后讨论疏通这首词的大意?5分钟后检测各小组对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下面检测一下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把酒问青天:端着 又恐琼楼玉宇:担心 高处不胜寒 :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 :哪里比得上 低绮户 :雕花的窗户

  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我为大家出色的表现感到高兴和自豪,相信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同学们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3、共读课文,赏析诗词

  师:(幻灯片七)

  合作探究

  ①诗的上阙主要写什么?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上阕:写望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师:怎样通过你的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力求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

  生读评议

  ②(幻灯片八)质疑二:阅读下片,回答问题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问什么无眠?学生齐读

  夜已深了,失意与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结合背景)

  师:这几句又应该怎样读?注意揣摩?小组竞争的形式

  (幻灯片九)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由怨月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到感悟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最后又说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 豁达 胸襟。

  师:这几句,谁来读一下,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你的声音和语调表现出来?

  师:刚才我们对这首词的大意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做了了解,下面想请同学把对这整词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诵表现出来。

  师:哪位同学试着朗诵一下,把你对词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诵表达出来。

  生:点评指导朗诵:为他的勇气鼓掌。段与段之间要有停顿。月亮慢慢的移动照到无眠的人,离愁别恨的怨恨之情喷薄而出,接着是对人生的感悟,自慰,最后退一步转成一种平和的心态。感情的变化要读出来。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的沟沟坎坎,岁月的风风雨雨,一起走进1000多年前的北宋,想象自己就是那天晚上的`苏轼,在中秋团员的夜晚,喝的大醉,思潮翻滚,把酒问月,吟诵了这首词,你现在正对着明月抒发心中的矛盾之情、思念之情,老师为大家配上音乐,如果同学们能加点手势动作表演一下会更好,哪位同学上台试一试?

  3、师:结合板书小结这首词。

  小结:上阕:写望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乐观的情致和旷达的胸襟。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词,我想单靠这一节课粗浅的学习,我们是无法完全体会到的这首词所蕴含的意境,也许当我们待到成年时,再来读这这首词,可能会咀嚼到更深层的情感。

  4、课下作业(幻灯片十)

  一、熟读课文,并背诵。

  二、把这篇文章改写成散文。

  五、结束

  师:结束语:

  好同学们,今天大家的表现非常的出色,下面老师决定要把这份特殊而神秘的礼物奉送给大家,有请我的同事来自沧州的袁静老师为大家献上一曲小提琴演奏《水调歌头》让我们一起在聆听的同时,再一次走进这首词中,品味它的美妙意境。好,有请袁老师!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苏轼《水调歌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12-16

苏轼《水调歌头》优秀教案09-09

苏轼水调歌头说课稿范文03-16

宋词三百首:苏轼—水调歌头12-04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范文06-22

苏轼水调歌头说课稿(通用6篇)03-12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12-16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2篇12-16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2篇)12-16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3篇07-2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考题 苏轼的《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