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实录

2020-11-26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苏轼)是中学语文教学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按照王荣生先生的选文类型鉴别方法,这属于“定篇”范畴。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浸入这些诗文,并按权威者的指示,对那些被阐释过的诗文加以内化(了解和欣赏)。张新慧老师的这节课便是依据这样的认识高度来设计实施的。

  和很多成功的课例一样,张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环节非常简明清晰,也就这么三个教学环节:

  1.合作探究,读懂词意。

  2.想象画面,读懂意境。

  3.思考发现,读懂词心。

  如果你对小学语文名师稍有了解,你肯定知道在王舟老师《长相思》一课中采用的也是这样的教学设计。由此可见,依据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并进而进行教学设计是一种多么普遍的专业技能,小学如此,初中如此,高中也如此。一个初中语文老师要是能稍微涉猎一下小学语文和高中语文,那对自身的语文教学其实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张老师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下面请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个环节“合作探究,读懂词意”,要让学生领悟词作的全部内涵,读懂词意是首要条件。自己以前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不是一句一句地译给学生听,就是让他们自己看注释,这两种方式其实都不可取。张老师是怎么操作的呢?他给学生屏显了学习要求,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屏幕上是一目了然的。屏显的内容是这样的“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的大意。遇到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们把自己不懂的拿到小组内相互质疑,研究看看是否能找到答案,取得一致意见的在书上作批注,没有形成统一意见的,小组提出来全班交流”。这个方法以后一定要用到文言诗文的教学中。

  第二个环节“想象画面,读懂意境”,张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做得很好的地方是他既尊重学生们的想象,又给学生的想象划定了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就是文本的内涵,使学生没有出现远离文本过度发挥的坏毛病。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透过_________这幅画面,仿佛看到了词人东坡_________。

  第三个环节“思考发现,读懂词心”,引导学生相互质疑、答疑,让学生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深化对词作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之后,提出的问题都颇有难度,如“为什么诗人心中有愁绪问天却不问人”,“为什么词人欲乘风归去,最后又说何似在人间”,“与弟弟子由分别,苏轼为什么如此悲伤”,在这样的思考和发现中,学生对词作的理解也就愈发深刻了。最后学生都明白了苏轼虽然“身在诗意的仕途”,“心却系着全天下的人们”。

  这堂课确定的教学内容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并不合适,但通过对该课例的品味与分,还是感觉很有收获,尽管它不能立刻见效。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2篇08-01

诗歌教学实录11-08

背影教学实录12-23

《背影》教学实录07-18

《劝学》教学实录09-11

名师教学乡愁教学实录02-27

水调歌头教学反思15篇05-28

鸟 梁实秋 教学实录12-19

朱自清《背影》教学实录08-04

《雨巷》教学实录10-29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翻译 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