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蜀道难》作为李白的成名作,其成就主要在于艺术方面。想象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确系震古烁今之作。下面就是小编整理了《蜀道难》解读及训练题,欢迎大家阅读!
解读《蜀道难》
《蜀道难》的写作年代有两说,一说写于李白初到长安时,一说写于安史之乱玄宗奔蜀期间。一般偏向前说。
此诗开篇便先声夺人,连用三个感叹词,再加上一个夸张性比喻的感叹句,强调蜀道的高险及攀越蜀道的艰难。这是第一层。接下追索远古蜀国的历史沿革,突出蜀地开国很早,但长期以来比较封闭,与秦地没有交往。下面申说“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具体原因:太白峰挡住了由秦往西通向蜀国的道路——上面只有鸟道可一直通向蜀国峨眉山。再用古代的历史神话传说,说明一直到秦惠王派五位壮士开山以后,秦蜀之间才开凿出沟通两地的盘山栈道。这是第二层。下面八句,具体描状这条盘山栈道的高和险:上面,有羲和驱六龙驾日到此不能通行只得回头的高峰;下面,有让冲腾咆哮波掀浪涌的急流回头的崖壁;高高的峻岭,黄鹤也没法飞过;陡峭的悬崖,连猕猴也因无法攀援而发愁!青泥岭为何有那么多盘山弯道啊,简直是百步九折地萦绕在座座峰头!走在上面像摸到了参星、从井星旁走过一样,紧张得屏住呼吸,两手抚摸着胸口气喘吁吁,长叹不已。这是第三层。第四层首句转而对欲往蜀地的人发问:您向西去蜀地几时回来呢?并告诉他:那条道真是人生畏途,悬崖峭壁不可攀登啊!(而且沿途无人行走),只听见悲鸣的鸟儿在阴森森的古树上啼叫,成双成对在林间飞来绕去(而你却是孤单一人!);又会听到杜鹃鸟在夜月下悲啼,那才真教人在空山里发愁呢!这里主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写行进在蜀道的危难,突出蜀道的阴森恐怖,以渲染行人在那种环境中感到的孤独和凄凉。在叙述语言上,由客观描述转为对象化的交流,使结构和文脉都发生一些细微变化。仿佛在高峰攀登途中让人们歇上一口气。第五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又徒然而起,重新让读者紧张起来。所以接下“使人听此凋朱颜”就来得很自然——因为谁都会被吓得变了脸色。“连峰去天”四句是对前面蜀道险要可畏的补说,突出了蜀道枯松倒挂的恐怖和悬泉瀑布的慑人声势。第六层由“其险也若此”,总结上文,提起下意,由自然条件的险恶转写社会环境的险恶。“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一个反问,两重感叹,十一个字真诚地表示出对攀越蜀道往西蜀去的游人的关怀。这一长句,七个虚字四个实字,不仅表现出李白驾驭文字的超人才力,而且以文为诗,使诗脉变得起伏回旋,跌宕有致。以下对剑阁的险要进行重点形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战略要塞这个角度,提醒朝廷,如果选拔镇守剑阁的将领不是亲信或不是对朝廷忠诚者,那就会变成食人的豺狼。“远道之人”来到这儿,则会像“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一样避之唯恐不及;而这些如狼似虎的强盗则会依仗蜀道天险与朝廷分庭抗礼,杀人如麻,无恶不作。所以成都虽说是富足繁华、供人游乐的都市,还不如早早离开那是非之地,回到自己家乡为好啊。社会形势的险恶,构成“蜀道难”的又一道天险。作为一位关心社稷兴衰,积极进取的诗人,李白在这里表现出对时局高瞻远瞩的预见性和深思熟虑的卓越洞察力。同时这段议论也将全诗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理性层次。最后,诗人第三次呼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侧身西望”则非常形象地描绘出视蜀道为畏途的行人,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长叹者形象。
这首诗结构浑成,首尾连贯,头、中、尾三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仅显示出磅礴的气势,而且突出并层层深化了“蜀道难”的题旨。思维变幻神奇,忽而历史,忽而神话,虚实相生,一张一弛,“劈空落想,窍凿幽发,应使笔墨生而混沌死”(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古人评价极是。奇特的想象与夸张的联想相结合,创造出神秘险怪的蜀道意境,既具崇高美,又有悲壮古奥的幽幻美,最后一段对剑阁险恶环境的描写还折射出诗人崇高思想的光芒。诗歌奔放流走的语言气势与诗人豪迈豁达的性情人格交融在一起,“起雷霆于指顾之间”(沈德潜《唐诗别裁》),真是“高文险语”,叫人“动魄惊心”(《网师园唐诗笺)。
《蜀道难》训练提高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 )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巉岩( ) 喧豗( ) 扪参( ) 飞湍(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咨嗟( )
2.解释下面加点词。
(1) 尔来四万八千岁: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3)百步九折萦岩峦: (4) 扪参历井仰胁息:
(5)连峰去天不盈尺: (6)所守或匪亲:
(7)侧身西望长咨嗟: (8)以手抚膺坐长叹:
(9)使人听此凋朱颜: (10)砯崖转石万壑雷
3.反复地充满感情地朗诵,是诗歌鉴赏的重要途径。但是,朗读要注意方法。下面对这首诗的朗读,你认为处理不当的有:
(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 “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重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当用抒情调读。应当读得急促高亢。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要读得慢些,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问君”句当用质问的语气读,读得严肃,重音落在“不可攀”三字上。以下四句要抬高声调,然后用声色俱厉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须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愤怒的质问,当用升调。
(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其余应读得顿挫有力。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一句一顿。稍作停顿后,改用命令的语气读最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4.第一段中,诗人运用了各种各样的夸张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用 方法进行夸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通人烟”、“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是用 进行夸张;引用神话、传说进行夸张的诗句有① 、② 、③ ; 用反衬手法进行夸张的诗句有① 、②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则是用虚拟的手法进行夸张。
5.诗第三段写剑阁,包含了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6.比较下面李白和杜甫写的两段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二)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1)两段诗都以青泥岭为描写对象,都突出其共同之点是 ,但选择的角度却不同,李诗是描写它的 ,杜诗是描写它的 。
(2)两段诗都运用了夸张描写的手法,但具体写法又有哪些不同?
(3)两段诗都在写景中怎样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7.下面是李白写的《剑阁赋》,请你读后按照要求写赏析性文字。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送佳人(指友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尽),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通“向”)对酒而相忆。
注释:这是作者在长安送友人王炎入蜀时作。
(1)从结构和表现技巧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200字。
(2)将本赋与《蜀道难》诗进行比较,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
8.李白的《蜀道难》可以激起我们许多的联想,例如蜀道,这是大地上有形的路,人还要走另一条无形的路,即人生之路,蜀道难走,人生之路不难走吗?在李白的时代蜀道难走,现在的蜀道还难走吗?“天堑变通途”,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李白的诗,那样的想象奇特,为什么现代出不了李白?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错?如此等等,你还联想到什么呢?请你把它们写下来,然后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读后感,好吗?
解析与答案
1.解析:本题重点在对生字、难读字和易读错字加深印象,要求记准记牢。
答案:yīxūxī,fú,zhàn,náo,chán,huī,ménshēn,tuán,pīnɡ,wéi,shǔn,zījié。
2、解析:本题旨在对重要词语,特别是古今意义和用法上有区别的词语,要能准确理解。例如去、匪、坐。
答案:(1)那。(2)可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3)绕着。(4)摸。(5)去,距离;满;(6)非。(7)叹息。(8)徒、空。(9)使动用法,使……凋谢。(10)砯,象声词,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3.解析: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无论是对于加深诗歌理解还是对于提高语文素养都是大有裨益,对此务必高度重视。
答案:(2)(4)(5)(7)处理不当。(2)当用叙述调读。应当读得轻而平缓。(4)“问君”句当用劝说的语气读,读得亲切。下四句要放低声调,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5)末句不是质问,也不是询问,是反问,表感叹的语气,当用降调。(7)开头四字句,读时当两字一顿。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4.解析:通过本题的探究,有助于进一步熟悉课文,理解诗人高超的表现技巧。
答案:比较;数字;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②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③上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①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②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5.解析:此题涉及诗的寓意。解析此题,首先知道剑阁的重要,剑阁为蜀之门户;其次应当联系全篇内容和时代背景。如此,方可推知,李白写剑阁,正如胡震亨所说,是为了“著其戒”。
答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这番预言在十多年后就得到了证实:从上元二年(761年)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诗人的意图是劝告朝廷要加强蜀地要塞的防守,严防野心家发难。
6.(1)难。曲折高险。泥泞难行。(2)李诗“百步九折”用数字夸张,“扪参历井”虚拟夸张。杜诗“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用时间之长与行距之短的对比进行夸张;第三至六句用比喻夸张,将在青泥道行走比喻为“版筑”苦劳,比喻为葬身青泥;最后想象夸张,写白马变黑,小儿变老,猿鹿陷泥而死,极写青泥岭之难行。(3)李诗“何盘盘”,“坐长叹”等直接抒情,杜诗则融情于描写之中,两诗都表示一种惊叹和无可奈何的感情。
7. (1) 解析:从结构的角度,主要是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内容。从技巧的角度,则分析诗人怎样写景抒情以及情景怎样交融。
答案: 这篇赋可分两大层,开头至“汹涌而惊雷”为第一层,以下为第二层。第一层写景,描写了剑阁的高峻险恶。第二层抒情,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和盼其早归的深情。写景先总写,再分别取“前”“上”“旁”等不同的方位来表现剑阁险峻。“前”句用夸张的手法从正面突出剑阁险高。“上”句从听觉渲染出凄清恐怖的气氛;“旁”句从视觉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这两句用环境烘托的方法从侧面描写剑阁的峥嵘崔嵬。抒情写了五层意思:第一层,不等友人离去就盼友人归来。第二层,扣住上文剑阁的险,抒写对朋友安危的担忧。第三层用江水东流,白日西沉,感叹时光往而不复。第四层扣住别时景物,写离别之愁。第五层,想象别后对月相忆的情形。
(2)解析:本题是比较鉴赏,主要在于选择好比较的角度,可以从相同的方面分析,也可以从不同之点下笔。角度的选择一般应从内容、表现技巧、情感三个方面入手。
答案:《剑阁赋》和《蜀道难》都描写了剑阁的险峻,都抒发了对朋友的关切,但诗是从社会环境落笔,着力描写剑阁的凶险,意在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担忧。赋从地理环境落笔,着力描写剑阁的高危,意在为下文抒情作铺垫。在表现技巧上,诗和赋都采用了夸张,但诗主要是引用,直述,赋主要从侧面烘托。在抒情上,诗通过渲染剑阁的险,规劝朋友“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赋通过描写剑阁的险,是为了抒发对朋友旅途安危的关切。
8.解析: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开发智力,想象力、联想力是开发的重点,通过这样的“读—想—写”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答案:下面这篇短文是从想象力的着度写的一篇读后感,现选录如下,供参考。
读李白的《蜀道难》,如从画廊经过,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子规啼月、砯崖转石,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那阔大的意境,逼人的气势,让我们怵目惊心,叹为观止。诗人为什么把祖国山河描写得如此神采飞扬呢?究其原因,就在于他那非凡的想象力。
现存资料表明,李白没有由秦入蜀的经历,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回去过。可见《蜀道难》纯系想象之辞,不过是借送友人入蜀,展开想象的翅膀,作了一番升天入地的艺术之旅。想象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杰作。北宋欧阳修《太白戏圣俞》诗云:“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李白诗也说:“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此殆天授,非人可及。”想象力是李白诗作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由此可见,想象力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李白的诗作,是我们民族丰富卓越的想象力的具体体现。想象力对于一个民族至关重要,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同样,对个人也是如此。让我们诵读李白的诗歌,随着他汪洋恣肆、挥洒自如的文笔,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
【《蜀道难》解读及训练题】相关文章:
《蜀道难》阅读训练及答案12-26
阅读蜀道难解读李白02-07
高中《蜀道难》训练习题及答案12-26
梁实秋《鸟》阅读训练题及答案01-25
《范仲淹》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02-28
沁园春雪阅读训练题及答案03-07
《观沧海》阅读训练题及答案03-16
《望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03-16
《题西林壁》阅读训练及答案03-08
汪曾祺《晚饭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