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舞始终联系在一起。有诗有舞的地方同样少不了音乐。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寿羽)。
(《诗经·陈风·宛丘》)
陈国在今河南省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州一带,当地的风俗是“妇人尊贵,好祭礼,用史巫”,所以全国巫风盛行,擅长歌舞。宛丘是陈国人在国都城外跳舞祭祀的场所,据考古学家证实,就是今天河南省淮阳县城东南四公里处的平粮台。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女巫,但她并不是现在意义中装神弄鬼的巫婆。只有最美丽、最会跳舞、最能向神灵传递感情的女人,才有资格成为女巫。宛丘之上,女巫优美地跳着,婀娜奔放,情随舞起。痴情的男子默默地望着她,无奈之情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鼓是最古老的乐器,在民间和上层社会都广泛流传,缶是民间最常用的打击乐器,二者相配合敲打出节奏感十足的音乐。伴随着“咚咚”的鼓声和“当当”的缶声,女子从宛丘上跳到了宛丘下,从严冬跳到了盛夏,放下鹭羽又拿起了鹭翻。情感在舞蹈中得到了释放,舞蹈在情感中实现了升华。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舞具,不变的只有女巫高超的舞技,还是那么的韵味十足,那么的轻盈妩媚,那么的神采飞扬。
她用最美的舞蹈向神灵诉说着心愿,这种情感的传递是非文字的,因为舞蹈本身就是对文字最好的表达。作为一个几千年后的读者,虽然看到的只是这简单的49个字,但字里行间我已感受到了男子如火般的感情,更让我感动的是女巫那充满生命力的舞蹈。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总能看见她舞动的身影,这已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也将成为她毕生的追求。我相信,舞者的激情与活力,热情与奔放,一定会打动所有人。可惜的是,周代普遍存在着女巫不嫁的习俗,可能是为了保持神秘感吧。在这样的社会习俗下,男子只能发出无可指望的哀叹。喜欢上这样的人,留给自己的注定只有痛苦。
婀娜曼妙的女子之舞非常吸引人,而《诗经》中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子之舞同样十分精彩: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
兮。(《诗经·邶风·简兮》)
“咚咚咚咚”的鼓声是整场万舞的前奏。“日之方中”,领舞者的身上也散发着光芒。他高大魁梧的身材,正符合人们心目中神的形象,在普通人眼里他就是神灵的化身,浑身透露着一股仙气。男子雄壮的舞姿,像老虎一般勇猛有力,手中握着的马缰绳却柔如丝组。跳着这样舞蹈的男子帅呆了。充满力量的武舞结束后,就到了雍容优雅的文舞。他左手拿着六孔的管龠,右手拿着野鸡的羽翎,舞姿翩翩,婉转流动,整个舞蹈显示出强烈的美感和耀眼的光辉。女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终于发出了长长的感叹:“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西方本就是礼乐文明的繁盛之地,从礼乐之都来的美人,自然就成了礼乐的代言人。多才多艺又风度宜人,难怪女子会深深地爱着他。我想,这样气势恢宏的舞蹈搬上今天的大舞台,也丝毫不会逊色。这舞蹈中的男主角就是真正的大明星。
万舞作为集羽舞和干舞于一体的综合性乐舞形式,本身就是“礼”的一种表现。它适用于祭祀、庆典、娱乐等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既有领舞者个体的激昂,也有大型组舞的恢宏。一首祭祀成汤的诗《商颂·那》中就有关于万舞的记载:“庸鼓有敦,万舞有奕。”整场祭祀活动井然有序:先敲起摇鼓,再奏起管乐,接下来是玉磬之声,紧接着大钟大鼓的声音,表演者随之高歌跳跃。整个过程浑然一体,节拍紧凑。舞者用盛大的舞蹈向神灵表达敬畏,向祖先表示崇敬,以求得祖先神灵的保护庇佑。另一场表现大型万舞的是《鲁颂·闼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这是一首颂美鲁僖公恢复疆土、修建寝庙和祭祀祝祷、祈福求寿的乐歌。参加表演的舞者众多,场面盛大,人们用阵容威武的万舞歌颂僖公的文治武功。这样激情澎湃的集体舞蹈,再加上舞者们娴熟的舞技,定会让人沉醉其中。
气势恢宏的大型舞蹈确实容易感染人,可是舞蹈也能代替语言表达人们心中最真实的部分。沉浸在爱情中的男女,将内在的炙热转移到外在的舞蹈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似乎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这种传递感情、沟通心灵的舞蹈同样是好的舞蹈。
无论哪一个诸侯国,东门都是城市的生活中心,经济繁华,同时也是举行重要典礼的地方之一,诗中东门外的宛丘是陈国传统的祭祀场所。在这阳光明媚的大好日子,幸福的青年们都放下了手中的活,忘掉了忧愁和烦恼,来到宛丘附近,在集市之上尽情娱乐,纵情歌舞。艺术是那个时代的核心,人们重视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即便在集市之上,也能举行这样盛大的活动。而在今天的集市上,我们看到的应该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等价交换吧。男子的心上人正在树下优雅地跳着,女孩的舞姿一定非常优美动人。舞蹈的炽情把爱情的花朵催开了。在盛会结束之前,女子送给他一把芬香扑鼻的花椒,这芬芳的植物也在男子心中生了根。我也向往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可以随时随地跳起心中之舞,享受舞蹈带来的欢乐,享受那安逸淳朴的生活。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诗、歌、舞始终联系在一起。有诗有舞的地方同样少不了音乐。《诗经·王风·君子阳阳》中的君子,左手拿着笙簧,右手招我去演奏“由房”之乐;左手拿着舞羽,右手招我去演奏“由敖”之乐。这对情侣边奏乐边跳舞,完全沉醉在音乐和舞蹈的快乐之中。此情此景真是羡煞旁人。我们也在这诗中感受到民间乐舞带给人的那种清新、松弛、舒畅、喜乐的情调。
无论是在宫廷、祭祀还是民俗中,都有舞蹈的身影,它就像一盘不可缺少的调料,丰富我们的视觉和味觉。贵族宴饮中同样少不了舞蹈的调味:“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诗经·鲁颂·有驰》)舞者手持鹭羽振翼飞舞,像鹭鸟一样,时而挥动翅膀起飞,时而做出下落姿态,来去自如。鼓声有节奏地“咽咽”响着,配合着舞者的动作,激荡在参加宴会的人的心上。终于,他们也被这纷飞的舞姿调动起情绪,忍不住跳了起来。没有了往日的威严、担忧、顾虑和礼数,大家都是一样的,只是完全沉浸在这气氛中,醉着,舞着,跳着,笑着。有时不用言语的交流反而能让对方感受到更多,舞蹈就有这种魔力。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不禁感叹道:君臣之间多欢乐啊!
舞蹈不只是娱乐,在《诗经》时代,它更标志着礼仪。如果你是天子,就能享受八佾之舞;如果你是诸侯,就可以享受六佾之舞;如果你是卿大夫,那就是四佾之舞;如果你是士,就只能使用二佾之舞。周朝很重视礼乐制度,也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执行。可是到了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就出现了破坏周礼等级制度的僭越行为。鲁国的贵族季孙氏只是个卿大夫,却在庭院中享受八佾之舞,如此越秩的行为,难怪会惹恼孔子:“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两千多年过去了,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的《诗经》和舞蹈的《诗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消逝,今天留下的就只是文字的《诗经》,但我们能从文字的蛛丝马迹中,还原当时的精彩。或许正是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曾埋葬了无数舞者的欢笑与泪水。就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细细品味这些生命之舞。
- 欣赏诗经中的舞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诗经中的舞蹈】相关文章:
欣赏诗经中的舞蹈08-19
《诗经》中的科技07-14
诗经中的诗句09-26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07-25
诗经中名句09-06
《诗经》中的爱情11-04
《诗经》中的“南山”意象10-28
《诗经》中的孝道精神11-05
诗经中的植物名10-11
论《诗经》中的爱情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