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各类诗歌都很熟悉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帆》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帆》赏析
《帆》是一首杰出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风景哲理抒情诗。它既有风景画面的精彩描绘,又有发人深省的哲理意蕴。整首诗有节奏地交替着两组镜头:一会儿是带有帆船的大海的画面;一会儿是站在岸边的诗人看到上述画面后的沉思。 诗人的目光首先停留在漂浮着一叶孤帆的大海上。
多少人在生活中不止一次地见过这种画面,惟独莱蒙托夫把它和诗人的命运联系起来,赋予帆以生命,使它人格化了。海面上雾霭茫茫,象征着一个青年刚刚迈入人生的海洋,感到前途未卜的迷惘心态,从而产生了充满着悬念的问题:“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接下来,大海的景象突然起了变化。刮来了狂风,掀起了巨浪,狂风卷着巨浪向帆铺头盖顶地压将下来,但这并没有使帆退缩,那弓起了腰轧轧作响的桅杆,分明是说它在顶风破浪,奋勇前进。这个画面象征着青年在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诗人感慨地发出了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自相矛盾,深思起来却又合乎情理的两句箴言:“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前一句说明了一个人要和环境作斗争是很艰苦的,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然而你能说他逃避幸福吗?不,他认为斗争、拼搏就是一种乐趣,而且会换来更大的幸福。风暴过后,大海复归平静,而且云消雾散,阳光灿烂。象征着青年过上世俗的安乐生活。但这却不是帆所追求的,它在故乡抛下的正是这种幸福生活,它寻求的是革命的暴风雨。
所以它祈求风暴,并且认为只有在风暴中才能得到安宁。说明诗人不愿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而要通过顽强拼搏,不断进取,来体现人生的意义。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帆”归结为诗人的替身,它是那一代青年,那一代贵族革命家的象征。然而,莱蒙托夫在《帆》这首诗中所阐释的那种拼搏进取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青年也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这只帆船,始终张着风帆,在大海中闪耀着白光,激励着人们去寻求自由、幸福!在莱蒙托夫的诗歌宝库中,《帆》可以说得上是一篇闪着异彩的杰作,不但在早期诗作中冠压群芳,而且在他全部创作中以至在整个俄罗斯诗歌史上也堪称是不可多得的佳篇。著名作曲家华尔拉莫夫还把它谱成了一首抒情名歌。《帆》是物化了情思的咏物诗。诗人以漂游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帆,暗示了他因在莫斯科大学驱逐反动教授而被迫迁到圣彼得堡后的孤独苦闷的心情。和帆一样,诗人也漂浮在尘世的`茫茫海洋之上,迷雾遮蔽了他的前程,风浪激发他去抗争,连红日和碧流都不能给他的心灵以宁静,他只有寄希望于风暴。在追求中彷徨,在彷徨中追求,这是帆的性格,也是抒情主人公的心态。本诗意象丰美、跳跃,富有浪漫色彩。孤傲不群的性格在相互反衬的物象中显现出来:大海与孤帆,异地与故乡,寻找与逃离,红日与碧流,风暴与宁静……根据想像的逻辑,由三个蒙太奇镜头(一个诗节包含一个镜头)组接而成。这三个镜头摄自天气不同的海空,彼此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跳跃,但正是由不同的拍摄角度组接成一个完整的帆的形象。第一个镜头是一幅“雾海孤帆”图,传达的是天涯游子的迷惘感,他在这茫茫海面之上,想追求,但不知该追求什么,欲回望,但又有什么值得留恋呢?
第二个镜头是一张“怒海风帆”画,传达的是顶风冒浪的紧迫感,汹涌的波涛反衬着起伏的心潮,但是帆儿令人不解的是既不在寻找幸福,也没有逃离幸福,它一定是在寻找别的什么吧,但到底是什么呢?第三个镜头则描绘了“晴海怪帆”的情景,传达的是一种逆反感。风平浪静,丽日碧流,可是帆儿却在祈求风暴。噢!原来,只有在风暴里他才寻找得到宁静之邦。丽日碧流、风平浪静的宁静不过是虚假的宁静,正如尼古拉一世专制统治下上流社会的歌舞升平,必须用风暴打破这个假象,才能真正找到自然界和心灵世界的安谧境界。这就是《帆》的象征意蕴。诗的结构极为严谨,除三个诗节均为一、二行写景,三、四行抒情外,各诗节的最后两行节节相扣,始终围绕着帆的价值取向的问题。第一诗节设问:“寻找什么”;第二诗节否定地为设问作答:不是在寻找幸福,也没有逃离幸福;第三诗节则从正面为设问作答:帆儿寻找的是风暴,因为风暴才孕育着宁静,这才是他所要追求的真正的幸福。
拓展阅读
《帆》
莱蒙托夫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都抛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腰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安静之邦!
创作背景
1832年夏天,莱蒙托夫因参加驱赶反动教授的活动而被迫离开莫斯科大学,随外祖母迁居彼得堡,并考入近卫军军官学校。但他发现在彼得堡“每个人只顾满足自己/并不去关心别人的事情,/我们叫做灵魂的那种东西,/他们却没有这个名称……”,因而深感乏味和孤寂,便常常去海边观看浪涛,甚至希望自己能像咆哮的海浪一般,以轰鸣的惊人力量冲毁彼得堡那难以忍受的、苦闷的平静。一天,在奥拉宁包姆(现称罗蒙诺索夫),面对大海的景象,他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帆》,附在寄给女友洛普欣娜的信中。
作者简介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一1841),19世纪俄罗斯诗人。出生在贵族家庭,曾进莫斯科大学和圣彼得堡禁卫军军官学校学习。1834年入军队服役。早在中学时期,诗人就开始写诗,受普希金和拜伦的诗影响颇大。青年时代的诗人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写下了很多对当时腐朽社会不满的诗歌。1837年,诗人写下《诗人之死》一诗,悼念普希金,触怒了沙皇政府,被流放到高加索地区。流放期间是诗人创作的高峰期,写下了《当代英雄》《祖国》《恶魔》等作品。1840年,诗人遭到沙皇政府的谋杀,身受重伤。1841年,诗人离开了人世。
【诗歌《帆》赏析】相关文章:
帆的沉诗歌07-29
帆的沉思午诗歌07-28
帆的沉思·夕诗歌07-29
你是帆我是浪花诗歌08-16
莱蒙托夫诗歌《帆》11-11
诗歌赏析12-12
风儿已为帆导航的爱情诗歌12-20
帆的沉思·雨夜行爱情诗歌08-21
帆的沉思·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诗歌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