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字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字经教案 1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 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三字经教案 2
一、授课目标
1、知道“经子通——居上世”的准确理解,每个字的确切解释;
2、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知道“三皇”来历,“炎黄子孙”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认知华夏子孙的归属感,民族荣辱的共同感。
二、授课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世系沿袭历史,古老而美好的神话
三、授课提纲
1、课前板书(从经子通到居上世)
2、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经”和“子”各所指什么。(5分钟)
3、讲解新句:经子通,读诸史。举例说明,读书做人做事循序渐进的道理。(5分钟)
4、考世系,知始终。讲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5分钟)
5、自羲农,至黄帝。这里将是全课的重点,将引入伏羲,神农和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伟大人物。
给学生讲到的上古神奇传说有:华胥履大迹生伏羲、伏羲女娲繁衍人类、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尤
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
三皇
八卦
红楼梦
结绳记事
神农架
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上下五千年(25分钟)
6、号三皇,居上世。总结上古时代的三位伟大的传说人物和“世系”沿袭,请学生思考:民族荣誉感,荣辱与共的亲身感触,找几个学生体验式发言。最后诵读本课所学句子。(10分钟)
三字经教案 3
引言: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一本概述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著作。它以简明的三字一句式表达深刻的道理,透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本教案旨在通过解读《三字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综合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的作者、出版背景及意义;
2.掌握《三字经》的篇章结构及内容;
3.感受《三字经》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4.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综合素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三字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背景:讲解《三字经》的作者王守仁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关注。
3.解读篇章:逐篇解读《三字经》,引导学生了解每一篇章的主题和表达的道德观念。例如,
第一课:“人之初,性本善”,让学生理解人性本善的观念,探讨善恶的辨析。
第七课:“七善八恶”、“十恶不赦”,让学生认识到何为善行何为恶行,并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观评价。
第十五课:“父母呼,应勿缓”,让学生了解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要求。
类似方式解读其他篇章。
4.深化理解:围绕每一篇章的主题展开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用例子说明自己对其中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5.反思总结:结合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并和现实生活联系,探讨如何将这些道理应用到日常中去。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整理思路,撰写一篇关于他们对《三字经》解读的思考和体会。
三、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具: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案例分析:引入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书面作业整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
1.提问互动:通过提问学生展示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
3.书面作业:对学生的写作质量、思考深度和观点独特性进行评估。
结语:
通过解读《三字经》,学生将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智慧,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增强道德修养,提升综合素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三字经》的内涵,发扬其中的优秀品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字经教案 4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儿童的必背读物。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
1、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2、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并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通过学习《三字经》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
1、游戏“三个字”
规则:由一个人抓其他人跑。只要被抓之前说一个三个字的词语,别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须站在原地不动,然后再由一个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继续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别人。”
2、鼓励语:very very good, very very 耶!
物质准备:
《三字经》图书一本;《三字经》前八句话挂图一份;图片三张(小宝宝、泰山、教师医生);字卡七张(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胆小、不讲卫生、说脏话);塑料袋一个;《三字经》儿歌音乐。
教学过程
(一)“三个字”游戏导入
1、开始部分
导语: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三个字”,大家还记得怎么玩吗?(教师引导第一轮)
2、结束部分
导语:刚才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叫三个字,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你们在游戏时都说出了那些三个字的词语呢?
总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三个字的词语。让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吧。今天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个三个字的词语,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出示《三字经》图书)这本书就是老师带来的新朋友,大家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经。
(二)认识《三字经》
导语:《三字经》的作者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王应麟,全书一共只有一千多个字,别看字少它的内容可不少,里面有语文、数学、历史故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等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因为内容的每句话都是三个字的所以叫做《三字经》,它是我国古代小朋友读书用的课本。
(三)诵读《三字经》
导语:(出示挂图)大家看,老师把《三字经》的前四句话写在了大字卡上,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读一读,小朋友们仔细听,一会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四)解读《三字经》
导语:现在我们小朋友们都能完整的念出《三字经》的前四句话了,可是谁知道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四句话说得到底是什么!
1、人之初,性本善。
(1)观察图片(出示“小宝宝”图片)
导语:小朋友们,这张图上画的是什么呀?(刚出生的小宝宝)
(2)贴字卡游戏(将字卡散放在地上)
导语:刚刚花仙子送来了许多字卡,上面写着送给小宝宝的美好祝福,可是被坏心的巫婆知道了,于是她也偷偷送来了写着邪恶咒语的字卡。老师一不小心把它们混在一起了,哪位小朋友能帮老师找出花仙子送来的祝福卡片,贴到小宝宝身边,把坏心巫婆送来的咒语扔到这边的垃圾袋里。(先出示字卡让幼儿读字卡内容再贴)
总结:我们来看看花仙子送给小宝宝的祝福有: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她希望小宝宝长大了成为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的孩子,那小宝宝长大了以后小朋友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愿意)我们再来看看坏心巫婆送来的咒语有:不讲卫生、胆小、说脏话,小宝宝长大了要是不讲卫生、胆小还爱说脏话我们还愿意和他交朋友吗?(不愿意)。我们大家以后也要做善良、勇敢、懂礼貌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喜欢我们、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3)总结
“人之初,性本善。”是说我们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喜爱,也愿意和有良好品德的人交朋友。
2、性相近,习相远。
(1)观察“人猿泰山”图片
导语:小朋友们看他是谁呀?(泰山)。泰山刚出生的时候和上面画里的小宝宝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他从小在森林里和大猩猩一起长大,所以他吃饭用手抓着吃,走路也像大猩猩一样(让幼儿模仿)。如果泰山从小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下长大,和小朋友们一样上幼儿园、上小学,那他长大了以后可能会做什么呢?(科学家、老师等)
(2)观察“教师医生”图片
导语:图上画的是什么?(医生、老师)如果泰山从小在爸爸妈妈的照顾下和小朋友们一样上幼儿园、上小学,那他长大了是不是可能会当医生当老师呢?
(3)总结
“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人的天性本来差不多,但因为在不一样的'环境里长大,所以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同。
3、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提问引导
导语:那如果这个小宝宝(看“小宝宝”图片)的爸爸妈妈每天在家吵架,还总打骂小宝宝,小宝宝上学以后不听老师的话、不认真听讲,上课睡大觉,那小宝宝长大了还能当老师当医生吗?
只有爸爸妈妈、老师都给小宝宝做好的榜样,好好的照顾他、教育他,再加上小宝宝自己认真努力学习,他才能越来越好,长大了当老师、当医生对吗?
(2)总结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没有好的教育,那么他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的、专心的教育他。
4、总结
小朋友们老师刚刚把《三字经》前四句话的意思告诉了你们,小朋友们学习了这四句话以后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呢?(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五)听儿歌
导语:老师用《三字经》的前四句话编了一个好听的儿歌,小朋友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听一听吗?(放音乐)。
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好听吗?那让我们再听一遍,这一遍小朋友们可以试着跟着唱一唱。
教学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前四句,那我们回家以后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好吗?
三字经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中这四句。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成为六谷)。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朗诵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可用个别表演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齐读的方法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菽 黍 稷 ”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 称为六谷,它们是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
6、教师讲故事:六谷的对话。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六谷在我们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
(2)以后我们该怎样做?教育学生爱护粮食。
8、配乐集体齐读
9、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三字经教案 6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
(三) 小结。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教师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 )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 (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回家以拍手歌的方式给父母诵读今天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三字经教案 7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背《三字经》节选
2、围绕“善”,让学生在读中知善、懂善,课后能积极行善。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从读中“悟善”、听中“知善”、课后“行善”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三字经》简介导入,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板书“熟读《三字经》,能知天下事。”
二、新授
1、以听促读(通读)
①师出示教学内容:“人之初。老何为”
学生看拼音,自由习文。(师巡视指导读音,教{jiaojiao}处{chuchu}
②师播放多媒体中的范读,学生边听边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注意读音)
2、以读促学(熟读)
①围绕这66个字,展开朗读(注意方式指导,读出韵味)
如:
a.摇头晃脑读
b.拍手读
c.同桌击掌读
②教师示读或是师生赛读
3、以促听思
①引导学生听《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做个好孩子的条件
4、以背促悟
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学习、背诵《三字经》节选
②学生表演背
5、以写促行
①围绕“善”字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明白做个“善良”人的基本条件
②围绕“善”,布置作业
a.回家后将今天所学内容向父母汇报
b.每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好事),结合课外实践本。
三、总结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三字经教案 8
一、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
[建议]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 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建议]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 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大器晚成的苏洵》和《韩愈苦读》(见《三字经》第108-109页)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 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 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 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 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 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建议]
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 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建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 总结延伸
(1)读读今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建议]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三字经教案 9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1、导入揭题
2、学文晓理
3、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补充:
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1)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3)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4)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5)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
(6)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7)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8)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字经教案 10
活动目标:
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提前请隔壁班级能力强的一位幼儿及家长拍摄相关录象。两人的照片一张。
3.文字图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4.每个幼儿的身上贴好名字。(便于老师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孩子们今天薛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听音乐进场。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叫想想。她在干什么?搭积木玩得可开心啦。这时候,谁在喊她?
(二)出示视频1,理解语句“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并会用“哎”答应别人。
1.视频1。
2.师幼讨论。
教师:咦,想想答应妈妈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妈妈喊你,你会怎么答应。
3.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
教师小结:集体喊、过度到个别喊。(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回答的真快啊等等)教师:我们都知道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赶快回答“哎”,想想听到了吗?
呀想想也答应得很快,我们一起表扬一下。你们也很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4.练习诵读“父母呼,应勿缓。”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课件1,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出一句,及时提炼句子,还有谁来会所说听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男孩子们(唉)你来读一读。女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
三字经教案 11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乃九族,人之伦”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
3、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二、授课基本内容
第一节课:
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五行五常六谷六畜
讲历史上一个有关信任和承诺的小故事:情同朱张
第二节课:
1、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喜怒,曰哀惧”至“乃九族,人之伦”
2、解释七情八音九族
讲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伯牙断琴
三、授课提纲
课前准备:黑板上板书本节课讲授的新句子
第一节课:
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10分钟)
2、导入:《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和“六”
3、诵读新句子(3-5分钟)
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解释字义,此课生字比较多,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
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
4、解释概念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起源于非常朴素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古人用来五行的观念来解释变幻无穷的一切事物,对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非常大,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设计就包含五行的元素);
五常:为人处世方面五种最重要的东西:仁指仁爱,义指得体,礼指合乎规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专一守信。智和信要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品质,所以说“不容紊”。这五种品质现在仍然重要吗?(可以请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
六谷:人们种植的几种粮食作物:稻:即大米;梁:高粱,小米(粟);菽:大豆;黍:黄米(粘的);稷:黄米(不粘的);麦:大麦,小麦;人们常说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没有包括稻,因为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现在,除了黄米,其他几种作物仍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六畜: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把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六畜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现在,马的作用已经减弱,其他几样还是很重要哦。
再次集体诵读一遍(可选)
内容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和为人处世的五种重要的东西,以及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种重要主食和家畜。
5、讲“情同朱张”的故事(板书:情同朱张,东汉,南阳,朱晖,张堪)
故事梗概:东汉人朱晖很讲信义,朋友张堪生前曾嘱托他照顾张的妻儿,张堪死后,朱晖就恪守承诺,年复一年地资助张堪的妻儿,并把太守奖励给他儿子当官的机会给了更具才能的张堪的儿子。
6、总结与回顾(5分钟)
回顾五行,五常,六谷,六畜的概念,强调其重要性;
说明我们要像朱晖那样,为人诚信,重视承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集体诵读一遍新授的句子。
课前准备:黑板上板书新授的句子
第二节课:
1、导入
2、诵读新句子(3分钟)
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
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多读一遍
3、解释概念(7分钟)
七情:喜悦,愤怒,哀伤,恐惧,喜爱,憎恶,欲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七种情感,要正确对待。请学生上台表演这种情绪,并说一说感受到这七种情绪的事情;
八音: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分类法,按照制成乐器的材料为分类标准,始于周朝。匏:葫芦制作的吹奏乐器,比如笙;土:陶土制作的乐器,比如埙;革:皮革制作的乐器,比如鼓;木:木头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木鱼;石,玉石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磬;丝:通过丝弦发声的演奏乐器,比如琴,瑟;竹:竹制乐器,如笛子,箫
[吹牛皮的来历]牛皮与八音有关,是指鼓,吹牛皮就是指吹鼓,所以吹牛皮的本意是讲的事不搭调,是否夸大事实倒在其次。
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关系;古时候,一个人如果犯了罪,可能要株连九族
4、欣赏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伯牙断琴(板书:俞伯牙,钟子期,知音,春秋战国,楚国)(10分钟)
导入:《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传说《流水》一曲是由春秋时期的音乐家伯牙创作的。
讲述伯牙绝弦谢知音的故事
朗诵古文:老师领读一遍,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5、总结与回顾(5分钟)
回顾七情,八音,九族的概念,强调要正确对待各种情感,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要记住伯牙断琴这个动人的故事,简单介绍下次课的内容。
【三字经教案】相关文章:
三字经教案07-06
《三字经》教案08-09
国学三字经教案07-05
《三字经》教案优秀版06-03
2017年《三字经》教案06-04
《三字经》教案3篇07-24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08-27
《三字经》国学教案(精选19篇)11-13
三字经优秀教案6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