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竹园寨吃水豆腐!”县城沱江的人们请客、聚会或结伴游玩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竹园寨的豆腐丸,因为那里的豆腐正宗,香泽,水嫩。
竹园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集市,距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城区约6公里。原为竹园寨乡,后来撤乡划归沱江镇管辖,其中竹园寨村与良木桥村组建为竹园寨社区。公历逢1、4、7赶集。每到圩日,方圆一二十公里的汉民、瑶胞,早早地骑摩托,驾三轮,或背篓挑担搭中巴车,把上好的农林产品带出来。通常能卖个好价钱。快中午时,又大包小袋的,把中意的生活用品买回去。交通方便了,闹子开得早,散得也早。
竹园寨位于东河之畔,扼守从码市、水口到沱江的水路要道,曾有四个码头。二十多年前,江华岭东盛产的杉木源源不断地放排经过,场面蔚为壮观。现在轮船横渡繁忙,为两岸村子的人们迎来送往。竹园寨处于周围岩口寨、韩家寨与张家寨等寨子的汇聚中心。古时附近有三座庙(白马庙,娘娘庙,将军庙)、五座桥(枫木桥,良木桥,幸福桥等)。旧街区有正街,河边街,半边街。街道上原先的青石板与鹅卵石已被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街边有宝塔脚,曾家院子。现在有一条繁华的商业新街。临近中晚餐时分,要是你在街上散步,总会闻到这家或那家的豆腐丸或辣椒丸之类扑鼻的香味。
传说在很久以前,竹园寨豆腐要数河对岸的水打铺最有名。那个村子只有几户人家,由于水质特殊,工艺精湛,口感好,水打铺豆腐在十里八乡特别受宠。后来有些人搬到了小镇街上,豆腐手艺大面积提升,“水打铺豆腐”的口碑就拓展为“竹园寨豆腐”了。
撑船、熬酒、磨豆腐是农村三大苦差事,技术要求高,收益不为厚。目前,豆腐作坊在竹园寨还有四家。土生土长的刘新科是其中的的典型代表。他家的“阳华酒楼”是小镇上开业较早、名气较大的农家乐,现在由小儿子夫妻俩打理。由于服务水准高,品质上乘,菜品新颖,停车方便,酒楼生意尤为火爆。其中还有个重要原因是60余岁的刘新科坚持把好两道关。
首先是刘新科亲自磨制豆腐。黄豆只选非转基因的春分豆,一律拒绝颗粒整齐划一的转基因豆子。半凝固的豆腐脑要变成固体的豆腐,需盛在垫有包袱的正方形“箱格”里,盖好面板,压上石头榨出多余水分。有的豆腐作坊用市面上容易买到的胶格,但高温豆腐脑与化学胶质接触后,易产生有害物质。刘师傅家全用传统的木箱格,全为竹木卯榫结构,不需一颗金属钉子。是花重金专门请老木匠定制的。豆腐磨制程序甚繁,其家人帮忙打打下手,关键步骤还是刘新科自己掌握,比如石膏水数量的配制等。
水豆腐除保障自家酒店需求外,还对外售卖。每年立冬过后,阳华酒楼会陆续制作小批量的霉豆腐(腐乳),每桌客人送上一小碟。竟会满室弥香,嗅之生津。刘师傅做的霉豆腐松酥细腻,咸淡适宜,纯香微辣,开胃爽口。很多客人临走时还会带几瓶回家品用或者送亲朋好友。
豆腐渣也是宝,香菜叶炒豆腐渣,白净、清香、营养、保健,常常每桌客人免费送一盘。可这盘免费的辅菜却成了许多常客的最爱。
其次是刘新科亲自烹煮豆腐。实际上,小儿媳盘湘玲煮豆腐的厨艺也不相上下,但一些熟客指名要“刘老叔”烹制。聘请的大厨唯独不管豆腐这道菜,除了不熟练外,主要因为难掌握火候,还要时间与耐心。煮豆腐专门用柴火大灶,三四十公分长的柴禾如日光灯管粗细,刘师傅自己管添柴,对火力的大小把握得十分精准。
豆腐馅儿选用农村猪的前腿肉,这样的肉质甜嫩,伴上葱白和调料。酿豆腐块时,用筷子在中央挖个小洞,挖出的余料就不再用了。而平常人家是舍不得挖洞的,直接用筷子在豆腐中央杵几下,就将馅儿压进去,这样不会浪费豆腐,但豆腐块被撑得鼓鼓的,容易烂。
我曾在刘师傅煮豆腐的灶锅边“考察”了一番。先倒入上好的菜籽油,油不必过多,油多则腻。用锅铲把油面浇宽,热锅下豆腐。只听得吱、吱的声音,一盘12个豆腐迅速逐一入锅。撒上盐,盖上锅盖焖煮。泼上料酒,再用锅铲松动豆腐底部,继续焖煮。淋上酱油,撒点鸡精,辣椒粉,再浇一勺本地纯香的茶油提香,就可以出锅了。我按照刘师傅的指挥,帮着添减柴火。
盯着喷香的豆腐丸,馋得我不停地咽口水。只见刘师傅用小碗盛了一个叫我尝。我说我吃一个不就少了一个吗?他说他有意多煮了一个。我拿起筷子一夹,整块豆腐悬在眼前。上部褐白,底部焦黄。来不及细赏它的色,顾不到品闻它的香,半个豆腐就到了我的嘴里,入口即化。外面香嫩,里头甜润。刘师傅叫我慢点,确实有点烫嘴。真是性急吃不了热豆腐!
城里酒店也不缺水豆腐酿这个地方特色莱。不过大都是用蒸笼蒸熟的,这样能确保豆腐块定型不破。但用筷子一提就烂,不用汤勺舀就吃不到整块豆腐。嫩是蛮嫩,只是少了那种醉人的香味。而且是用盘子盛装,一盘豆腐整齐排列,一览无余。后吃的豆腐一会就凉了。阳华酒楼的豆腐用汤碗装,吃了上面的,底下的豆腐还是热的。“豆腐丸搭热吃”是江华一带的民间俗语。
江华水豆腐在湘南一带名气越来越大。去年11月间刘新科夫妇俩代表江华县参加永州市美食文化节。现场煎煮的水豆腐丸,香气喷人,每煮熟一锅,即被品尝、抢购一空。
外地宾客来到永州,来到江华,非吃一盘热气腾腾的豆腐丸不可,否则将遗憾腾腾。其实江华不只豆腐酿,共有瑶家十八酿!如竹笋酿、蒜头酿、辣椒酿、茄子酿、苦瓜酿、蛋皮酿、牛耳菜酿等等,早已是百姓餐桌上的平常佳肴。刘新科师傅还有一个拿手名菜,就是木薯丸。用木薯淀粉揉成面团,制成面皮,用馅儿包作饺子状,再油煎水煮,入口嚼起来柔韧有劲,浓香无比。刘师傅说他可做出不同材料的30种“酿”!
有人问,竹园寨怎么不见竹园?刘新科师傅告诉我们,前些年有几户人家在建房挖基脚时,挖出了地下密集的古老竹根。足见竹园之寨来历不虚。竹园寨有点像湘西的芙蓉镇,不过那里是米豆腐,这里是水豆腐。
如果说豆腐这种民族饮食文化在竹园寨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扬,那么阳华岩便是大自然赐予竹园寨人的宝贵礼物。这个奇特的岩洞处于石板岭脚下,中有磬石,下有甘泉,像一个石蛙张开大嘴给当地人送福瑞。石壁如削,上有历代文人的摩崖石刻40余方。最早为时任道州刺史的唐代文学家元结的《阳华岩铭有序》,其中有诗云:“海内厌兵革,骚骚十二年,阳华洞中人,似不知乱焉。谁家能此地,终身可自全。”
到竹园寨的游客,一般是既游百看不厌的阳华岩胜景,又品千尝不倦的水豆腐美味,眼福与口福尽饱。阳华岩与水豆腐是竹园寨的两块金字招牌。
竹园寨人只会做豆腐吗?
数年前竹园寨撒乡后,县教育局计划把中学合并到县城,只留下小学。当地群众考虑到孩子上学太远,家里照管不到等原因,联名请求留下中学。现在的竹园寨九年制学校美如花园,现代化的教室里书声朗朗。据统计,该校学生留守儿童比例在全县是较低的。
这里水丰田肥。两三年前,小镇周围种植了数十亩荷叶。到了夏季,荷花怒放。碧波荡漾,红颜争艳。一拨拨城里的、乡里的游客拥如蜜蜂。除了阳华酒楼,小镇上还有几家农家乐酒店,如阳华人家、虹宇山庄、岩前农庄等等,据说花开那段时间,这些农家乐竟都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正月初二,竹园寨社区成功创办了“归家女暨新春联欢会”。160多位不同年龄的出嫁女儿同时被邀请回娘家,欢聚一堂,共叙女儿情。本地外嫁的许多同龄女子,从小在一块长大,自出嫁后多年无法联系,甚至到老都还没再见上一面。这个温情的“归家女”活动,恰巧了却了她们多年的姊妹心愿。龙狮歌舞,民俗游戏,趣味比赛,场面热闹非凡。着实叫别处的老少女儿们艳羡!
竹园寨,豆腐之乡。阳华岩,人杰地灵。
- 相关推荐
【豆腐之乡,竹园寨散文】相关文章:
汪曾祺的散文《豆腐》07-21
汪曾祺美食散文《豆腐》05-03
记忆中的豆腐散文06-03
青菜豆腐保平安散文09-16
九寨水韵写景散文10-10
游密峰寨瀑布散文07-24
优秀散文:七岭寨游记08-28
描写竹园的诗句220句07-20
冰心的作品我的父母之乡07-10
汪曾祺豆腐原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