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黑,看戏的人就坐在那里等了,可天公不作美,细细的毛雨慢慢悠悠地从空中飘下来,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看戏的兴致,依然有好多吃完晚饭的老人拿着一根长板凳,带着一把伞,从小区的东西路口陆陆续续地向戏班子舞台走来。
听人说是安徽的,戏的舞台是由一辆送货的车子搭建的,他们把后面的车厢略微改装,加宽加大就变成一个很好的戏曲舞台,舞台由一块红色的绸布覆盖再上面,彩带飘飘,倒也显得十分喜庆,也很漂亮。
原以为戏班子的到来没有几个看的,可没想到,看的人还真不少,不单是老年人,还有许多的中年人和年轻人,看他们一个个全神贯注的样子,很是投入。老年人边看边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好像是说那个演员唱得不错吧,其实他们唱得再好,也不如我们的老一代艺术家严凤英了,那黄梅戏唱的,也许我们还记得她的《天仙配》唱得一板一眼,声音绝伦了,无人能比,即使后来马兰的出现,我个人认为也没有当年的严凤英唱得好,但是这不妨碍人们看戏的感觉。
有的年轻人坐在摩托车或是电瓶车上,伸着脖子举着手机,抓拍精彩的瞬间,边拍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这样的场面,着实让我吃了一惊,黄梅戏虽说好听,老年人喜欢很正常,可年轻人也喜欢我就奇怪了,你说现在谁家里没有彩电,中央11频道有专门的戏曲节目,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电脑也普及了,都有路由器无线网任意上,智能手机也随便看,那人们为何不怕蚊子咬几口,还愿意在露天地下看大戏呢?
我想各位看客是想找回童年的感觉吧,那时难得有戏班子到农村来演,想起小时候看戏时的景象,那可真是人山人海,几个村的大人小孩男女老幼都会挤到一起看戏。
那时娱乐节目很少很少,就是课外书也稀缺,一般都是老师家才会有,我们都是通过老师的侄女或者妹妹才能借到一本,晚上就会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来看,还不只看一遍,一旦被母亲看见,少不了说一顿。记得那时我家还有一部收音机,像一块红砖那么大,我最喜欢的就是听小说,单田芳的三《国演义》、刘兰芳的《杨家将》,还有好多现代小说剧,都会被我一字不落地讲给小伙伴听,想起小伙伴们如痴如醉听的表情,那时的我自豪感就甭提了。
那时有戏班子下来演戏,都是大队用那个唯一的大喇叭提前通知的,所以到了那一天,人们就会早早收工,早早吃完晚饭,大人先叫小孩拿着小凳子到中间占个好位置,自己晚点来也没事,往往不到天黑,好的地方已经全部占了,那些后来的人还有别的村上的只好拿着长凳子站在舞台后面,有的没扛凳子的就挤在舞台侧面,虽然看不到演员的正面,但是会看到演员从侧面入场的样子,那也是很开心很骄傲的一件事。人多的都要把舞台挤倒的样子,看完戏以后,第二天到现场一看,由于拥挤,地上就会有好多挤掉的红红绿绿的红头绳,还有好多手绢一类的小东西,也有钱,最多就5分吧。
那时当然不只是为了看戏,也许只有小孩和老年人安安稳稳地看戏,但是那帮小年轻就不是了,他们会趁机多看几眼自己喜欢的姑娘,那时看戏的小姑娘都是一群一群的,好几个村的姑娘呢,看戏那天她们就把最好看的衣服穿起来,虽然那时的服装没有现在时尚,但也不乏朴实的美,姑娘们往往唱着跳着成群结队涌向看戏的地方,小伙子们也是呼呼啦啦一大帮,一个村一帮,穿戴都不一样,看起来是看戏,其实是看人,在看戏的过程中,还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呢。
陈家村的小伙子看上高家村的姑娘,王家的姑娘看上任家的小伙了,然后就会找到姑娘群里面会说的那个递个话,接着一男一女就会挨到一起,一边看戏一边闲唠嗑。就这么着,看不了几次,就谈得差不多了,小伙子就会给姑娘买一根红绳子或者绿绳子扎辫子。那时的发型不像现在这样多,村里根本没有理发店,城里也很少,到理发店的也很少,在村里一般头发长了都是让手巧的人用大剪子剪剪就不错了,所以一般的女孩都辫着两条长辫子,要么就是两条羊角辫朝天竖竖的,还有扎三条的,把中间的一部分先扎起来,然后在这条辫子后面平均分开,把这条辫子和另一条扎在一起,看起来还是一边一条,其实是三条组成,不像现在的发型花样百出,爆炸式的、拉直的、波浪形的多式多样,反正就是以折腾头发为主,颜色也五彩缤纷,酒色、酒红色,还有挑染的金黄色,总之只要你想到的,理发师就没有做不到的!
再回头说说小伙子的事,那时也没什么零花钱,也就是赶集的时候,父母给自己5分钱,顶多2角吧,买好几块糖呢,2角买的东西就多了,可以买2根油条,还可以买2个包子,总之能解一下馋了。我只记得两条扎辫子的头绳,5分钱就能买两根很长的了。那时的扎头绳都是一把把的,一买就是一根,短头发买一根回家剪成两根就可以了,长头发就买2根,所以当小伙子给女孩买头绳的时候,那起码喜欢这个女孩了,他就会告诉自己的爷娘,然后做娘的就找一个媒婆,买上一把糖到女孩家提亲了。媒婆到女孩家的时候,女方父母也很客气,就会拿出家里最好的茶叶,用柴草烧一壶开水,给媒婆先冲上一壶茶叶水。媒婆往床沿上一坐,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和女孩父母开始唠起来,如果女孩父母认识男孩父母还好说,如果不认识的话就会多问两句。媒婆就会用她那三寸不烂之舌,把男方家吹得天花乱坠。可不管怎么样,最后,女孩父母动心了,就会问女孩愿不愿意看看,女孩当然愿意了,但是还装着不好意思答应,最后往往由父母亲做主,接下来就是相亲了,不用说亲事自然很顺利了。
……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家里的条件逐渐步入了小康,万元户不再稀奇,农村人也走入城市打工,钱越赚越多,也把房子买在喜欢的城市。农村人更像是城里人了,家里什么都有,什么书,什么画,上网一搜,一目了然。但就是缺乏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串门的少了,不像在农村那时候,吃饭的时候端着碗就可能到邻居家串门了,大家说说笑笑的很热闹,人与人之间很随和很随意,说不定吃完自己的那一碗,邻居就会热情拿着你的碗到锅里给你盛上,说不定你端着碗又会串一户人家呢。
现在大家休息的时候,宁可躲在家里上上网、打打游戏、看看电视,很悠闲也很清闲,也不想出去找人玩玩,即便是一个人守着电脑、电视、手机,再也没有了当初一起看戏的感觉了。
也许是想找回以前的快乐吧,人们才会离开舒服的家,拿着凳子走到大街上,走到舞台那里,不怕蚊子的侵扰,找一个好的地方坐下来,随意谈笑着,随意议论着,看到熟人打着招呼,也无需顾忌声音的高低,享受着那露天看戏无比愉悦的心情……
- 相关推荐
【看戏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阅读答案看戏07-31
《看戏》的阅读答案10-04
看戏课文主要内容06-26
叶君健《看戏》阅读答案05-07
叶君健《看戏》阅读答案07-20
季羡林散文精选《漫谈散文》08-13
优秀散文:生命与散文08-28
优秀散文:生命与散文08-18
优秀散文:爱上散文10-22
经典散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