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文《蓑衣斗笠》,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散文《蓑衣斗笠》
想说一说蓑衣与斗笠完全是出自于我内心的农民情结。这是我少年儿童时农村最常用的雨具。每每看到雨天,看到人们手拿着漂亮的小花伞或塑料雨衣,我便会想起以前的那唯一的雨具——蓑衣与斗笠。
人们运用蓑衣与斗笠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就有“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之句,其意为:你的牧人来了,戴着蓑衣和斗笠。
蓑衣是用棕皮经加工而编织成的一种避雨用的外衣。棕树是山区农民主要的经济作物。一棵棕树平均每个月长出一片棕皮,一年只有12片。当地有这样一个谜语:高高山上有一株老芥菜,一年扒12倍(片)。它说的就是棕树的的棕衣。棕树无节,棕叶可以包系粽子用。棕衣除了可以制作蓑衣还可以制作棕棚(睡觉用的床板,深受农村人席爱。),还可以制作棕绳,上山系柴用。
制作蓑衣从缝制领口开始。首先把棕片折叠起来,领口部位大概要排列十五六张,给领口塑型可以用一个瓷碗。如果领子做得不好,背起来就会把脖子夹得很紧。
然后把这些棕片简单地缝起来,这个过程是先穿针后引线,利用棕片向外伸展的形状,确定摆放的位置。这点不同于用布做衣服,蓑衣的制作主要是依靠拼接,定位准确是做好一件蓑衣最关键的步骤。
说起来简单,但是会制作蓑衣的人却是不多见的。说句实话,我长这么大,还是没有见过如何制作蓑衣呢?可见这棕衣是相当地宝贵的,蓑衣也不是任何人家都会有的。
相对蓑衣来说,斗笠就普遍的多了。一般的斗笠都是用竹子编起来的,中间一般用竹叶夹着(要用包粽子用的大竹叶才行)。我们本地人叫它为凉帽,不管天晴或下雨,农家人出外干活都要把它顶在头上,不禁可以避雨而且还可以遮阳。是每户农家人必有的一件家什。
虽然做工精制,但是一般的山里的妇女都会做。做好之后,拿到集镇里来卖。这样的斗笠分两种形状,一种是尖顶的,一种是圆顶的。每个制作者有自己的擅长的项目,戴的人也各有所好。我家在集镇上面,父亲对山里的人都很熟悉。所以不少的山里人编织好斗笠就放到我们家来买,从中可以赚点微薄的利润。所以,对于斗笠我是非常熟悉的。
一般斗笠买到家之后,总会在上面写几个字。或吉利话、或自己的名字。各有各的喜好。记得在我读书后,父亲买了一顶的斗笠叫我在上面写几个字,以便增加我写毛笔字的胆量。我写好之后,哥哥们都大加称赞说:这小子,书读的不怎样,这几个字还真不赖。为这,我着实自豪了好长时间。后来,我对写字情有独钟与此也大有关联。
正所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穿在身上,风飘不起来,雨透不进去,既防雨雪,又保暖防潮。实在是古代最好的雨具了。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的诗句。从此可以说明,这蓑衣与斗笠是每个垂钓者的最爱。当然,晴天是无须穿蓑衣的。但是天晴的日子是绝非是一个真正的垂钓者,垂钓就得下雨或下雪,这样就能体现出一个真正垂钓者的心境、修养与诗意了。所以,这蓑衣与斗笠一定是成了垂钓者的心爱之物了。有了蓑衣,有了斗笠、还有就是这手中的钓竿,也就有了诗情与画意,就形成了一个真正垂钓者。想当年,太公遇见文王的时候也会穿一件蓑衣、戴着一顶斗笠吧?由此可见,蓑衣与斗笠也并非是寒窑之物了,不知还有多少的将相候王都用过他们呢?从这,也可以肯定蓑衣与斗笠的历史必定也是非常久远的了。
除了垂钓者喜欢他们之外,农村人是更加地对他们情有独钟了。在本地,有这样一句顺口溜:着蓑衣,戴凉帽,才象个种田佬。由此可见,农民是经常要用他们的了。而要象个农民,首先必须学会牛耕犁耙。而在六月的天,雨说来就来,这蓑衣与斗笠就成了耕田人的最爱,因为穿起蓑衣就风雨无阻了。行动自如,是每个耕田人必备的随身防雨用具。
上代的种田人几乎都会耕田,可是我的父亲不会。那是因为父亲以前是国家职工,后来被辞退回家后就学不了种田,再加上体弱多病。家里没有人会耕田,也就没有了蓑衣。那时,父亲总希望我们一定要学会耕田,也一定要穿上蓑衣。而我总觉得,蓑衣斗笠虽然能阻挡风雨,但毕竟是太过于笨重了。一直以来,说句实话,我不大喜欢穿上它。可是大哥为了家,离开了学校,希望自己能学会耕田,能穿上蓑衣 、戴上斗笠,做个真正的农民。但是科学的发展最终让大哥没有学会耕田、也没有穿上蓑衣。因为拖拉机开进了农田,不用再用牛来耕田了。
逐渐地,田间的劳作大多都已经机械化了,也就断绝了。尽管我能在某个时间里想起这两样雨具,但是它最终还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人们逐渐地抛弃。虽然它曾是那么地诗情画意,但是它只代表过去的时代!看着它的消失,也会让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我想:明天应该更好!
拓展延续
蓑衣斗笠是干什么的:
蓑衣是劳动者用一种不容易腐烂的草(民间叫蓑草)编织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后来人们发现棕后也有用棕制作的。蓑衣一般制成上衣与下裙两块,穿在身上与头上的斗笠配合使用,用以遮雨。这种雨具穿在身上劳动十分方便。蓑衣于1970年代化纤产品的出现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斗笠又称笠帽、竹笠、箬笠、箬笠,是一种以竹子编成的宽大帽子,呈圆锥形,是将成熟竹子劈成竹篾用以作为胎骨,再附上一层层的竹叶或竹篾,并使用丝线固定,是东亚及东南亚农夫及渔民的传统日常服饰,轻便好用,可遮阳挡雨。台湾早期有大量出产,俗称“葵笠仔”,但现在市面上以大陆货为主。可用来遮阳避雨。斗笠常见于中国文学之中,如:《红楼梦》、《渔歌子》等。
蓑衣是用棕树上的棕皮编织而成,像衣服一样厚厚的,由上衣和下裙两块组成,穿在身上用来遮雨。农民雨天干活离不开它。一般和头上的斗笠配合使用。蓑衣斗笠在七十年代薄膜的出现而退出历史舞台。
- 相关推荐
【散文《蓑衣斗笠》】相关文章:
披着蓑衣的野牛08-17
经典童话故事《天狗的隐身蓑衣》10-08
穿蓑衣的鱼儿童话故事10-22
经典民间童话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10-01
季羡林散文精选《漫谈散文》08-13
散文07-19
经典散文(精选)07-26
经典散文07-01
经典的哲理散文09-01
庐山散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