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词《踏莎行·雾失楼台》精彩句欣赏

2023-03-30 秦观

  内容摘要: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有“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句子。对于这句的理解,向来存在争议,至今让人莫衷一是。笔者试图通过对有关教材的错误注释,对有关教辅用书、有关赏书籍中的不当赏,进行辨探究,力求通过作者生平经历,从作者思路,从词作的层次关系,从作者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探求作者的原意,作出贴近文本的赏

  关键词:为谁流下 欣赏 辨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1)中选入的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有“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句子。对于这句的理解,向来存在争议,至今让人莫衷一是。

  北宋胡仔的《溪渔隐丛话》中的材料说:少游到州,作长短句云:“雾失楼台……”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2)可见苏东坡认为秦观的这两句是《踏莎行·雾失楼台》中最精美的句子。至于精美在何处,为什么精美,苏东坡没有说。

  国学大师王国维不同意苏东坡的看法,他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王国维《人间词话》)(3)王国维认为秦观的这首《踏莎行》最精妙的句子是风格凄厉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苏东坡欣赏的结尾两句“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只是皮毛,苏东坡对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的认识是肤浅的。

  吴世昌先生认为王国维的看法也有问题,他说:“‘杜鹃’句,静安谓此联‘凄历’。又谓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余以为不然,东坡赏‘江’一联,正是更深一层,岂徒叹其‘凄历’哉!词下片‘砌成此恨无重数’,一‘砌’字最见功力。”(吴世昌《词林新语》)(4)吴先生的看法很有道理。按吴先生的说法“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也应是表达“无重数之恨”的。至于按什么思路,从什么角度来表达的他没有谈。

  唐圭璋先生有更明确的看法,他说:“下片,言寄梅传书,致其相思之情。无奈离恨无数,写亦难。末引‘江’、‘山’。以喻人之分别,无理已极,沉痛已极,‘宜东坡爱之不忍释也’”。(5)唐先生认为秦观以不合常理的方式,以“江”、“山”喻人之分别,表达自己与亲人离别无穷之恨。不少有影响的评论者、欣赏者持这种“无理说”。

  《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中所收录的叶嘉莹所写的欣赏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的文章就说,“在如此深望坚实之苦恨中,所以乃写出了后二句‘山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无理问天之语”。(6)

  《宋词鉴赏辞典》(7)收录的靳极苍所写的欣赏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的文章说:“或解为江也不耐山城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太不了解当时作者的心情了。”

  苏教版教材也持此观点,课下注释对此二句说法大致有二:一说是怨恨自己不应离乡入仕,入仕后又不应卷入元祐党争;二说是因自己忠而见疑,信而被谤,故对无情之天地造物,发出究诘与呼号。

  笔者认为,这种“天问式”无理说,也不妥当。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秦观的人生遭遇,了解他写这首《踏莎行》时心态,便可看出,秦观还没有“无理天问”。

  秦观早年研经史,喜读兵书。曾拜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被苏轼夸其“有屈、宋姿”。后编诗文十卷,拜谒王安石,被王安石赞誉为“清新妖丽,与鲍谢似之”。能得到苏轼、王安石这样的赞誉,秦观对前程自然是充满信心的。

  可是,秦观三次科考,前两次却未中。他受到的打击和压抑使他刻骨铭心。他痛下苦功,在苏轼的指导下,潜心科考。第三次终于考取进士。但是,他仕途十分坎坷。秦观是一个很有政治才能和政治抱负的人。在苏轼的指导下,他的策论充分展示了他经世济时的抱负和才能。他纵论国家形势,对政治、经济、法律、军事、人才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都提出了重要见解,充满着灼热的现实感和积极用世的精神,因此受到新党毁灭性的诬陷和迫害。

  由于亲近苏轼,他被视为“旧党”,从此受迫害不断。元祐二年,他被苏轼、鲜于以“贤良方正”举荐秦观于朝,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告,受到阻滞。元祐五年,回京任秘书省正字,元祐六年又被诋毁罢官。元祐七年授宣法郎,由秘书省正字升国史院编修官,参加修《神宗实录》;元祐九年,哲宗亲政,新党还朝,旧党遭罢外放,秦观先被贬杭洲通判,因御刘拯告他修《神宗实录》时诋毁先帝,于是在去杭州途中,又被贬至处州监酒税;在处州时写了《千秋岁》词,被诬告私写佛书,获罪削秩,贬往州。削秩是把所有官职和封号除去,是对为官者最严重的惩罚。秦观身心受到极为严酷的打击,悲痛至极,几近绝望,在此背景下写了《踏莎行·雾失楼台》。他的憬和绝望,他的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他的冤枉和屈辱,心中无限的哀怨和痛楚,咬噬着他,逼迫他写下了《踏莎行·雾失楼台》。他要抒发无限的哀怨和痛楚,要流露实现理想的绝望,但是,他没有恨天,也没有怨地,也没有恨别人。政治上绝望之后,他后悔他的人生追求,后悔自己趟了官场这道浑水。他不敢怨恨迫害他的人,他更不敢怨天恨地。屈原作为宗室重臣写作《天问》,尚且引起顷王的怨怒,而被放逐。这时的秦观还未失去理智,大胆怨天尤人。因为此时的秦观仍是被编管人员。不久被移至横州编管;元符元年(1098年),被移迁雷州编管;元符三年(1100年)被召回,被复命为宣德郎,被放还横州,就证明他在州时的心理状况还是比较理智的。

  我们再具体分一下作品的思路,也可以看出“无理天问说”的不妥处。

  词的上片写前途迷茫之愁。“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表达的是想登高上进,想奔前程,却被“雾”所迷阻,无有途径;现实官场无路可走,自然想到精神境界的桃花源。然而理想的桃花源本来就是虚构的,无论如何盼望,却仍是找不到路径。人生至此,不知何所皈依,人生迷茫又加一层。所以,住在孤馆里,感到春寒袭人,听到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看到残阳渐渐下落,无限哀愁涌上心头。这种愁,是本词中,作者最为严重的心理压力。然而,作者的心里除了官场前途迷茫之愁外,还有“离恨”。正因为作者的心里的官场前途迷茫之愁,更引发了严重的“离恨”。   上片的“孤馆”的“孤”字,和“杜鹃声”已留下了开启下片“离恨”的楔子。

  下片写旅中离恨。“驿寄梅花”,是盼友人来信关心自己,“鱼传尺素”是盼亲人来信安慰自己,紧承“孤馆”中的孤独感和杜鹃声中的“不如归去”乡愁。然而贬谪之人,世态炎凉,哪有梅花之寄!官场之人,不敢、不肯与之有瓜葛,避之唯恐不及,不落井下石已是很好了,谁肯寄书赠物以示关怀?待罪之人,被迫仓促上路,被贬之处荒远偏僻,怎能收到家人来信?日日想总是白想,夜夜盼也是白盼。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砌成远谪离恨无重数!作者油然而产生了后悔,我本该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为何流落如此?我本该和友人畅叙幽情,为何沦落如此?我一片忠心,满腹经纶,本该献言建策,施展抱负,上报君王,下济苍生,为何沦丧如此?作者有痛苦,有后悔,有冤屈,也有哀怨,但是,没有怨恨!

  “江幸自绕山”中的“幸自”,是说“绕山”很好;“为谁流下潇湘去”中的“为谁”,是强调不该为了别人“流下潇湘去”。因此,后悔也罢,哀怨也罢,其主语都是江。作者如果通过怨恨“江无情留下潇湘去”来抒发怨天尤人的情感,和上边的层次有何联系?

  上片深重的迷茫之愁,加上下片无限的离别之恨,作者是什么心态呢?不由产生了强烈幽远的感慨:江啊,你本来应好好绕着山,山连水,水连山,山清水秀,山水和谐万年长,却为什么流向潇湘去呢?“一江春水向东流”,你流的是我的哀愁吗?“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恨”,江啊,你流的是我哀怨吗?你流的是我眼泪吗?江啊,是为我流下潇湘去的吗?

  通过对作者生平经历、作者思路,从词作的层次关系、从作者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探求作者的原意,作出贴近文本的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走近作者,进入文本,去理解,去赏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3版。

  (2) 转引自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 第184页,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4版。

  (3) 同上。

  (4) 同上。

  (5) 同上。

  (6) 转引自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 第183页,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4版。

  (7) 贺新辉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3月第1版。

  • 相关推荐

【秦观词《踏莎行·雾失楼台》精彩句欣赏】相关文章: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11-01

《踏莎行》秦观05-09

秦观《踏莎行》鉴赏08-17

秦观踏莎行答案06-21

《踏莎行》秦观翻译11-04

秦观的踏莎行题目答案06-20

秦观词《踏莎行·郴州旅舍》审美赏析11-07

《踏莎行》秦观优秀教学教案11-03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的原文与翻译10-26

《踏莎行·夜月楼台》辛弃疾翻译赏析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