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原文练习和答案

2023-03-29 琵琶行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

  钿头银击节碎,血色罗裙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浦口(pén) 憔悴(jiāo) 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 荻花(dí)

  C.虾蟆陵(há) 嘈杂(cáo) 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zhā)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复无常 春寒料峭

  3.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B.歌以赠之 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相识多年,出来闯天下,在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7.下列句中的加点字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秋,送客浦口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梦啼妆泪红阑干 D、暮去朝来颜色故

  8.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9.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1.对下面的诗句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一句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12.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知识掌握

  1.白居易,字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诗人。他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著有《________》。

  2.《琵琶行》 中表现琵琶女和作者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________”作侧面描写。

  4.“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分准确的一项是()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B.以听众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C.以景色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D.以听众的静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能力提高

  1.《琵琶行》序言中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一句,与这句话相呼应的一项是()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C.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琵琶行》序言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写作动机。对诗人的写作动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为了排遣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

  B.是为了抒发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C.既是为了表达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同情,又是为了抒发自己与琵琶女共有的“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D.以上三种都不是,写此诗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引起的灵感的触发。

  3.下列几组中最能体现“歌行体”的主要特点的一组是[    ]

  (1)篇幅较长(2)篇幅较短(3)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

  (4)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5)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6)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

  A.(2)(3)(4)(6) B.(1)(3)(4)(6)

  C.(1)(4)(5) D.(1)(3)(5)

  延伸拓展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二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还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据,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的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1.从第一段看,白居易对诗歌的主张包括哪两个方面?试分别写在下面: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2.第二段提到“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其中“核心”指的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

  3.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新潮流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白居易认为“诗言志”是诗歌的本质。

  B.白居易的美学思想合理因素多,但也有偏激之处。

  C.李白、杜甫的诗与白居易的诗主旨完全不同。

  D.白居易认为没有政教美刺的都不是现实主义的诗歌。

  E.白居易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特别是梁、陈的诗歌理论持否定的态度。

  琵琶行答案

  【参考答案】

  1.C(A.“憔”应读为“qiáo”。B.“贾”应读为“gǔ”。D.“浸”应读为“jìn”。)

  2.A(B.“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D.“”应为“反”。)

  3.D(A.畅快。B.作歌。C.字。)

  4.A(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

  5.B(A.突出:突然爆发出。C.整理。D.以前。)

  6.C(“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

  7.C

  8.C(“别有”句表达了琵琶女的“幽愁暗恨”之情,而不是听众内心的愁思和怨恨。)

  9.C(ABD三种说法均与原诗不合。)

  10.C(A.“衬托……昂扬”说法不当。B.“衬托……成功”说法不当。D“衬托……凄凉”说法不当。)

  11.D(“惨”是悲伤的意思,而不是悲惨之义。)

  12.C(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13.B

  【知识掌握】

  1.乐天  香山居士  现实主义  新乐府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氏长庆集》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江州司马青衫湿

  4.C

  【能力提高】

  1.B  2.C  3.C

  【延伸拓展】

  1.①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

  ②这种“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诗言志”决定的。

  2.儒家传统美学思想

  3.①突出强调诗歇的抒情作用

  ②统治者应允许并鼓励老百姓抒发喜怒哀乐之情

  ③批评梁陈以来诗歌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

  4.C、E

  • 相关推荐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练习和答案】相关文章:

《琵琶行》白居易原文01-30

《琵琶行》原文白居易04-21

琵琶行原文白居易11-06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翻译02-26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07-05

白居易的《琵琶行》原文及翻译07-20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鉴赏12-07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故事05-24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注释08-05

白居易《琵琶行》鉴赏及原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