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面对《琵琶行 并序》这样一篇经典课文,老师应该如何的教学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琵琶行优质课的教案,希望能够通过琵琶行优质课的教案,带给老师们新的教学启发。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的能力。
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较好文言文基础,能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分析理解文本,在教师相应指导下,能够理解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学时难点:
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墨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板书课题《琵琶行并序》
【推进新课】
一、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在同学们按预习提示要求讲述后,老师补充)
1、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2、作品:《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适时补充“歌”、“行”文体常识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二、阅读并疏理课文思路。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 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五段:重问琵琶青衫湿。
三、深入理解。
1、叙述了什么事?
明确: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巧遇琵琶女。
2、塑造了那几个人物形象?其共同点是?
明确:琵琶女和诗人——同是天涯冷落人
3、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1)读序与第三段,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2)再读序、第一段、第四段和注释,了解诗人的遭遇。
(老师适时做背景略介)
4、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
提示: 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明确:乐妓:早年的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
现在的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
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
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
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5、诗人被贬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 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情感波动。提示:(从小序中找)铮铮然有京都声。
6、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
明确:诗人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激烈的情感。
7、请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感?
明确:江南小调是欢快的、流畅的感情,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才激起了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感伤情感?
四、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五、小结本课内容: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更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又是对当时社会抛弃人才的控诉。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全诗
2、阅读诗中有关音乐的描写,初步体会其效果。
【教学反思】
今天上《琵琶行》,在德起那里学到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先让学生找到诗歌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然后问学生有几个沦落人,一为歌女,一为白居易,然后问他们分别是怎样的经历,怎样的沦落,学生找到第三和第四段,分别去读,设计问题,读出了怎样的琵琶女,读出了怎样的白居易,在琵琶女这里,同学们可以看到她的少年欢乐与晚景凄凉,但对于她的不幸命运认识不够深刻,她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即使五陵年少争缠头,也只是看中了她的美貌,对她并无丝毫尊重,而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看重的是利,琵琶女看重的是情,二人又怎会心灵相通呢?琵琶女凄凉的身世令人慨叹同情。梁老师也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何说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少年时不应充满欢乐吗,可那又是不是真的欢乐呢?
理解白居易的沦落时插入背景介绍,可以让学生跟深刻的理解他的痛苦,见到琵琶女的惊喜。
提问:是什么让他们的心灵得以相通呢?自然是那音乐了。与同学们共同欣赏经典音乐描写。但是要知道,赏音乐是为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服务的。
一句话串起全文,也可谓缀玉连珠了!
- 相关推荐
【《琵琶行》教案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琵琶行》教案设计精选04-16
琵琶行教案设计04-03
《琵琶行》教学教案设计04-16
《琵琶行》优秀教案设计04-16
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04-09
琵琶行课后反思08-21
《琵琶行》教学反思07-29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案设计03-31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通用11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