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

2024-07-20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是百家讲坛一期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欧阳修的故事,一下是他的第一讲。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一)醉翁之意

  画外音: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也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公元1007年生于江西吉安,公元1072年卒于安徽阜阳,终年六十六岁。走近这个在北宋政坛和文坛都有丰厚建树的一代伟人,我们发现他留给世人许多匪夷所思的疑问,比如:青年时代的欧阳修,他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之时,为什么因为一场不干不净的通奸案而遭到贬谪?以骈文成功取仕的他,为什么对古文情有独钟,并最终成为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人才济济的科举考试中,他如何慧眼识珠,亲自提携了后来成为一代文坛宗师的苏轼?晚年时期德隆位高的他为什么被王安石百般阻挠,没能成为宋神宗时代的宰相?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老师一起走近百家讲坛,听他精彩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破解这一个个谜团。今天播出第一集《醉翁之意在哪里》。

  康震:

  大家好,前一段时间我们讲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唐代的两大家——韩愈和柳宗元,从今天开始,我们要陆续地给大家介绍另外的宋代的六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还有曾巩。我们讲唐代那两大家的时候是从韩愈讲起的,当时我们说了很多理由,说必须得从韩愈讲起,因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那现在我们要讲宋代的这六大家,从谁讲起呢?得从欧阳修讲起。大家说那为什么从欧阳修讲起啊?为什么不从王安石讲起,为什么不从苏轼讲起啊?因为欧阳修在宋代这六大家当中,包括在唐宋的八大家当中位置非常地特殊,他有三个领袖的地位:

  首先,欧阳修是宋代政坛和文坛上的当然的领袖,他是北宋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不但在朝廷做过很多的官职,在地方上做过官,而且他做过参知政事、副宰相,参与并且主持了很多朝廷政的治改革的事件,大政治家。

  第二,他还是一位很著名的史学家。他主持编纂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在史学上、在《二十四史》当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还是北宋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在北宋的政坛和文坛上,他都是一个领袖人物、开先河的人物。这说的是当时在北宋的时候。那么就在这宋代六大家里边,他也是领袖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呀?我们掰指头都能算出来,在这六大家里边,先说苏轼,苏轼是大家公认的北宋最大的文学家,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数一数二的全才式的人物。他的弟弟苏辙也是宋代的大散文家、也是诗人,做官做到参知政事、副宰相。还有一位曾巩,我们知道、经常我们说起这“唐宋八大家”最后一个人就是他,曾巩也是宋代有数的散文家。这三个人全都是欧阳修的学生,他们是在欧阳修主持的一次科举考试当中、就在这次考试当中同时录取的这三个人。这多了不得呀,他做主考官的时候选拔的这三个学生后来都跟他一块儿能进入“唐宋八大家”的序列当中。王安石虽然不是欧阳修的学生,但是曾巩把王安石引荐给了欧阳修,欧阳修对王安石非常地器重,因为有了欧阳修的推荐和奖掖,王安石在政坛上的声名那就很大了。还有那个苏老泉苏洵,在这些人当中他就等于是没做过什么像样的官,但是苏洵之所以在北宋的文坛上有那么大的名气,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欧阳修对他大力地褒奖,极力地推荐他,我们知道苏洵是在八大家当中惟一一个被列到《三字经》里头的人。所以你看,我掰指头给你算来算去,这宋代的六大家里边,那五大家要么是他的学生,要么是由于他的奖掖和推荐而在政坛和文坛上获得声誉的。地位很特殊。

  再说整体的“唐宋八大家”里边他的地位也很特殊,为什么特殊呢?苏轼曾经对他的老师有一个评价:

  “欧阳子,今之韩愈也”——苏轼【六一居士集序】

  那就是说欧阳修是谁?就是宋代的韩愈。评价非常高啊,那就等于是说没办法,欧阳修生得晚,他生在宋代了,他要是生在唐代那还不定谁是韩愈呢。这话听着有点别扭,但咱们不就是为了强调说他确实很重要吗,苏轼就说了,说“欧阳子,今之韩愈也”。所以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出生的前后顺序来考虑问题的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唐宋八大家”里头,真正引领整体的古文运动,带动了文学的潮流和思想潮流的有两个人,他们是绝对的领袖人物,一个是唐之韩愈,一个是宋之欧阳修。所以这两个人是“唐宋八大家”里边真正的领袖人物。你看我这一说,三个领袖地位,大家就明白,为什么我们今天讲的时候先要从欧阳修讲起。

  画外音:

  说起欧阳修,我们多半会想到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无疑,《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散文代表作。那么,这个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到底美在哪里呢?写作《醉翁亭记》的时候,欧阳修年仅四十岁,如此年纪轻轻,他为什么要自号“醉翁”?欧阳修的“醉翁之意”又究竟在哪儿呢?

  康震: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一篇写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一开篇就说: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全都是山。你往西南边看,那边的风景格外地优美。沿着山路往前走,看见前面幽深的又那么秀丽的地方,那是哪儿啊?欧阳修告诉你,那就是滁州有名的琅琊山。沿着山路再往前走上那么六七里,有一股泉水喷泻而出,在山峰中间喷泻下来,这是什么泉水啊,这就是酿泉。在酿泉的上边有一座小巧的亭子,这小巧的亭子四个角翘起来,像鸟儿的翅膀在飞翔一样,这就是醉翁亭。非常地美。你看本来在我们眼里头可能比较普普通通的一个景物,在我们这位文坛领袖的笔下变得是那样地温馨、那样地优美、那么地让人心旷神怡。这亭子是欧阳修盖的吗?不是。他说啊: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造亭子的不是我,是这个山上的和尚叫智仙的。可是给这亭子起名的那是我欧阳修。哎呀,我跟我的朋友们到醉翁亭来喝酒,才喝了一点点,我就醉了。“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我的年龄又是最大的,所以我把自己叫“醉翁”。可是,我喝酒的本意并不在酒本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哪呢?在这美丽的山水之间。换句话说,欧阳修喝酒是因为他欣赏到了这秀丽的山水,而喝酒只不过是他内心的一种寄托罢了。这句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当然后来这个意思发生了一点转变,凡是说“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那就是有点琢磨,想动别的心思,但是当时的本意是说什么呢,是说我不在乎这是美酒,我迷恋的不是美酒,我迷恋的是山间的优美的景色,景色把我醉倒了,酒不醉人景自醉人。古人他写文章是很奇妙的,他会把这个醉意、把这个美景、把这个山水、把自己的内心非常完美地融汇在一起,呈现在你面前,这是一种完整的艺术品。当我们看到这个《醉翁亭记》的前面这一大段的描写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就浸染到了那个景色当中去。这个《醉翁亭记》再往下写,就没那么简单了,他好像变成一个真的老头了。你看,他说: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真正的快乐有时候并不是需要音乐来相伴的,只要大家在一起玩儿得高兴,觥筹交错,你来我往,就很好,可是有一样,当你们大家都很高兴的时候,有一个家伙满脸苍老、满头白发地、很颓唐地、很颓废地、颓然地就醉倒了。他前面光说自己醉了,没说自己是个什么状态。人家有的文醉,醉了以后吟诗一首,特文雅,一点也不闹腾。还有人是武醉,醉了以后就成孙悟空了。欧阳修这醉得比较特殊,他醉了以后,颓然而醉。而且他说自己是苍颜白发。这个就很奇怪,刚才我们还称赞说是,他是酒不醉人景自醉人,这是美好的醉。现在突然发现不是美好的醉了,他可能真的快变成一个未老先衰的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啊?我们说这个人心里有事,他说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哪儿呢?在乎山水之间也。文人的话不能全信,他说是在山水之间你就认为在山水之间?醉翁之意在自己内心的心事里,不告诉你。他为什么不告诉你啊?他有些苦处是说不出来的,你就不能老看《醉翁亭记》,你得看点别的。他后来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题滁州醉翁亭》。诗曰: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什么意思啊?说四十岁真不老,我那就是说说,我在醉翁亭这儿偶然写一篇文章下来,我醉了以后什么都不记得了,万事万物都忘记了,连我年龄都不记得了。我看这山间的花草,它们是不明白我为什么醉。只有山间的风吹来,我的脑袋才在醉态当中稍稍地醒来一些。你注意啊,这就有点意思了,刚不是还说自己是醉翁,还什么苍颜白发,怎么现在突然在诗里边就说“四十未为老”呢?他后边说的这些实际上推翻了前面自许醉翁的这一段事实。

  画外音:

  欧阳修从政的经历十分坎坷,二十四岁考中进士的他,在走向政坛的初期曾经平步青云,他亲自参与了宋仁宗时期著名的“庆历新政”,先后担任过馆阁校勘、谏官这样的中央职务和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按察使这样的地方要员,在振兴朝政、整饬吏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迫害,却以一种完全意想不到的形式爆发了。那么,这场可怕的政治迫害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它与《醉翁亭记》的创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康震:

  那大家可能就会问、说,不是当得好好的嘛,这么年轻,他在被贬之前还不到四十岁呐,担任着这么重大的职责,现在怎么突然给贬到这儿了?大家可能说,那可能是政绩不突出,得罪了官员。我跟你说这些还真都不是,我给你一说原因,你做梦都想不到,欧阳修让人给告了,而且告的罪名不好说,怎么不好说呢,就是说有人告他跟自己的外甥女有不干不净的关系。我们现在表述这个事实的时候,都要努力用一种比较典雅的语言来表述它,用书面语,他跟他的外甥女有某种不干不净的很难说清楚的关系,这是“炸弹”呐。我们刚讲过他是三种具有领袖地位的人,能在政坛上、文坛上能立得住脚的,能给苏轼当老师的人,那就是道德、文章都得是一等一的才行,怎么现在突然出现这么一个在我们看来根本就不可能出现的问题?但是人家真是告他了,而且是言之凿凿。

  原来呀,欧阳修有一个妹妹,我们就叫她欧阳氏吧。他的妹妹嫁了一个丈夫,叫张龟正,就是他妹夫了。这是十年前的事情,十年前欧阳修的妹妹嫁给张龟正之后,后来张龟正就去世了。张龟正原来还有个前妻生了一个女儿,我们就叫她张氏。张龟正去世以后丢下的就是欧阳修的妹妹,以及他跟前妻生的那个小女孩。那时候那女孩才七岁,欧阳修的妹妹无依无靠,怎么办呢?欧阳修就把他的妹妹以及这个从法律关系上来讲应该算是他外甥女的张氏,七岁的小女孩,一块儿接到自己家里来,一起生活。

  光阴荏苒啊,这个小女孩就长大了,长大了之后,欧阳修做主就把她嫁给了自己的一个远房的侄子叫欧阳晟。这本来不是挺好的吗?我们觉得欧阳修照顾自己的妹妹,还照顾自己所谓的外甥女,法律上的外甥女,而且还负责她的终身大事,把她嫁出去。可是你说这个事情它就谁也料不到,欧阳修他就是再做一千个梦他都梦不到后边发生的事情。欧阳晟有一个仆人,这个仆人长得是青春年少、风流俊俏,这个小女孩长大的这位张氏也是美貌多情,这一来二去呢,这个张氏就跟他这个仆人之间就发生了关系。如果我们从法律上来讲就是有通奸的关系。这位欧阳晟就发觉了,那欧阳晟就送官,送到哪个官呢,就送到了开封府来审理这个案子。大家注意,讲到这的时候你觉得这个事跟欧阳修有关系吗?没关系啊,这半天欧阳修的名字还没出来呢。当时的开封府知府杨日严一看到这案子特别兴奋,为什么特别兴奋啊,杨日严原来在益州,就是现在的成都,做市长的时候,因为贪腐,欧阳修弹劾过他。他一接到这个案子一看,这跟欧阳修有关系,很兴奋,下令严加拷问,一定要问出点什么来。你想啊,这个张氏她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妇女,她哪儿见过什么世面呀,要不是因为被抓起来了,她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到开封府来,她哪儿见过这种阵势啊。严刑拷问之后,这位张氏慌慌张张,非常地惊惧,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言谈之间就说到了她还没有出嫁之前,在欧阳修的家里边和欧阳修之间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事情,说了很多很难听的污秽的话,这杨日严如获至宝,做梦都没想到能问出这个来,他就想以欧阳修与这个张氏通奸并且企图霸占张氏的财产为名,向朝廷提出诉讼。

  可是当时的审理,具体审理这个案件的官员不这么认为,觉得这个事退一万步讲即便是这个张氏跟欧阳修有这种不干不净的关系,也与本案无关,因为我这案子首先审的不是这个。这个主审的法官他认为:第一,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张氏与欧阳修之间有不干不净的关系这层意思,与本案无关。本案主审的是张氏与那位仆人之间的j情。第二,张氏一介女流,在严厉的拷问之下,神情慌张、语不成句,脑子都不清楚,她说的话不可以作为证据。所以决定依然以单纯的张氏跟这仆人之间有j情来起诉。

  画外音:

  以这种不明不白的通奸罪来打击欧阳修,恐怕是欧阳修的政治对手最希望看到的情形,而此时执政的宰相贾昌朝和陈执中又火上浇油,直接导致案件更加复杂,那么这两位宰相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采取的招数又是什么呢?

  康震:

  这个案子弄大了,惊动了当时的宰相贾昌朝和陈执中,这两个人也特别兴奋,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兴奋啊?因为这俩宰相在政治上他们的立场都是比较保守的。欧阳修在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的时候大力地抨击过他们,他们早就想报复欧阳修了,一听说这个案子非常高兴,决心把这案子要好好地审一审,怎么审呢?他委托了当时的一位官员担任主审官,这个官员很狠毒,他就找到了欧阳修原来写的一首词作为一个罪证,这首词是怎么写的呢?

  【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荫。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着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这写了一个什么呀,这其实就写了在初春时节一个少女的情状,它大意是说什么呢?春天到了,柳枝还特别地嫩,人们都不忍心去攀折这个柳枝,连那个鸟儿都不忍心停在柳枝上去歌唱,因为什么呢,因为它实在是太嫩了、太弱了,要想在枝头歌唱,还是等春光更浓一些吧,等这柳枝更结实一点。这时候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一会儿弹弹琵琶,一会儿做做游戏,一会儿在院子里边走来走去,非常地悠闲,同时这个少女也特别地清纯。欧阳修写这个词,他的本意是说,在初春时节一个少女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印象,这个少女就好比刚刚发芽的这柳枝一样,他没有别的意思。这个主审的官员就说,这个张氏七岁到的你们家,正好就跟这词里写的那玩耍的游戏的那个年龄相符合,你写的就是她,你到现在都惦记着她,这个词就是一个明证。

  你想这事闹到这个程度,宰相介入了,而且宰相亲自地指派相关的官员来审,而且惊动了宋仁宗,宋仁宗勃然大怒。你想啊,欧阳修当时虽然很年轻,年龄不大,但是在朝野上下也是著有声名了。一定要把这个事情查清楚,那么具体怎么查,还是宰相去办吧。好,这回我跟你讲,宰相选人可有讲究,宰相选了两个人,一个人叫苏安世,这太常博士,由他来审。另外专门委派了一位宦官叫王昭明,来监督他审。你知道为什么叫这王昭明吗?这都是有用意的,这就准备害欧阳修呢。当初欧阳修去河北做官的时候,朝廷要派王昭明与他随行,欧阳修说没这个先例,我不愿意跟一个宦官同行,有损我的声誉。朝廷就没有再坚持。宰相现在派王昭明来监督审这案子,实际上就想利用他和欧阳修之间的这个矛盾。他们就是联合起来,你发现没有,我讲到这儿的时候就要做一个很大的套子,给你勒到脖子上,拉得紧紧的,只等最后的致命一击,你就咽气了,这案子就成了死案子了。可他做梦都没想到,这王昭明虽则是个宦官,原来跟欧阳修也有点不痛快,可是这人是一个非常耿直公正的人,他一看这个案子,心里就很明白了。苏安世就跟他商量,因为苏安世跟他心里都很清楚,宰相为什么派他们俩来。宰相想要最后把这案子判成什么样,那很清楚。苏安世就跟他商量说怎么办,要不然随便弄一套档案,就把这案子按照宰相的意图就办了,这不就算了吗?挺好。跟他商量,王昭明说皇上派我来监督判案,可要秉公断案,彰显正义,你怎么能随便罗织罪名呢?不行。他又接着说,我在皇帝的身边经常随侍,皇上三天两头地夸欧阳修怎么能干,怎么有才华,现在你这么说,不就是想跟着宰相的意思走吗?好,你要是现在根据宰相的意图把欧阳修定了罪,回头等这案子要翻过来,哪一天要是给平反了,要昭雪了,我告诉你,我王昭明吃罪不起,我担不起这责任。苏安世虽然有点苟且,但这人还算有点良心,他想了想觉得此事干系重大,不敢轻易地按照宰相的意图就定了欧阳修跟张氏之间有通奸之情。最后怎么办呢?最后就说,抓住一条罪证,说欧阳修用张氏的钱购买了田产,却把它归到了欧阳氏的门下,就是你这儿有问题,你这么做就有点侵吞别人财产的意思,以这个罪名起诉。

  画外音:

  宰相贾昌朝等人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伎俩,罗织出欧阳修侵占财产这种莫须有的罪名,而宋仁宗迫于宰相等人的压力,做出了罢黜欧阳修原有官职,将其贬为滁州知州的最终判决。从二十四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至今,欧阳修已经在政坛上拼搏了十五个年头,怀着落寞的心情来到安徽滁州的他,会向宋仁宗怎样抒发心中的不平与愤懑呢?

  康震:

  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之后,按照惯例要给皇上写一道谢恩的奏章,在这奏章里他就写了自己为什么被贬的原因,听了以后也很可笑。

  他说第一,我只恨我不会算卦,我没有那个神通之术,我不会周易不会算卦,我要早知道这个张氏、七岁的时候我就知道她将来会犯这个事,我死活我都不会抚养她,那我不是没办法吗?她从名义上是我的外甥女,她又是我的亲妹妹那时候她的丈夫去世了,她到我们家来我得抚养她,我得照顾她,我有错吗?说白了,我要是真有问题,按照现在审案子的这些官员对我仇恨的,程度,按照当时险恶的形势,我绝对不可能逃出法律的制裁,但是现在为什么我就没事了呢,我要真有事的话,那就应该绳之以法才对呀,把一个应该绳之以法的人为什么让他逃到了法网之外。当然了,主要是皇上圣明,多亏皇上您。要没有你我这个冤情就算坐定了。这很矛盾,他要真有罪你就该判他罪,他要没有罪,你就不应该贬他。

  欧阳修就对皇上接着说,说什么呢,说我跟您说句实话,我为什么会这样?第一,我原来做谏官的时候,这谏官专门负责给皇上给朝政提意见,我得罪了很多的权贵,他们都恨死我,恨之入骨,这是第一条。第二条是什么,说我这次必须得被贬,为什么呢,我要是不被贬的话,我要是还在朝廷里待着的话,他们就会不断地接着攻击我,一直把我攻击得形单影只为止,而且只要我不走,我就没有一刻的安宁,只要我不走,我的罪名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让我走,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我走了他们就满足了,他们就消停了,失去目标了,他们就安闲了,我呢也就消停了。所以等于是安慰皇上,您也别为难了,我走就是了,我早就该走了。当然了我还得感谢您,要没有您保护我,要没有您体谅我,我怎么能够有现在这样的一个好去处呢?咱要是再往后边说点,要是没有这个事,没有人告他,没有人把他告得最后贬走了,他还写不出《醉翁亭记》呢。你看这个,成了一个悖论了。

  现在咱们再想想《醉翁亭记》,《醉翁亭记》里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总不能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贬谪之间”吧。话说成这样,实话有时候很难看的,也很难听的。但是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说他颓然而醉,为什么说他苍颜白发,未老先衰呀,那谁身上泼这么大盆子脏水都得未老先衰。不过话说到这,我们就发现整个的欧阳修的这一次算是绯闻案吧,给我们的感觉是有一个很大的罗网,一直笼罩在他的头上。有一个很大的背景,一直隐藏在这个案件的背后。你算算欧阳修当时也就才四十岁,一个四十岁的人还来得及得罪了那么多的人吗?我们就得问一个问题,这欧阳修到底把谁给得罪了,得罪的程度到底有多深?以至于对方能下这么重的毒手。套用一句俗话说,欧阳修把谁的奶酪给动了,你这不是虎口夺食吗?所以这是不是一个绯闻事件呢,表面看来是,但它根底里头肯定隐藏着更大的背景。你如果不了解这个背景,不了解这里边的秘密,那个《醉翁亭记》你就只能在醉态中理解它,你永远不可能知道醒了以后的醉翁是什么样子。谢谢大家。

  • 相关推荐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相关文章: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6-01

欧阳修《送杨君之任永康》阅读练习及答案03-10

才子欧阳修04-03

欧阳修古琴08-18

欧阳修的词01-21

欧阳修之母11-21

欧阳修书法11-23

欧阳修的母亲12-13

蝶恋花欧阳修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