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伤寒论与《黄帝内经》之间的关系,希望大家喜欢!
《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无关?
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就是《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伤寒杂病论》并非来自《黄帝内经》,继而认为《伤寒杂病论》的六经是“假”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假六经、真六病。还有的人说六经为五经,无厥阴;还有人以方测证,说死在太阴。
《伤寒杂病论》成书时间为东汉末年,中医在此之前已经有完整的十二经络的概念。那么《伤寒杂病论》的六经是什么?是否指十二正经?如果六经分手经、足经,加起来就是十二条经,这是第一种可能;第二种可能就是张仲景仅仅借鉴了传统中医的十二正经的名称,创造了六经辨证,也就是说,张仲景讲的六经并不是《黄帝内经》上讲的六经。
但是,如果张仲景创造了新的医学体系,为什么还要应用传统的中医名词?这是第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伤寒杂病论》原序说:“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有人考证,“撰用《素问》”之前为原文,“撰用《素问》”之后的是衍文,姑且不论其考证结果。张仲景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说明他这套体系是根据《黄帝内经》等之前的医学书籍整理而来,既然他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他怎么可能完全颠覆以前的理论来创造新的体系?即使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何又要应用前人书籍里的体系和名词?
第二个问题,《伤寒杂病论》对很多症状的描述,与经络所属的脏腑和循行的部位有关。比如,少阴经有心和肾,《伤寒杂病论》讲少阴病的症状是心和肾的症状,而且和少阴经的循行部位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伤寒杂病论》的少阴病和少阴经循行的部位以及所络属的脏腑有关。那怎么能说少阴病是一个新生的概念而与少阴经没有关系呢?
再举几个例子,比如在经在腑的问题。太阳在经出现“项背强几几”,能说跟太阳经络循行的部位没有关系吗?阳明病在腑大便燥实,我们知道大便是在大肠形成的,大便燥实能说和阳明大肠经的功能没有关系吗?太阳在腑的膀胱蓄水五苓散证,能说和足太阳膀胱经没关系吗?五苓散常用于治疗膀胱不稳定,也就是《黄帝内经》讲的“咳而遗尿”的膀胱咳,打个喷嚏也遗尿,我们抓独法有一条,一旦出现因腹腔压力升高、膀胱不稳定而小便出来的,就是五苓散证,用五苓散治疗相当有效。
第三,《黄帝内经》提出了六经标本中气学说。如果说六经仅仅是张仲景创造出来的六个病的概念,与十二经络没有关系,那么标本中气学说又为何能解释《伤寒杂病论》的内容?比如:太阳为寒水之经,中见少阴热化,少阴热化不足就恶寒,少阴热化太过就发热,素体阳盛之人热化太过则转为温病,热化不足导致水饮泛滥产生蓄水。那么,我们如何能说《伤寒杂病论》的六经与标本中气学说没有关系呢?
所以,把六经为病称为六种病,认为与传统中医十二经络没有关系,就很难用十二经络的循行部位、十二经络配属的脏腑、以及标本中气学说等中医理论去解释《伤寒杂病论》。我认为,六病是把《伤寒杂病论》简单化了。我们说大道至简,是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寻找本质、直取其病,不是要把《伤寒杂病论》简单化。所以,我本人反对六经为病仅仅是六个病,仅仅是《伤寒杂病论》创造出了疾病的六个阶段的观点。
六经为病的优点是什么呢?
六经内连脏腑,外络肌表,是人体的一个传送带。六经把我们的气血精津液传送到脏腑,在脏腑内进行气化,又通过六经把气血精津的转化输达到全身。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工厂,脏腑就是工厂的机器,经络就是工厂的传送带,生命的原材料——气血精津液通过这一套系统发生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所以,用六经去解释整个人体,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原因。如果研究好了《伤寒杂病论》,把《伤寒杂病论》的理论运用到中医的各个学科中去,再结合每个学科自身的特点,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伤寒杂病论》的理论与《黄帝内经》、《难经》以及其它中医传统理论是一以贯之的,不存在另搞一套的说法。而且,《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能把中医的脏腑、经络、气血,以至于后世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都包含进去,以实现中医理论的大一统。中医理论包罗万象,各家学说纷繁复杂,如果《伤寒杂病论》的六经理论体系能把其他的理论统一起来,实现大一统,我认为这是中医的进步。割裂《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的联系,本质上严重破坏了中医理论的完整性与连续性,认为中医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两个独立源头,从而提出《黄帝内经》是针灸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是内科的理论基础。事实上,以《黄帝内经》解《伤寒杂病论》,则《伤寒杂病论》的方药理法自明;以《伤寒杂病论》解《黄帝内经》,则《黄帝内经》之理法均可落于实处。所以,如果把六经归为六病,我是不认同的,因为它解释不了医学理论的整个体系。
- 相关推荐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之间的关系】相关文章:
季羡林钱文忠之间的关系04-15
《黄帝内经》介绍10-12
解读黄帝内经03-23
黄帝内经原文01-09
《黄帝内经》脾胃理论07-23
黄帝内经典籍介绍10-13
《黄帝内经》精华典章11-30
黄帝内经运气与养生03-28
黄帝内经原文与翻译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