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经》的方法

2020-10-15 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被历代奉为“医家之宗”的重要缘由,及至今日,《内经》 对中医学术的研究发展及临床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因此,越来越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

  《内经》比较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及学术思想,它是中医学理论的渊源,也是学习中医必读之书。但本书成编于秦汉时代,不仅因为它文字古奥,义理隐晦,而且由于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原文出现衍、误、脱、倒等情况,给学习和研究带来不少困难。为了学好《内经》,以下介绍一些学习方法,供参考。

  一、利用工具书,弄懂文理

  学习 《 内经 》 原著必须弄懂文理和医理,读通原文是领会医理的前提。而弄懂文理必须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在阅读原著时还应借助于工具书。例如,《 内经 》 中一字多义的现象很多。一个“能”字除原有“能够”、“才能”等词义外,在 《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 “能夏不能冬”句中作“耐”解;在“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句中与“态”同义;在“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句中作“元始”解。又如“卒”字,《 灵枢 · 玉版 》 “士卒无白刃之难”句中作“士兵”解;在 《 素问 · 评热病论 》 “愿卒闻之”句中作“详尽”解;在 《 素问 · 征四失论 》 “卒持寸口”句中作副词“只”解;在《 灵枢 · 口问 》 “大惊卒恐”句中通“碎”。对于合成词有二种情况,一种是两个词素的意义相同或相近,如 《 素问 · 上古天真论 》 “提掣天地,把握阴阳”。《 说文 》 :“把,握也” , “提,掣也”。另一种是两个词素的意义相反,如“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中的“呼吸”。另外,还应掌握《 内经 》 中惯用的修辞手法。如 《 素问 · 举痛论 》 “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乃互文见义的修辞方法,意思当是:客于脉外血少、气亦少,客于脉中气不通、血亦不通。比较符合经意及医理。又如《 灵枢 · 本神 》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成瑾 《 翁园日札 》 疏:“夫天亦何尝无气,地亦何尝无德,经分属之,亦互文见义耳”。正确的理解应是:天之在我者德也,气也;地之在我者德也,气也。另有一种修辞方式“举偶”,即举一反三法,也为《 内经 》 所常用。如 《 灵枢 · 口问 》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句中,举“寒暑”以赅六淫,举“喜怒”以赅七情。还有,讳饰手法使用也较普遍,如用“宗筋”、“阴器”讳饰男女生殖器,用“茎”、“垂”分别讳饰阴茎和肇丸,用“子门”讳饰“子宫之门”,等等。

  总之, 《 内经 》 的语言现象十分复杂,通过借助于古今一些字典、辞书等工具书,可望正确理解文理。

  二、借助注家,弄通医理

  《 内经 》 的注家及其注本,是古代医家研究 《 内经 》 的经验结晶,也是对《 内经 》 学术思想的发展,在历代注家中不乏对 《 内经 》 研究有真知灼见者,这些可以作为后世学习研究 《 内经 》 的重要借鉴。但由于历代注家的学术观点不尽相同,往往对同一问题出现分歧,我们在阅读时,可借助多个注家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弄通其医理。

  例如, 《 素问 · 生气通天论 》 “因于气为肿”的“气”,今人多从气虚为肿解,然而杨上善注:“因邪气客于分肉之间,卫气奎遏不行,遂聚为肿。”高世拭注:“气,犹风也。《 阴阳应象大论 》 云,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故不言风而言气。”再从此节文例分析,前言寒、暑、湿诸气,则此作“风”较顺。另如同篇“四维相代”句中关于“四维”的解释,张介宾作“四肢”解,谓阳气虚,四肢交替浮肿;高世拭作四时邪气解,即寒、暑、湿、风四种邪气更替伤人。通过从文理和医理两方面对两家注释的`比较,以高注更为切合经意。

  另外, 《 内经 》 中同一医学名词术语在不同篇章具有不同含义,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该篇的前后文意并借助注家分析来理解其确切含义。例如“精”字,就有多种含义。《 素问 · 经脉别论 》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中“精”指水谷之精; 《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 “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中“精”指天地之精; 《 灵枢 · 本神 》 “生之来谓之精”中“精”指先天之精; 《 素问 · 热论 》 “巨阳引,精者三日”中“精”作强壮解; 《 灵枢 · 大惑论 》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此后一个“精”通“睛”,等等。还有,联系《 素问 》 、《 灵枢 》的有关篇章内容可以互相印证经义、诊解经旨。如 《 素问 · 针解 》 旨在解释 《 素问 · 宝命全形论 》 及 《 灵枢 · 九针十二原》 中有关针刺的道理和方法, 《 灵枢 · 小针解 》 则重点对 《 灵枢 · 九针十二原 》 提出的“小针”用法作注解和补充说明。学习时应前后比照,藉此弄通医理。三、联系临床实践,领会精神实质

  《 内经 》 所阐述的理论,是古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尽管其理论性很强,但归根到底是用来指导临床实践的。因此,学习《 内经 》 要真正掌握其精神实质和学术价值,必须结合临床实践才能深刻理解它。如((素问 · 平人气象论 》 有“面肿曰风”说,一般来说浮肿大都属水,何以曰风?吴昆的解释是:“六阳之气聚于面,风之伤人也,阳先受之,故面肿日风”。义理似无大谬,但难得要领。联系临床中坐卧当风确可引起浮肿,后世浮肿病中有“风水”一证,初起用祛风疏表法即可退肿。现代临床中治疗急慢性肾炎见浮肿证者,用祛风利水法不仅可改善症状,还可消除蛋白尿。又如,《 素问 · 五藏别论 》 中有“魄门亦为五藏使”的说法,“魄门”,即肛门。张介宾注:“虽诸府糟粕固由其泻,而脏气升降亦赖以调,故亦为五脏使。”应该说张氏所注颇为达意,但不联系临床总觉浮浅。临床中由肺气奎实而上逆的哮喘,治通肠腑,令肺气得降而喘平;由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疽病,用仲景茵陈篙汤,方中有大黄一味,服后大便次数增多,邪从下解而黄疽渐退;由心火上炎,神不内守的狂证,用大承气汤化裁,釜底抽薪,心火平而神泰然;由肾虚气化失职,浊邪弥漫所致的“关格”,用大黄附子汤增减,稗腑气通而浊邪去,有显著疗效。这些都经临床实践证明疗效可靠,细究其取效机理,乃是邪从肛门排解,腑气行而脏气升降调达,不治脏而脏病自愈。这才是“魄门亦为五藏使”的真正含义。这样联系临床实践读《 内经 》 ,才能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致于曲解经意。

 

【学习《内经》的方法】相关文章:

学习《内经》方法11-04

《内经》改善脱发的方法11-26

内经夏季养生方法11-24

内经春季除湿方法11-21

《内经》冬季养生方法10-29

内经五郁的治疗方法11-08

《内经》中学习养生11-17

内经老年人养生方法11-22

内经中关于月经病的诊治方法10-31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 《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