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民歌《木兰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质朴而不失幽默的语言深受历代人民的喜爱,也因此而成为初中语文课本保留的传统篇目。
这是一首叙事诗。作品叙述了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机智、纯朴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首很唯美的民歌,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等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鉴于此,我们建议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诵读教学,从整体感受作品的内容,并体会其语言之美。这首民歌语言质朴而生动,长短句相间,换韵自然,读起来琅琅上口,加之故事情节完整紧凑,张弛有度,很适合学生诵读。因此可以指导学生从朗读课文、感受其语言之美进入对课文的理解。
二、注重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主人公女扮男装、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屡立战功却拒绝赏赐,执意回乡的故事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材料的取舍又给人以极大的想像空间,其中戏剧性的场面诙谐有趣,这些都在吸引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概括木兰深明大义、勇敢机智、不慕荣利、勤劳淳朴的特点。这一教学过程,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
她为什么要女扮男装?
作品为什么反复写她奔赴战场的途中不断涌起思乡之情?
作品是怎样表现她英勇杀敌的?
她为什么拒绝天子的赏赐而执意回乡?
回到家里以后,木兰的举动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
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木兰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在战场上成为一个英雄,而她凯旋后愿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的特点就突出出来了。
关于作品对材料的剪裁取舍问题,同样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来解决。在这里,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取舍不是随意的安排,而是根据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作品主题的需要来决定的。课后“想一想 做一做”中的第三题,就涉及到了这一点,可以结合问题进行分析。
三、作为一首古代诗歌,教学中当然不能忽略对某些实词用法、意义的积累。
其中有: 愿为市鞍马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赏赐百千强 出郭相扶将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积累优秀的古代诗词作品,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内容,请注意此课的背诵效果,尤其是一些重点诗句的理解记忆。
- 相关推荐
【冀教版七年级《木兰诗》备课指导】相关文章:
《木兰诗》备课答案10-02
木兰诗备课记录06-05
《木兰诗》爆笑版10-14
木兰诗的拼音版10-01
木兰诗准确拼音版06-05
木兰诗搞笑版飞机版10-03
木兰诗拼音版带注释02-24
木兰诗英文版原文06-23
木兰诗06-15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木兰诗》的教学设计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