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注释献疑

2020-10-15 木兰诗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木兰诗》注释献疑,欢迎大家阅读。

  《木兰诗》注释献疑

  《木兰诗》在我国古代浩瀚的诗文之海中,可谓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歌颂劳动人民,揭露战争残酷的鲜明主题与朴素、优美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年代久远,有关木兰的考证,至今众说纷纭,甚至连诗中个别语句,课本编者的注释也有可商榷之处,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就个别语句试作如下分析。

  一、“唧唧复唧唧”与“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历年来语文课本及教学参考资料,对“唧唧”一词有下面三种不同的注释:“虫鸣声”、“叹息声”、“织机声”。虽然这三种注释,前人皆有所阐发,但由于古今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在今天的教学中,究竟以哪种注释较为妥当,这是值得研究的。“唧唧”这一象声词作“虫鸣声”,根据生活见闻,只能表示“蟋蟀”与“蝉”鸣,可是“蟋蟀”多啼于晚上、“蝉”只鸣于夏秋。从“昨夜见军帖”可知“木兰当户织”是在白天,并非晚上;而纵观全诗,又很难推断出木兰从军的季节。事实上古时征兵并无定时,况且木兰从军又处于兵临城下之际,当然就更难想象是夏秋之间了。同时,“唧唧”作“虫鸣声”,对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木兰心情的衬托,都不可能起很大的作用。即使有人认为,万籁俱寂,独有虫鸣,足见环境的幽静,衬托了木兰心情的忧伤。这也还是值得商榷的。同样,“唧唧”作“叹息声”,学生更难以理解。因为叹息不可能发出“唧唧”的声音,加之与下句“木兰当户织”语意不够连贯。可见还是作“织机声”解较为妥当。因为“唧唧”表示织机上轴承转动、磨擦的声音,非常形象生动,学生也很熟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两句,介绍了木兰对着屋门织布,发出断断续续的织机声。为什么织机声会断断续续呢?因为木兰心事重重,所以不时停机叹息。在这里有两点必须指出:一是“木兰当户织”句后,编者最好使用“句号”,课本上使用“逗号”,层次就欠分明了;二是要突出“复”字的讲解。在几册课本中,“复”字都没有注释,参考资料中的译文,也抛开“复”字翻译。其实,“复”字在这句中非常重要,“复”即“又”,在这里带有“断断续续”的意思,它能把前后两个重迭象声词形象、真实、自然地连贯起来。

  紧承上文,用了两组排比反复的句式,一问一答说明木兰叹息的原因。可是读者往往产生了疑问: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为什么还会叹息呢?既然是“昨夜见军帖,……卷卷有爷名”,就不会“无所思”、“无所忆”了。要正确理解这句诗意,还必须扣住“思”和“忆”去分析。“思”和“忆”是一对同义词,在用法上也不单是避免重复。课本上把“思”注解成“想”,把“忆”注解成“思念”,但总还令人费解。我觉得本句的“思”,包含了对今后事物的`联想,“忆”,指的是对过去事情的追念,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既不是过去的事,也不是今后的事,而是摆在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一燃眉之急正是木兰叹息的原因。

  二、“大儿”、“长兄”与“十年”、“十二年”、“十二卷”

  “大儿”、“长兄”,按照生活的习惯,是指“最大的儿子”与“最大的哥哥”,是两个偏正合成词。可是在本诗中则不然。“阿爷无大儿”是说阿爷没有比木兰更大的儿子。译文说“阿爷没有大儿子”是不够贴切的。如果木兰有两个弟弟,其中一个大的,就可以说是阿爷的大儿子了;“木兰无长兄”是说木兰没有哥哥。“长兄”在这里不是偏正合成词,而是“兄长”的倒装。因为木兰虽然没有“大哥”,如有“二哥”、“三哥”,也不至于代父从军了。

  “壮士十年归”与“同行十二年”中的“十年”、“十二年”,都是木兰从军的时间。历代注释都指明非“确指”,非“实数”,课本及参考资料从之。诚然,在古代诗文中,非确指的数字屡见不鲜,但在同一首诗中,用两个不同的数字来表示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却是罕见的。难道古人有意给后人制造疑难吗?“十年”、“十二年”哪个数字更接近实数呢?这是不必去分拆、考证的。因为从现有的资料看,木兰,只是一个艺术形象,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实数”,但“十年”与“十二年”是否真有矛盾呢?这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参考资料解释“壮士十年归”是为了与“将军百战死”对偶,所以就取其整数。那么“同行十二年”就不能取其整数吗?古人用词严格,此说恐非尽然。“将军百战死”是说战士们身经百战,最后战死沙场。既是对偶,“壮士十年归”的“十年”也应该是沙场奋战的十年;而“同行十二年”中的“十二年”,则包括“万里赴戎机”与“归来见天子”的时间在内。“十二年”是连头带尾的时间,“十年”则是足数。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课本上的注释是“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卷都有阿爷的名字”。看来这种解释也不太符合客观的。因为“军书”之多,是说明被征的人数很多,一两本名册不可能录完被征人的名姓,只好写成“十二卷”,并不是一本名册复写成“十二卷”,因为这种复写是毫无意义的,那为什么又会“卷卷有爷名”呢?原来是借以说明征兵急如星火,不容迟缓,数日间或一日之内就连续下了十二道催征文书(军书)。肯定地说,“卷卷有爷名”不是每本名册都有阿爷的名字,而是形容阿爷被征势在难免,在当时动乱的社会里,“阿爷无大儿”,木兰也不得不“从此替爷征”了。

  拓展阅读:《木兰诗》读后感

  夜,一片漆黑。在这寂静的夜里,忽听有人在微微叹息。是谁在叹息呢?过了一会儿,叹息声又响起,掺夹着浓浓的惆怅。仔细瞧,原来是木兰姑娘正对着门织布。怪!怎么听不见织布声,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呢?猜想木兰一定是有心事。问一声闺女你在想些什么?思念些什么?来,告诉为娘的。木兰静静地说:“娘,儿既不是在想些什么,也没有思念些什么。昨天夜里在城门看到军队所张贴的文告,说是皇上要征兵,攻打匈奴。征兵名单上有很多卷,木兰我仔细看了看,几乎每一卷上都有爹爹的名字。哎......我爹他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长兄,爹爹毕竟年岁已高,不宜再出征了.儿愿为此买鞍马,替爹爹去出征!\'娘沉默了好久,抬起头,久久地望着木兰,沉重地说:\'木兰啊!你代父从军,处处要小心啊!\'...... 第二天,刚刚拂晓,木兰就辞别爹娘出发了。木兰东奔西走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唯一不舍的,还是爹娘啊!“爹,娘!多保重啊!儿未能在身边照顾二老,是儿的不孝啊!”木兰面对着滚滚黄河水,一座座高山,不禁失声呐喊。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象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边疆严酷的气候,使木兰那嫩白细致的肌肤变得沧桑。生活中诸多的不便与困难,并没有让木兰倒下。她记得父亲的嘱咐:“儿啊!要好好地报效祖国啊!全国的父老乡亲们都盼着你与战士们胜利归来啊!” “为了年迈的双亲,为了父老乡亲们,为了国家,我一定要打赢这场仗!!” 一阵阵凶杀,一场场战役,木兰运用智慧和勇气过关斩将。十年的战役,虽艰辛,但也值得-----木兰与将士们胜利归来了!!! 木兰胜利而归,使皇上开心不已,使全国百姓兴奋不已----祖国终于可以恢复和平了!皇上当即策封木兰为尚书郎。木兰笑而不接。皇上笑问木兰想要些什么奖励。木兰说:“论行赏,论官职,都不及臣一颗思乡心。愿皇上恩准,送臣还故乡,与家人团聚!” “钦此!” 木兰骑着千里马,威风凛凛,心急如焚地赶回家乡。城门外,爹娘互相搀扶着来迎接十年未见的心肝女。姐姐细心装扮了一番,也在迎接队伍里。小弟拿起锋利的菜刀去宰杀猪羊,准备为姐姐洗尘。木兰回到闺房,屋里的一切既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穿上自己的衣裙,恢复女儿身。装扮妥当,照照镜子:镜中的自己已不再是十年前那闭月羞花的小姑娘了,而是一个历经风霜的女人啊! “十年啦!! 我已老了十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木兰心中一阵失落。出去看看同行的战友们,他们都在饮酒作乐。见木兰一身女儿装,甚是惊讶。与木兰一起生活了许多年,竟未察觉木兰是女郎?众人在惊讶之余,不禁感慨:木兰果真是女中豪杰,令人钦佩啊!! 雄兔的两只脚不停地爬搔,雌兔两只眼睛则时常眯着,因而容易辨认。

  可当雄雌两兔在一起贴地而跑时,谁又能辨认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夜,格外宁静,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那么美好、静谧。星星还同往常那样在天空上闪烁,晚风缓缓地吹着,但是,这段时间,花木兰老是坐在织布机旁不停地叹息,织布声稀疏了下来。 花木兰倚靠在织布机旁发呆,心事重重。昨天深夜一纸军队的文告打破了家中的宁静:军书连下十二道,每一道都在催促父亲重新披挂出征。花木兰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父亲老了,木兰又无哥哥,弟弟处幼尚未成人,保家卫国责无旁贷。她下定决心自己替父从军。 第二清早,花木兰就出门到街头上,买骏马、买马鞍、马笼头、马鞭,忙乎了好一阵子,备齐了战装,然后辞别父母,女扮男装头也不回地走了。早晨辞别了父母,晚上花木兰宿在了黄河边,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听到的只是黄河流水的“哗哗”声。 第二天早上,她辞别了黄河,晚上又宿在黑山头。 经过了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后,花木兰最终来到了燕山脚下,她听到胡人兵马的嘶鸣声。花木兰发誓:为了父母,为了国家,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战胜敌人! “杀蔼——”战场上炮火连天,马的嘶鸣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刀、剑撞击的“口当口当”声响彻整个大地,黄沙满天,血流成河,战场上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摆了一地,许多战士们都受了伤。已提升为将军的花木兰率领大兵冲向前去。

  寒风阵阵传来刁斗声,明亮的月儿映照在铁甲衣上,许多将士身经百战,为祖国而死。经过十余载的战斗,壮士们终于凯旋而归了。 十几年的拼杀,十几年的搏斗,木兰领着胜利的军队归来了,皇上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宴席上,皇上为战功卓著的花木兰敬酒:“你功劳不小,赐你做个尚书,行吗?”“不!”花木兰笑着摇摇头:“为祖国付出,这是应该的。我不需要做尚书,谢谢皇上的好意。但是否能给我一匹千里马,送我回家?”皇上用赞赏的目光看着花木兰:“好,既然你这么说,我就赐你一匹千里马。你要回家,我也不强求你了。”说着,叫手下从皇宫里牵出一匹自己最喜欢的千里马赏赐给花木兰,花木兰双手握拳拜谢皇上,然后骑上马走了。 “嗒———嗒———嗒”,花木兰快马加鞭往家中赶,身边的泥土都扬了起来。此时,归心似箭的木兰心里好不兴奋,恨不得马上飞到家。 父母们得知花木兰回家的消息,欣喜若狂,他们相互搀扶着蹒跚地走到屋外,目不转睛地盯着城门,眼巴巴地望着、望着…… “爹、娘———”花木兰的父母循声望去,花木兰骑在马上,飞奔而来,正在向他们招手。花木兰的父母顿时激动得两手发抖,先是一惊,又蹒跚的走过去。花木兰将马一拉,迫不及待地跳下马,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住爹和娘。娘摸摸花木兰的脸说:“兰儿,瘦了,瘦好多了,但越来越漂亮了?”“走吧,天色已经晚了,兰儿回家就好!”父亲边说边牵着马,拍拍木兰母亲的肩说道。

  花木兰一家以及陪同她回家的战友们,一路说说笑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花木兰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和美好。 “姐回来了,姐回来了!”弟弟欢呼着,紧接着年少的弟弟操起刀,回到厨房里杀猪宰羊,忙着为姐姐煮点好吃的。 回到家的花木兰推开东阁门,坐在西阁床上,脱下战袍,穿上了旧时的衣裙,看着房间的旧物,她感到亲切而温馨。坐下来,她对着镜子在额上贴上了花黄,梳理着两鬓那乌黑的头发。 “吱—”门推开了,花木兰笑吟吟地走出来:“让大家久等了。”边说边坐了下来。 “啊?”战士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目瞪口呆:“十几年的战场生活,却不知你原是女儿身!”“哈哈哈……”从花木兰家中传来了一阵阵笑声……

【《木兰诗》注释献疑】相关文章:

《木兰诗》的注释11-27

木兰诗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10-05

木兰诗说课稿09-04

新编木兰诗10-31

《木兰诗》板书12-01

木兰诗简介12-01

《木兰诗》设计11-30

《木兰诗》全文11-30

《木兰诗》解说11-29

木兰诗改编11-27

乐府诗《木兰诗》表现手法探析 《木兰诗》的重点导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