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2022-05-10 李商隐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篇1

  《泪》[唐]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注释:

  【1】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2】终日:整天。《易·乾》:“君子终日乾乾。”

  【3】风波:风浪。《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4】湘江竹上痕:指斑竹故事。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5】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6】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此用王昭君故事。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7】“兵残”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佤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8】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

  【9】青袍:青袍寒士。

  【10】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西京杂记》:“长安盛饰鞍马,皆白蜃为珂。”《玉篇》:“珂,石次玉也,亦玛瑙洁白如玉者。”此言寒士送贵胄,寒士自然很难堪。

  作品赏析:

  此诗以泪为主题,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八句言七事,前六句分别言: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朱彝尊批注语)等典故,七八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未抵”二字乃全诗关键,意谓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

  前六句所写之事看似情况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含有诗题的一个“泪”字。首句长门宫怨之泪,次句黯然送别之泪,三句自伤孀独之泪,四句有怀睛德之泪,五句身陷异域之泪,六句国破强兵之泪。程梦星说:“泪至于此,可谓尽矣,极矣,无以加矣。然而坎坷失职之伤心,较之更有甚焉。故欲问灞水桥边,凡落拓青袍者饯送显达,其刺心刺骨之泪,竟非以上六等之泪所可抵敌也。”陈永正《李商隐诗选》(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云:“末两句点出全诗主题。作者把身世之感融进诗中,表现地位低微的读书人的精神痛苦。义山是个卑官,经常要送迎贵客,……此外对令狐綯低声下气,恳切陈情,还是被冷遇,被排斥。这种强烈的屈辱感,好比牙齿被打折了,还得和血吞在肚里,不能作声。……前六句是正面咏泪,用了六个有关泪的伤心典故,以衬托出末句。而末句所写的却是流不出的泪,那是滴在心灵的创口上的苦涩的泪啊!”此诗可谓是诗人感伤身世的血泪的结晶。

  李商隐诗用典较多,此诗可谓代表之一。北宋前期诗坛有“西昆体”,刻意学李商隐,其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曾专效此《泪》诗,各作《泪》二首,句句尽用前代感伤涕泣之典故。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篇2

  《街西池馆》

  [唐]李商隐

  白阁他年别,朱门此夜过。疏帘留月魄,珍簟接烟波。

  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歌。国租容客旅,香熟玉山禾。

  作品赏析:

  杜牧有街西诗。鼓吹注。长安。领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多王公贵戚之家。通志。紫阁白阁黄阁。三峰俱在圭峰东。紫阁。旭日射之。烂然而紫。白阁。阴森。积雪不融。黄阁。不知所谓。三峰相去不甚逺。杜甫诗。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晋书曲游歌。南开朱门。北望青楼。晋书。王浚梦悬三刀于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李毅曰。三刀为州。又益者。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益州刺史。唐诗纪事。杨巨源诗。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由是知名。此诗三刀一箭。即用巨源语。但下事未详。张协七命。琼山之禾。善曰。琼。仙山。即昆仑。山海经。昆仑之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鲍照诗。逺食玉山禾。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篇3

  《和孙朴韦蟾孔雀咏》

  [唐]李商隐

  此去三梁远,今来万里携。西施因网得,秦客被花迷。

  可在青鹦鹉,非关碧野鸡。约眉怜翠羽,刮目想金篦。

  瘴气笼飞远,蛮花向坐低。轻于赵皇后,贵极楚悬黎。

  都护矜罗幕,佳人炫绣袿。屏风临烛釦,捍拨倚香脐。

  旧思牵云叶,新愁待雪泥。爱堪通梦寐,画得不端倪。

  地锦排苍雁,帘钉镂白犀。曙霞星斗外,凉月露盘西。

  妒好休夸舞,经寒且少啼。红楼三十级,稳稳上丹梯。

  作品赏析:

  △唐诗纪事。韦蟾。字隠珪。下杜人。表微之子。大中七年进士。为徐商掌书记。咸通末。官尚书左丞。按义山樊南乙集序云。大中二年。自桂府归。为盩厔尉。与孙朴韦蟾同官。诗当作于是时。三梁。在桂管。本集。为郑亚桂州谢上表。三梁路阻。九峤山遥。西溪丛语。吴越春秋云。呉亡。西子被杀。杜牧之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后人遂云。范蠡将西子去。尝疑之。别无所据。杨慎曰。修文御覧引呉越春秋逸篇云。呉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浮沈也。反言耳。随鸱夷者。子胥譛死。盛以鸱夷。西施有功焉。今沈之江。

  所以报子胥之忠。按西施沈江。事容有之。但此云。西施因网得。他诗又云。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皆言初得西施。非呉亡后事也。其故实未详。疑出小说家。今逸之耳。秦客。未详。集内赠人诗。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宫苑内花。疑即此秦客。山海经。黄山有鸟焉。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南方异物志。鹦鹉有三种。一种青。大如鸟鹠。一种白大如鸱鸮。一种五色。大于青者。交州巴南尽有之。汉郊祀志。秦文公获若石于陈仓北坂城。祠之。其神从东方来。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皆鸣。又云。宣帝时。或言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王褒持节求焉。言孔雀如青鹦鹉之可玩。非若碧野鸡之形声恍惚也。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湼盘经。有肓人诣良医。医即以金鎞刮其眼膜。续汉书。西南夷曰滇池出孔雀。是从蛮瘴中来也。稗雅。博物志。孔雀尾多变色。有金翠。始春而生。三四月后复雕。与花萼相荣衰。杜甫诗。翠尾金花不辞辱。西京杂记。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白帖。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战国策。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杜氏通典。汉置西域都护。唐永徽中。始于边方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释名。妇人上服曰袿。广雅。长襦也。沈约诗。先表绣袿香。说文。扣。金饰器口。乐府杂録。琵琶以蛇皮为槽。厚二寸余。鳞介亦具。以楸木为面。

  其捍拨以象牙为之。海録碎事。金捍拨在琵琶面上。当弦或以金涂为饰。所以捍护其拨也。说文。麝如小麋。脐有香。陆机云赋。金柯分。玉叶散。梁简文帝诗。云开玛瑙叶。卢纶送张少府诗。判词花落纸。拥吏雪成泥。郑嵎津阳门诗。锦鳬绣雁相追随。注。温泉汤中。缝缀锦绣为鳬雁。李贺诗。玳瑁钉帘薄。东观汉记。章帝元和元年。日南献白雉白犀。广志。犀角之好者。称鸡昩白。三辅故事。武帝于建章宫立铜柱。高二十丈。上有仙人掌承露盘。纪闻。孔雀自喜其尾而甚妬。遇妇人童子好衣服。必逐而啄之。闻管弦笙歌。必舒张翅尾。盼睇而舞。顾有孝曰。北地多寒。戒之以少啼。即子美花鸭诗。作意莫先鸣意也。酉阳杂俎。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也。李白诗。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建宫词。禁寺红楼内里通。谢灵运诗。躧步凌丹梯。注。丹梯。陛阶也。后四语全是寓意。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篇4

  《过楚宫》唐代 李商隐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译文

  绵长高峻的巫峡,靠近旧日的楚宫。

  到今天巫山云雨,依然遮暗了丹枫。

  啊,芸芸众生,只贪恋人间的欢乐。

  只有那楚襄王,在追忆飘渺的梦中。

  注释

  楚宫:《寰宇记》:“楚宫在巫山县北二百步,在阳台古城内,即襄王所游之地。”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之楚宫亦指此。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一称大峡。西至四川省巫山县大溪,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因巫山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

  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微生:细小的生命,卑微的人生。

  襄王: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楚襄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王氏亡故后,李商隐写了不少悼亡诗,抒发追思迷离、沉哀欲绝的心情。此诗当为作者赴东川柳仲郢幕府途经巫峡时所写,诗中有“丹枫”语,似是自夔州首途所经。另据《楚宫二首》“暮雨自归山峭峭,秋河不动夜厌厌”句,可知楚宫诸作在秋季。

  赏析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二句追述楚宫旧事,说明男女间的至情是古今长在的。“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二句以“微生”与“襄王”对照,暗示自己如今已无复人间之乐,旧日的欢愉有如一梦,却令自己终生思忆。这表明了作者悼亡恋旧,感喟无穷,不能自已。

  李商隐诗常涉人生哲理,并与人生情感体验融汇。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认为:此诗感情内涵,实较复杂。人间之乐与云雨之梦,似代表现实与理想两种不同境界。仕宦婚姻之顺遂,家室人伦之乐趣,皆常人所经营所依恋者。然徒有此则人生不免卑琐。故作者乃刻意追求更美好之人生理想。而此种理想境界又正如云雨梦思,虚幻恍惚,难以寻求,且并追求理想之高情远意,亦不为世所理解。人间之乐,亦因己之坚持理想而不能享有。是则理想之境,现实之乐,两皆落空,此实理想主义者之莫大悲剧。“微生尽恋人间乐”,于“人间乐”固有所不足,然其中又寓有并此亦不能享受之悲哀;“只有襄王忆梦中”,于己之独持理想固含自负,然又不免透出孤孑与自伤。屈原《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义山此诗,实祖屈子之意而融铸自身独特生活体验与思想性格。屈原坚信其人生理想,义山则既向往又深感其虚幻,表现为幻灭中之追求。至于“民生各有所乐”,则并屈原亦未否定。故以为义山于“人间乐”有所不足则可,以为即是庸俗之代称,则似未切。就全诗论,自伤之情固多于自负。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篇5

  春雨全诗原文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春雨全诗拼音版

  chàng wò xīn chūn bái jiá yī,bái mén liáo luò yì duō wéi 。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hóng lóu gé yǔ xiāng wàng lěng,zhū bó piāo dēng dú zì guī 。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yuǎn lù yīng bēi chūn wǎn wǎn,cán xiāo yóu dé mèng yī xī 。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yù dāng jiān zhá hé yóu dá,wàn lǐ yún luó yī yàn fēi 。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春雨全诗意思

  新春时节,我身披白衫怅然地卧在床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令我万分感伤。

  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红楼更觉凄凉,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

  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春雨全诗注释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玉珰:耳环。

  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

  创作背景

  《春雨》作于大中四年,是诗人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题作《春雨》,却并非直接写春雨,而是抒写在春夜雨中的相思之情。也有人说这是诗人客居长安的忆家之作,有人说这是李商隐期盼他人提拔的寄托之作。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一首爱情诗。但对于诗人所思为何人又有较大的争议。

  春雨全诗赏析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诗中的男主人公穿着白布夹衫,和衣怅卧。他的心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究竟何以如此呢?诗在点明怅卧之后,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交待:“白门寥落意多违。”据南朝民歌《杨叛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白门当指男女欢会之所。过去的欢会处,今日寂寞冷落,不再看见对方的踪影。与所爱者分离的失意,便是他愁思百结地怅卧的原因。怅卧中,他的思绪浮动,回味着最后一次访见对方的情景:“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仍然是对方住过的那座熟悉的红楼,但是他没有勇气走进去,甚至没有勇气再靠近它一点,只是隔着雨凝视着。往日在他的感觉里,是那样亲切温存的红楼,如今是那样地凄寒。在这红楼前,他究竟站了多久,也许连自己都不清楚。他发现周围的街巷灯火已经亮了,雨从亮着灯光的窗口前飘过,恍如一道道珠帘。在这珠帘的闪烁中,他才迷蒙地沿着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独自走回来。

  他是这样地茫然若失,所爱者的形影,始终在他的脑际萦回。“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他想象着,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春之将暮而伤感吧?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强烈的思念,促使他修下书札,侑以玉珰一双,作为寄书的信物。这是奉献给对方的一颗痛苦的心,但路途遥远,障碍重重,纵有信使,又如何传递呢?“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且看窗外的天空,阴云万里,纵有一雁传书,又能穿过这罗网般的云天么?

  以上是这首诗大致包含的意境。男主人公的处境、活动、心情,基本上是清楚的。读者所难于知道这种恋爱的具体对象和性质。据作品本身看,所爱的对方大约是由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远离而去了。李商隐在他的组诗柳枝五首》序中便曾述及洛阳有一个女子属意于他,但不幸被“东诸候取去”,而铸成了遗憾事。《春雨》诗中推想对方“远路应悲春晼晚”,又感到当时的环境如“万里云罗”,可见这种恋爱或许也是与受到“东诸侯”之类权势者的阻离有关。不过,这终究只能是一种推测。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联,前一句色彩(红)和感觉(冷)互相比照。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末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也富于象征色彩。特别有创造性地借助于自然景,把“锦书难托”的预感形象化了,并把忧郁怅惘的情绪与广阔的云天,融为一体。凡此,都成功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处境和感情,情景、色调和气氛都令人久久难忘。这种真挚动人的感情和优美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艺术魅力,在它面前,人们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篇6

  《二月二日》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①游人:指诗人自己。

  ②风檐夜雨:形容江边浪涛声的凄切。

  译文

  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

  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

  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

  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

  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赏析

  《二月二日》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他在抑幕的第三年。整首诗歌以描写江间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

  这首诗前边写自然景物赏心悦目的“美”,后边写自己失意后凄苦不堪的“愁”,情景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诗人要写离愁,却偏偏把景物写得很美。这春景越美,作者自已的愁意就越浓。诗中以乐境反衬愁思,取得了异样的艺术效果。

  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渊明(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作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

  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篇7

  《随师东》

  唐·李商隐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译文

  潮廷滥施厚赏收买诸将,中原的财富几乎搜利光。

  诸离亮斩马谡军令不见,谎报杀死孙歆以邀厚赏。

  只要是贤臣在朝来执政,怎能让藩镇割据逞凶狂。

  沧州景州地区战云密布,枯骨已成堆肃杀又荒凉。

  注释

  师:军队。

  东征:指讨伐叛将李同捷的战争。日调:每天征调。万黄金:形容征调财物之多。

  几竭中原:几乎竭尽中原的财富。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买斗心:指用犒赏来收买、换取将士们的斗志。

  马谡(Sù):三国时蜀国将领。228年,诸葛亮出兵伐魏,派马谡为前锋。马谡违反军事部署,失守街亭。诸葛亮按军法挥泪斩马谡了,并自请贬官三级,以示自责。

  孙歆(Xīn):三国时吴国都督。280年,晋伐吴。晋将王濬谎报战功,说己经斩得孙歆首级。后来晋将杜预俘获孙歆,解送洛阳后,才揭穿了事实真相。

  鸑鷟(yuè zhuó)阿阁:比喻贤人在朝执政。鸑鷟,凤凰的别名,这里借喻贤臣。阿(ē)阁,四面有栋梁和曲檐的楼阁,这里借指朝廷。古人认为,凤凰飞集于阿阁,朝廷就会有贤相,天下就能太平。

  岂假:怎能容让。鸱鸮(chī xiāo):猫头鹰,古人认为它是不祥之鸟,这里喻指叛乱者。泮林:泮宫旁的树林。西周诸侯国设立的高等学府叫泮宫。

  前朝:指汉朝。玄菟(tú)郡:汉代设置的郡,属幽州。郡治在今辽宁省沈阳市附近。这里借指李同捷据以叛乱的沧州、景州地区,

  骸:尸骨。莽:密生的草,这里形容尸骨成堆,密如草丛。阵云:战云,杀气。

  创作背景

  大和三年(829)才初步平定。这年十一月,李商隐应聘为天平军节度使巡官,随同节度使令狐楚赴郓州(今山东郭城),沿途目睹了战乱后的破败景象,写了这首诗。因诗人是由洛阳去郡城,所以题为“随师东”。写这首诗的时侯,诗人年仅十七岁。

  赏析

  诗的头两句写唐王朝政策失误。唐朝廷为了抵御藩镇,养了大量的军队,加重搜刮财物作军费,百姓痛苦不堪。唐朝廷对军费的开支很不得当,不是用它训练军队、加强军事设施,而是用它滥施赏赐买取官兵的斗志,结果是得不偿失。诗人在这里批评了朝廷对平定叛乱的战争缺乏有效的措施。三、四句写军纪败坏。朝廷威令不行,一味推行厚赂将领的政策,使得将领们对任意违反军令的人不依法严惩,只知道虚报战功,借以得到厚赏。《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二年》记载:“时河南、北诸军讨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胜,则虚张首虏以邀厚赏。”

  五、六句写藩镇割据得以存在的原因。唐王朝的腐朽政治,自安史之乱以后,不曾有改善。在朝廷,宦官擅权的局面进一步发展,他们甚至操纵起皇帝废立生死的权力。诗人叹惋朝廷不求贤才辅佐,致使藩镇拥兵抗拒朝命。诗中形象地指出藩镇割据的形成与长期存在,关键在于朝廷内部贤人失位,政事不修。这种看法显然是比较深刻的。最后两句写战后的凄惨景象。藩镇割据是一幅群盗杀掠图。《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三年》记载:“沦州承丧乱之余,骸骨蔽地,城空野旷,户口存者什无三四。”这“积骸成莽阵云深”一句,则形象地描绘出沧、景地区战后的惨状。

  这首诗一中间四句连用典故,比喻恰切,讽刺辛辣,正反相间,对照鲜明,还用“未闻”、“唯是”、“但须”、“岂假”等词语加以串联,新颖多变,一气呵成。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篇8

  《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译文

  章台柳色垂拂繁茂,柳色或明或暗,

  鄄都的大路旁,柳枝像妙龄女郎在蹁跹起舞。

  早就听到不少人赞美柳树风流至极,

  如今看到了,正当婀娜多姿时。

  迷人的柳色一直到桥边,眼看柳色要被隔断,

  跨过桥向长堤延伸,我的心也紧随不舍。

  柳树真忍心啊,放出如雪的柳絮,

  飘浮着,飞舞在青楼酒旗之间。

  赏析

  《赠柳》是唐代杰出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柳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诗人写对柳的赞美,对柳的离去的痛惜爱恋,在赞美柳的极盛中,意味着繁华即尽之后的凋零。全诗不着一个“柳”字,但句句写柳,仔细回味,又似乎是写人,对柳的爱恋不舍,似有对人的眷恋与思念,因此被人认为是借柳咏人之作。

  诗题《赠柳》实为“咏柳”,是诗人先咏后赠。

  首句“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囊括了从京城长安到江滨江陵的各路柳色。这柳色从南到北,无处不在,绮丽千里。“从”、“更”二字以递进式的表达,点明了春意正闹,柳树生机勃勃。“掩映”、“参差”二词便是在写柳色的明暗交接,柳条垂拂,如此繁茂动人。

  颔联“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描绘了柳枝妩媚动人.春风拂过,如同美妙少女般翩然起舞,姿态引人遐想。诗人用“见说”表现了人们自古以来对柳色的热爱有加,又用“来当”表达对此时美景的欣赏之情,

  颈联首句“桥回行欲断”意在描绘诗人寻柳的场景。诗人目光被这一春柳色深深吸引,这柳色一路牵引着他来到桥边,堤畔的柳树烟雾笼罩,朦胧动人,一眼寻去,却见这柳色快被隔断。诗人跨过桥去,转身回行,再次沿着这河堤寻着美色,乃至终于不见这柳色。“堤远意相随”则是在说诗人眼中虽已望不见柳,但仿佛还是能见那如烟似梦的柳色向远方延伸。

  尾联“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指诗人心系柳色。紧紧相随,直至柳絮如花、青楼酒旗处。“忍”透露出诗人对春柳盛极之时的痛惜之情。尽管花飞如雪甚是美丽,但到繁华尽处就只剩凋零了。这一句深切刻画出诗人的爱柳之情及对春柳的痛惜之意。

  本诗前四句从广阔背景提笔,以生动的笔调描绘出了春天柳色的秀丽可人、妩媚柔长;后四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言外之意不尽,颇为耐人寻味。观摩全诗,此诗既是在写柳,也是在写人。李商隐此诗正是巧在此处,似此似彼,亦即亦离,借咏寄思,是咏物诗的化境。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篇9

  《送崔珏往西川》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注释

  ①崔珏(音jue决):字梦之,唐朝人。尝寄家荆州,登大中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西川:指成都,为西川节度使府所在地。诗作于大中元年闰三月,商隐赴桂林途经江陵时。

  ②火云:夏日之云。益州:泛指今四川境,包括唐之东、西川。

  ③《汉书·王贡两龚鲍传》:“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贱业而可以惠众人,·,一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着犊鼻裈(dú bí kūn),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

  ⑤《太平寰宇记》:“浣花溪在成都西郭外,……薛涛家其旁,以(百花)潭水造纸为十色笺。”

  ⑥玉钩:酒钩。《汉武故事》:钩弋夫人手拳曲,武帝瓣开其手,得一玉钩,手得以展。后人效之,别有酒钩,当饮者以钩引杯。

  赏析

  《送崔珏往西川》由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所写。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没有恋恋不舍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畅想了一路壮阔景观和内心澎湃的情绪。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没有恋恋不舍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畅想了一路壮阔景观和内心澎湃的情绪。年少旅愁,既有漂泊不定的纷乱心情,又有满眼江涛水、天边烈火云的大气之叹。深深的祝福和挥别全部涌现,却没有寂寥悲凉的情绪。桃红灼灼,夭夭美妙。纸上的绯红桃花色妙在似露不露之间,写来全不吃力,却情谊毕现。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通用9篇)】相关文章: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11-04

杜甫全文原著赏析07-25

苏轼全文原著赏析07-22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07-21

李白全文及原著赏析07-23

杜甫全文及原著赏析07-22

苏轼全文注释原著赏析07-23

苏轼全文及原著赏析07-22

柳永全文及原著赏析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