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论

2024-08-26 李商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无题》诗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李商隐《无题》诗歌分析

  (一)《无题》诗歌中的悲剧色彩

  李商隐的《无题》诗歌,流传至今的也仅仅二十几篇。这些诗歌的表达上以婉转的情思语言为主,给人以意境朦胧之感,使读者对于诗歌创作的意图难以理解。从诗句的语言表达上来分析,结合晚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可以对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创作特点以较为明晰的定位,即难以明辨的旨意中饱含着悲剧的色彩。

  李商隐的“无题”诗充分着悲剧色彩,与其个人境遇息息相关。李商隐出身于贫寒的家庭。虽然与当时的皇室同族,但是,其祖辈上并没有位居显赫官职者。这就决定了李商隐要走上仕途,也只能作为一名衰微的王孙。纵观李商隐的一生,堪为是坎坷的一生,而这种悲剧色彩,很自然地就从其所创作的诗句中表达出来。从“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到“五年诵经书,七年弄笔砚”,终于学业有成,功成名就,却又因为迎娶了王茂元之女而陷入政治的漩涡,导致其漂泊天涯大半生。残酷的社会现实让李商隐下去,那种“安危须共主君”的激切主张逐渐幻灭,伴随着没落家族的嗟叹,这种沉重的精神负担与其仕途的坎坷相融合,促成了其诗歌创作的悲情风格。

  晚唐的颓废,从文人沉浸于萧瑟并创作出的香艳体诗歌中就可见一斑。尽管李商隐的诗歌受到当时社会形态的感染,但是,并没有流俗,而是将诗歌的创作定位于精神境界,更多地表达为爱情生活和心理特征,赞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李商隐的“无题”诗所表达的是爱情生活,透过更深层次,不难看出,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悲剧基调,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唐王朝即将走向灭亡的命运一种忧伤。他渴望能在仕途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唐王朝的“中兴”出一份力,但是,腐朽的官场势力必然会成为觉醒进步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他们匡救国家的理想抱负,也只能够化所一曲梦幻相思,形成悲剧的情调,借助诗篇抒发自己的感慨。“无题”诗的价值即在于此。

  (二)《无题》诗歌的意境表达

  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在诗歌创作上独具特色的诗人,在诗歌上的研究很有造就。可以对于其《无题》诗歌中思想表达的研究直到清代时期才受到文学史研究学者的重视。在李商隐众多的诗篇中,《无题》诗歌的成就颇高。从中国的意象审美的角度而言,李商隐的“无题”诗符合的中国的艺术美的意境表达。其以浪漫的思想,含蓄的表达和俊美的词句,将李商隐深邃的思想抒发出来,将多种的美感从语言中渗透出来,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李商隐所创作的诗句有些哀婉,但是其中却蕴含着生命的内核,似乎是春花即将萌发一样,使得沉痛被赋予了极大的感染力。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李商隐“无题”诗的思想,其在思想表达方式上是将齐梁言情形式表达出来,主要体现为其通过“无题”诗句表达爱情,而那种心理活动的描绘恰恰地成为了悲剧性政治追求的人生体验,获得了曲尽无遗的效果。

  二、李商隐的“无题”诗运用手法

  (一)李商隐的诗歌的政治色彩倾向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数为爱情诗,其是通过普通人恋爱的心理来寄托自身对于时代和社会的伤感,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世的感慨。向往着理想和爱情,希望拥有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天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总是要妥协于社会,才能够生存下去。诗人所创作的诗篇,其中内容的表达成为时代的产物。透过李商隐的“无题”诗,可以看到当时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激烈斗争,并渗透出法家进步诗歌的共性。将法家思想融入到“无题”诗创作当中,成为了反对传统,力求创新的一种表现,其是通过创作时间,推动诗歌创作风格在文学发展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李商隐“无题”诗创作思想的形成

  透过李商隐的“无题”诗,步伐儒法斗争的痕迹出现。其中通过各种爱情诗句抒发着自己不平的思想情感。在诗歌中,更多地以浪漫主义精神感染气氛,采用象征性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将时代的特征呈现出来。而针对与当时腐朽的政治,则是以革新的思想相抵制,通过诗歌艺术的表现形式,热情地追求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思想。关于“无题”诗中的法家思想,从宋代以后法家人物的评价也可以深有体会。包括王安石的“晚年亦喜称义山诗”, 王夫之所认为的“义山诗寓义俱远”,都是将李商隐的“无题”诗列入到了进入诗歌行列当中,也是对于其中政治思想的充分肯定。

  三、李商隐无题诗的修辞运用

  李商隐在“无题”诗的创作上,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并自然而巧妙地建立起联系,给人以美感。李商隐善于运用典故来深化诗歌的主题,借用典故 表达思想。暗中迷离的浪漫,令人浮想联翩,给人以朦胧深邃之感,发人深省。以《无题》“照梁初有晴”为例,其中的一句“莫近弹棋局”,就是作者运用了借喻的手法,描绘了当时官僚之间的争斗。以这种比喻的方式,诗人将要表达的思想隐藏在事物的表述当中,会给人以委婉深沉的艺术感受。采用暗喻的手法,可以让读者发挥联想,从而将象征的范围扩宽。李商隐的“无题”的诗,就是将主观意向与客观事物之间运用暗示的方法加以处理。比如《无题四首》其三“何处哀筝随急管” 中有一句描述老女的语句,即“东家老女嫁不售”,即是用来表达自己在仕途上的不顺利。

  李商隐《无题》对于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从无题诗的艳体作品中,可以了解到晚唐时期封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如果说唐代时期的诗歌作品以抒发感情为主,那么进入到唐代晚期,诗歌尽管依然采用比兴的手法,也逐渐向直抒转移,表达了对实施的感概和人生的感悟。如果说,无题诗是诗人对于生命存在的社会心理以及时代情绪,那么,李商隐的无题诗则是晚唐思想资料的一个侧面反映,以“无题”的方式将难以言喻的情怀抒发出来。其诗歌流传至今,经过历代的传诵,以其艺术魅力彰显其独特的价值。

  李商隐无题全文赏析

  无题

  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

  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注释】:

  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赏析】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读者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像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像冯浩那样,将《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首诗和《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读者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这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不论这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读者完全把它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相关推荐

【李商隐《无题》诗论】相关文章:

无题李商隐翻译02-25

《无题》李商隐翻译07-11

李商隐及其《无题》04-21

李商隐《无题》教案11-17

李商隐《无题》说课稿03-30

李商隐的《无题》赏析02-24

李商隐《无题》诗词09-23

李商隐《无题》原文赏析09-22

【热门】无题李商隐翻译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