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课堂实录1
那是一堂让我尴尬又让我兴奋的语文课,有一个平静的开头,却有一个不平静的结尾。
课堂的学习内容为《离骚》,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节选。我在讲最后一个课时:从课文的句子中,来看屈原的性情、品行和写作行文。像平时一样,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纷纷找出不同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屈原品质高洁、忠诚无比,为了理想而不断追求,而且他行文优美,有大胆的想象和优美的比喻,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看着同学们的踊跃发言,我不时地点头赞许,过了一会儿,我将同学们发言的内容总括起来,准备完成对屈原品性的讨论:屈原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楚国和楚地人民付出了很多,也为炎黄子孙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在他投江之后,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他,表达自己深切的怀念,比如说端午节------
正当我情绪激昂地要表达我对这位古人的尊敬时,有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
“老师,屈原可以不死的,他怎么非要傻到去自己投江呢?”
“是呀,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为国为民呢?”
“屈原投江真是蠢,这也是对楚国和人民的不忠,他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人民服务,却独自己寻找解脱,他太自私了。”
------
几个声音从教室不同角落响起,刹时,我无语,这可是我从学习屈原到作品以来,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个问题,真是让我措手不及,站在讲台不知从何说起。台下的同学也受此震撼,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下也听得见,他们也陷入到思考中。终于,有人说话了:
“屈原不是个不忠的人,他对楚王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可楚王不接受他、不信任他,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实在是心力交瘁,这才不得以投江的。”
“人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当他的压力超过他的受压限度时,他便只能选择这种这式了,屈原的命运也很惨,我们应该原谅他。”
看到台下许多同学不服气,想要畅所欲言的表情,我立刻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同学们,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想说的话,那我们现在就开设一个论坛,谈谈‘由屈原之死所想到的’,现在开始准备。”
教室里顿时不安静起来,自语声、议论声、争论声皆起,还有许多在纸上匆匆记下自己的想法。好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站起来了。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以轻易放弃,放弃生的权利,这只是软弱的表现。”
第二个:“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想办法让自己的心保持乐观,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要战胜地软弱。”
第三个:“海伦、霍金、张海迪在遭遇命运的不公时,没有倒下,能奋进,最终取得不朽成就;而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的死,则是战争年代的勇敢行为,是死有所值。屈原他不能承受生命之重压,应该做一个反面例子,教育大家珍爱生命。”
第四个:“屈原他是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他的言行会影响到很多人,他的投江可能成为他人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屈原的这样行为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这是不可取的。”
激情正在漫延------
第N个:“屈原他也不想死的,谁不想活着呢,他那么热爱祖国和人民,怎么会轻易抛弃呢?只是他实在找不到出路了,他的满腹才情无处可抒,所以不得以为之。”
第N+1个:“屈原是个诗人,他对理想过于执着,而现实太残酷,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让他难以承受这种巨大的差落,就像海子一样,所以说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他就只能自己了断了。”
第N+2个:“屈原在楚国已没有生存的空间,他又是个极自尊的人,难道要他去为别国的国君服务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要以死明志,表明自己的理想和立场。”
热烈仍在继续------
第N+N个:“屈原的死抹杀不了他的忠诚与文学成就,我们应该尊敬他;但他生于一个昏君与奸臣当道的社会,苦闷、伤心至及不得已投江,我们应该理解他;不过,我们应该比他更坚强的面对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中来’,我们应更好的学习好知识,面对各种挑战,因为世界是我们的!”
掌声从四面响起,课堂不再安静,变得活跃无比,我的心也激动不已。我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自己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这才是真正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从这堂不同寻常的语文课,我也学到课堂不只是老师教授,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想象、思考。
《离骚》课堂实录2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离骚》。预习了吧?
生:(齐答)预习了。
师:感觉怎样?
生:挺难。
师:(微笑)是挺难。不过总应该能读得下来吧?课文下面可是每一句都有注释的。
生:(齐答)能。
师:那好,我先请同学来读一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检查诵读,正音)
过渡引导:《离骚》是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我们要学习的是节选的其中一部分。它的作者是我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
在高一我们学过《屈原列传》,其中有一段写到了诗人写离骚的原因,以及对屈原志趣品行的评价,不知同学们可否能记得起。
生:沉思,有些嘴里念念有词。
师:这样,我请一位同学来试着背一下。李家琪,你来背一下吧。
(他没有背下来,不熟练,从中间截取了一部分。考虑到这个班是理科班的学生,而且又是休息了一个暑假学生估计忘掉了不少,于是,我便降低了难度,)
那咱们一起背,互相提醒也许能唤起你的记忆。
学生齐备《屈原列传》第二段。
师:大家还有没有注意到没,这段里面还对离骚一词作了一个注解,谁来说一下(学生不知道,有学生赶紧翻课本和文言文翻译书查找)。
师:秦继伟你来说说。
生:“离”是遭遇的意思。
师:解释具体一点。
生:通“罹”。
师:好你上来写一下“罹”字。
学:上黑板写“罹”。
骚是什么意思?
生:忧愁。
师:“离骚”的意思合起来就是……
生齐答:遭遇忧愁。
师:通过回顾,大家知道《离骚》写作的缘由是什么了吧?
生:因为他遇到忧愁烦闷,需要排遣内心的愁绪故而写了离骚这首诗。
师:诗以言志嘛。《屈原列传》中对屈原的志趣和品行有两句总结性的评价,是哪两句?
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师:“志洁”是什么意思。
生:志趣高洁。
师:“物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事物的芳香。
师:那么“称”是什么意思?
生:提到,称赞。
师: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下。
生: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提及的事物都是芳香的。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芳物的意思再扩大一下,理解成美好芬芳的事物。现在同学们可以边读《离骚》边从课文中划出作者描述到的美好芬芳的事物。三分钟时间,开始。
(三分钟后有学生举手)
生:蕙纕。
师:“蕙纕”是什么意思?看课下注释。
生:(明确)应该是“蕙”。 “蕙”是香蕙,一种香草。
生: 茝 兰皋 椒丘 芰荷 芙蓉 高冠 长佩 蛾眉。
师:根据学生所找出来的词语板书
师:同学们找得很快也很准确,那么我想问一下,这些芳物共同构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学生答不出来)
师:可能我问得这个问题不够清楚。这样,大家可以再看课文中这些美好芬芳事物前面或后面的描述词。
生:(学生再读找到) 纕 揽 制…为 集…为 嫉 步 驰。(板书)
师:(进一步提示)那么采摘佩戴香草并以荷叶荷花作为衣裳的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美女。(学生笑)
师:(我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如果用四字短语来概括这个美人的形象特点,应该是什么?
生: 美艳绝伦 香气四溢 内心纯洁(板书)
师:好,下面大家把这些描写美好事物的语句连起来读一遍。
(学生读。)
师:给同学们二分钟时间试着背诵一下。
学生背。
(2分钟后)
师: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这个“美人”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大家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气氛很热烈)(2分钟后开始自由发言。)
生1:她能成为超级女声;
生2:她能成为超级电影明星;
生3:她能成为世界美女;
生4:她能成为众人艳羡的女王;……
(有一个女生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生:我认为这个女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当大家投去质疑的目光时,她解释到)这个女人外表过于妖艳,而且身上的香气太浓烈。
(学生笑)
师:(笑)不过我觉得她说得有些道理。这个人如果是个美人的话,打扮得也确实是有些不同寻常的。那么诗中美人有所指吗?
生:有。
师:那指的.是谁?
生:应该是他自己。他一直都在说“余……余……”
师:是啊,“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在楚国的土地上特立高标,于世不容的人。这么一个内心纯洁,外表美艳的“美人”形象在今天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关键因哪里是什么?
生:社会时代以及周围人的观念意识。
师:那么我们回到课本上来,看看屈原当时生活的社会时代以及他生活的环境如何?
(学生边看边划出关键语句,3分钟后有学生举手,我示意他站起来说。)
生:灵修浩荡。
师:能解释一下具体意思吗?
生:“灵修”指君王,“浩荡”是恣情放纵荒唐的意思。
师:这跟屈原有什么关系?
生:国君昏庸无道,亲近小人,贤臣自然得不到重用,屈原有志不得施展故而忧愁。
生:众女嫉妒。
师:能解释一下吗?
生:屈原身边的人都是一些亲近君王的小人,只会嫉贤妒能,像君王进献谗言,毁谤忠良,致使屈原不能接近君王,不但得不到重用,反遭流放。
生:时代风气不好。
师:从哪里看出?
生: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师:具体解释一下。
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这几句话。
师:世风日下,投机钻营,违背法则,歪曲事实,苟合奉承,取悦他人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主流思想。君王不近,小人嫉妒,社会不容,这样一位贤臣注定是一个悲剧。
大家齐声再把第二段读一遍,给同学们二分钟时间试着背诵这一段。
师:(继续引导)屈原在这样一种环境当中是如何坚持的?表现出他怎样的品格?哪些语句能够体现他的这一品格?
生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吾犹未变兮”
生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生3:“进不入以离忧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生4:整个第三段全是他这一品质以及他为坚持这品质所下的决心。
师:这些语句能够表现出他高洁的情操,不为世俗所玷污,为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顺应世俗生活,一颗高洁的心,一个高大的形象立于我们的面前,也立在了楚国的土地上,更立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师: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屈原品行端正,自持高洁情操,而世俗又不容他这样的人活着。那么屈原在坚持自己节操的过程中,思想上有没有过动摇?
生1:有。
生2:没有。
师:同学们再认真读文本,从文本中找依据,不能凭想当然。
(学生认真研读文本,几分钟后,有学生举手发言)
生:第四段,“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师:屈原真的后悔了吗?
生:没有,从后面的语段中可以看到,他后来还是坚持他当初的决定,而且是更加坚定了意志。
师: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生:“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把自己的帽子故意加的高高的,佩带加的长长的,要特意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和你们不一样。形象上的变化,反映出了屈原内心的变化。
小结:屈原也是一个人,首先是一个平常的人,他之所以能坚持个人的情操,保持一颗高洁的心境,是因为他有一腔火热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始终不变的一颗赤子之心,他也有过动摇,但高洁的灵魂最终还是又战胜了自己思想上的波动,坚持住当初的意愿,让人们永远记住他,记住他忠于祖国,关心民生疾苦,不顾及个人生命的高尚节操。虽然他最终也没有被君王接受,他的美政理想也始终没有得以实现,祖国最后没有能够挽救而国灭了。但屈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更为珍贵精神财富,那就是今天我学习的这篇课文以及他在流放途中写下的一系列精美篇章。同学们拿着我交给你们的钥匙,去打开通往《离骚》高妙的殿堂。
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离骚》课堂实录3
师:大家看看黑板,这幅图上是谁呀?
生:(异口同声)屈原
师:大家都觉得是屈原吗?(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回答)你认为他是谁呢?
生:我觉得是屈原吧!
师:那我要和你握握手了,因为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认为是屈原,可是他不是屈原。我可以不认识他,但是大家可一定要认识他呦!它是在泸州郊区8号汉棺里面发现的文物,他是楚地的一个巫师,楚地的东西怎么会在泸州出现呢?(你请坐)这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楚文化影响之深远,流传之广泛。而影响最深远的楚文化代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骚》。离骚选自哪里?(抽一名学生回答)
生:选自《楚辞》,西汉刘向编著,宋代宋玉和其他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也编写在里面。
师:还知道些什么吗?
生:不知道了!
师:没关系,知之为知之,不知老刘知,我为大家带来了知识卡片,来!大家一起读读,楚辞起
生:齐读卡片。
(卡片内容:楚辞:富有楚地地方色彩的一种文学样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依赖于楚语这种特有的载体。黄伯思《翼骚序》: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师:好,那么今天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和老师去看楚物,辨楚声,识楚文呀?
生:想!
师:好!那就要看看大家的预习做的怎么样啦!我随机从昨天的预习案中抽调了部分题目。我们来一起读读吧!
生:读!
师:纠正谇suì
师:抽查修姱
生:修长的样子
师:不看教学案能够这么流畅的回答出这个问题,看来大家预习做的很好,字词没有什么问题?都说离骚很难,那么这篇我们就简单的读赏。
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还是先从诵读来体会一下离骚的语言上的特征,大家拿出笔来,做到手中有笔,心中有书。勾画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Ppt内容二、探究生趣,简单读诗,比较阅读,体楚地之语。
1、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2、将刚才勾出的诗句进行压缩,只留下最核心的'字词。
比如我勾的是“长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太掩涕,民生多艰,那你们勾的是哪句,是怎么压缩呀?
这位女孩,你说说
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压缩为余心所善九死未悔
师:“你觉得那一句更好些?
生:课文中的好
师:为什么呢?
生:课文中的更完整。
师:你的也很完整呀,而且也是四字句。
没关系我们再找一位同学,生: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压缩为高余冠岌岌长余佩陆离
师:压缩的好一些还是原句好一些,表情达意上
生:原句好些
师:为什么?
生:回答不出
师:对面那个同学你认为呢?
生:原句更有韵味。
师:其实同学们省去的词语中都有一个字“兮”兮语气助词,相当于我们相当的“啊”比如我说天府中学我爱你,我变为天府中学啊!我爱你。我们一起来读读,你们觉得这两句在语速和感情上有什么差别吗?
师:语速慢了。
生:表达感情更强烈,能体现楚地特色
师:教师板书易于抒情,加强感情,自由,楚地特色。改了虽然意思没变,但是感情上变化明显,而且句式没有以前变化自由。这些正是楚语的特征,楚语传千古,楚韵情更长。我们看看这些楚语写了哪些楚物?昨天我学案发下来的时候,一位穿着白色衣服的男生说呀,我命休兮。我当时问他怎么呢?他说文中有许多花花草草看不懂,那其他同学也有类似的疑惑吗?看着大家迷茫的眼睛我可以看出,大家也一样,没关系,看不懂我们就来看懂它,把这些文章中出现的带有花草的句子,找出来。Ppt(二)揭秘面纱,寻诗歌本意。1、找出文中带有花草的句子。
生:开始寻找
师:这位姑娘你说说?
生:我找到的是“既替……”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解释
师:还有吗?
生:制荷花的
师:解释这一句,他这个打扮很奇怪,为什么采花,并把这些花往身上佩戴呀。
生:因为我感觉古代人认为花草象征精神高尚。
师:还有吗?为什么香草就是精神高尚呀
生:初中学习过《爱莲说》,作者就将自己比作莲花
师:非常好,就用旧知识连联系新知识。这里涉及到一个“比”的概念。那我们谁长的最漂亮,你来用一个句子来比喻姑娘的赞美吧。
生:面若芙蓉,师:你用了芙蓉,为什么不用狗尾巴草呀?不能,因为两者之间要有一个相似点?香草和精神高尚的相似点是什么呢?
生:香气,那精神高尚呢?
师:香气给人什么感觉?
生:舒服,那精神高尚呢?
生:与精神高尚的人相处也会那样舒服。
师:那么这个抒情主人公是男还是女?
生:我认为是个男人。因为我觉得,他将香草喻指高尚,体现了一种男人的追求。
师:那我们怎么理解,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这里出现了娥眉,现在不是说美眉,都是指女孩呀。
生:我认为这是一借喻吧,将娥眉比喻美好的品质。众女是指哪些诽谤的人,美人是指屈原吧!
师:美人和我、大臣的相似点在哪里?
生:因为古代的帝王都是既想美人又希望江山,而大臣也是帝王得到江山的依靠,所以他两者都想要。
师:这的确是两者的相似点一
生:其实美人长的美,嫉妒他,屈原有才能也会遭到嫉妒。
师:这位同学的解读也很到位了哈。东汉王逸他对比有一种说明,我们来读一读。Ppt(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东汉王逸
这个字读佞,你看的样子,一个女的在门楣下悄悄说坏话。
我们知道了香草美人这个比喻系统,它是一个含蓄的表达,这个香草美人对以后的文人影响甚大。文人看到草会留意,会用闺中的女子比喻自己。你才会明白“还君明珠双泪垂,”也才会明白张九龄那些兰草的芬芳。作者还用那些比喻,Ppt在本诗中,作者还用了哪些比喻?找出文中使用了比的地方,圈出喻体,用“诗人以—
—比——,他们都——的句式,分析本体与喻体在文中的共同点。
生:在文中诗人将鸷鸟比作自己,将是俗人比作其他鸟,突出自己的卓尔不群。
师:鸷是什么意思
生:鸷是雄鹰,师:是鸷指雄鹰还是鸷鸟指雄鹰
生:鸷鸟
师:你看看下面的注解
生:奥,是指鸷
师:还有谁说说?
生:背绳墨以追曲兮绳墨指准则
师:非常好,请坐!我们知道文中用了很多比,比的运用其实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那文中有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吗?。
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那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就比较多了,来我们一起读读
生:齐读
ppt直抒胸臆表白心志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3)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4)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深入研究。分组讨论,找出以上句子中最能表达情感的字,并解释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生:思考
师:教师走到其中一组进行指导,进行指导强调文本中找答案
师:好了,大家来说说吧!
生:“长太息……”中间的哀字
师:为什么是“哀”字呢?
生:因为这句话说的是长长叹息掩面哭泣哀怜人民生活,从整个句子来看就是哀
师:他是为人民艰苦生活而来对吧?所以哀叹!
生:亦余心之所善兮……。中的不悔,因为这句话的意思只要为了自己所喜欢的东西,九死一生也不过如此。材料中说的香草那些东西,也就是他所喜爱的东西,香草比喻高尚,他为了追求这些东西,即使九死也不后悔。
师:嗯,九死是指多次不是实指。
师:那么还有吗?这位男生说说
生:我也是认为亦余心之所善兮……。中的不悔
师:你们都说不悔,可是你们看第四句不是有悔字吗?那这怎么理解?
生:他当初选择当官这条道路是为了造福人民造福百姓,可是楚怀王却听信谣言谗言把他贬黜,他有后悔啦!
师:是呀!他有后悔过!那么最终呢?他是后悔还是不后悔呢?
生:应该是不后悔吧!
师:语气不肯定呦!其实答案就在文本中呦。请读最后一句
生:读
师:屈原在这过程中,遭受了嫉妒谗言,人生路变的坎坷,在这过程难免不会不产生动摇,但是最终理想与追求使他不悔地走上了这条道路。那我现在请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一句,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出坚定的语气呀?
师:让我们深吸一口气,回到两千年前的汨罗江畔,想着自己虽然饱受谗言,但是一想到人民,想到楚国,就算牺牲自己也要坚持理想。一起读
师:楚辞研究学者文怀法先生他对《楚辞》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采用吟诵的方式来读楚辞,让我来给大家吟诵一下。
师:简单读《离骚》的方法:
ppt
1、通过吟咏体会楚辞的语言特点
2、把握比的运用、理解作者对现实的曲折表达
3、通过文中关键字词,知人论世,体会诗中的感情变化。
师:读出自己的理解
ppt:
虽死尤不死也。洪兴祖
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班固
洪兴祖的死对头秦桧,他们政见不合最终被贬斥。
班固是史学家,他从历史的角度评价屈原,那么我们学习了《离骚》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呢?
ppt演示我们也有我们的人生经历,思想见解。读了《离骚》之后,同学们是如何看待屈原的呢?请联系个人经历,以“屈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两分钟的演讲辞。
屈原,我想对你说,虽九死,你不悔,虽体解,你不悔。千年时光飘然而去,你在世人淡漠的目光里沉默,我迷惘时点一盏心灵的烛火,借文字的温暖,细数你的灵魂,任你那荠荷的芬芳,洒满我生命的罅隙,20xx多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平静的午后,把你一生的故事讲给我听。
【《离骚》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离骚的课堂实录05-15
《离骚》的课堂实录06-14
离骚的课堂实录范例06-14
离骚课堂实录(通用7篇)08-23
离骚06-12
《离骚》05-19
离骚的鉴赏06-10
离骚的赏析06-10
《离骚》屈原05-21
《离骚》评价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