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为何下海追宋高宗?

2024-05-29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才女碰上乱世,不管因之产生了多么辉煌伟大的文学作品,于个人命运而言,却是大不幸。在封建男权社会,女性总是攀援在男性这棵枝干上生存,可是战乱将她所攀援的枝干毁灭了,她毫无保护地被推到命运的火线上,满腹才华不能给她带来任何保障,只能赋予她生动记录时代的可能性。

  李清照便是才女逢乱世的典型之一。在她凄凄惨惨戚戚的后半生,没有了任何安全屏障和生存保障,更有甚者,居然还要担当起冒着战火,孤身在惊涛骇浪去找朝廷,去向朝廷表忠心的艰险任务。

  成就一个李清照,不容易。

  谜团:

  大海漂泊诉求啥

  在讲述李清照这段经历以前,我们先读她写于建安四年(即1130年)的一首词《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舟吹取三山去。

  诉求对象很神秘

  写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姐姐已经47岁了,虽然是文艺大姐,但47岁真的已经不是一个浪漫的年龄了,更不会浪漫到去大海上吹吹风,看天河。

  这首《渔家傲》常常被我们理解为李清照姐姐的浪漫情怀,从字面上看,确乎如此。你看,在李姐姐笔下,茫茫大海上,曙光微露,辽阔的天空与云一般的波涛连接,天上的银河正在缓缓运转,好像千万帆船在起舞。

  何其浩大的气象,接着便是幻主义,一位人格化的老天爷——“帝”——出现了,他殷勤地问:“李美眉,你要去哪里啊?”李清照姐姐答:“我不知道我要去哪里,我只知道我要去的地方很远很远,可是天色已黄昏,我能去哪里?我只是一个会写点诗词的女子,除了写几句让人惊叹的诗词,我什么也做不了。”

  对李清照的哀伤和叹息,老天爷沉默了。

  最后,李清照很抓狂,她在大海上对着苍天高呼:“姐想飞得更高,就坐着这条船,借九万里长风,希望这风不停地吹,像传说中的大鹏一样,将姐的小船儿一直吹到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上去。”

  李清照为何漂泊海上,为何“仿佛梦魂归帝所”,这个“帝”到底是谁?这次的海上旅行,李清照到底要干什么?追逐什么?表白什么?诉求什么?李清照所著《金石录后序》都有交代。

  冤屈:

  被谣传向金国献宝 都是收藏惹的祸

  赵明诚哥哥与李清照姐姐是幸福的一对,然而,他们不幸都踩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靖康之难爆发了。战乱,对于这样一个小资家庭而言,有两重的考验。

  第一重:生离死别的考验。第二重:担当民族救亡任务的考验。赵哥和李美眉是怎样面对这种考验的。首先,在生离死别中,这小两口还有一个使命,文化使命,小两口收藏了大量的书、画、、鼎,在战乱中,由小两口带着这些重量级文物跑,不仅有文化含量,更有物理上的重量,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更难堪的,赵先生是个有朝廷使命的人,不能乱跑,重担就落在柔弱的李清照身上,李姐姐问赵哥哥:“万一乱兵来了,我办?哪些该扔?哪些该拿?”

  当时赵先生对老婆做指示:先扔辎重,接着扔衣被,实在不行了,才可以扔书画,如果扔书画还不行,只好扔古代器皿,但是有一条原则不能动,那些商朝周朝的鼎,绝对不能扔,如果到了最后的关头,亲爱的老婆,我劝你抱着它们同归于尽——“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

  狠心的老公,居然劝老婆与文物共存亡,而老婆居然答应了,在文化面前,爱情可以不要,家庭可以不要,性命可以不要,彼此觉得这种共存亡的要求是合理而不过分的,可见李清照两口子完全以收藏品为“天”。从人与物共存亡的默契,可看出中华文化之不断绝,或出于斯。

  然而,殊不知,两口子的口碑,成也收藏,败也收藏。设身处地想一想,在那么一个战乱年代,一对夫妇闲着没事,命不要,家不要,扛着多达十五车的文物乱跑,懂的人说这是文化,不懂的人呢?就会叽叽喳喳议论,图得啥呢?有什么居心?

  被误解为内奸

  麻烦来了,就在1129年,一个叫张飞卿的学士,拿了一个玉壶给李清照两口子看,估计是要他们鉴定,两口子看了之后,说这是,一种像玉的石头。三人谈了很久,之后,张飞卿拿着玉壶走了。

  很普通的一起鉴定,居然被扭曲成一政治事件,人们纷纷传说:“不得了啦,赵明诚李清照那两口子,吃我大宋的皇粮,居然吃里扒外,去勾结金国。你们不信?那天晚上他们就拿了一件玉壶,要张飞卿献给金国的金兀术,表示投款效忠,然后要将十五车的珍贵文物献给金寇。”

  都是文物惹的祸,一对献身于文物收藏的夫妻就这么被塑造成了大宋内奸。

  紧接着,有人向朝廷告密。内奸罪是战时最严重的罪行,可谓人人得而诛之。只会写写诗词,玩赏文物,流连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鹭”的李清照姐姐,哪里当得起这样的曲解和惊吓,她当时“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尽将家中所有铜器文物,欲赴外廷投进。”

  将家里所有的文物打包运输,打算送到大宋朝廷去,表白自己的忠心。

  尴尬:

  李清照丈夫贪生怕死 临阵跑人

  李清照之所以如此惊惶,还有一重因素,就是因为她老公曾有过不良表现。赵明诚是个纯粹的文人,软弱,担当不起民族危亡时刻的重任,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第二重考验。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公元1128年,赵明诚任江宁知府,第二年,在赵明诚管辖区内的御营统治官王亦密谋叛乱,赵明诚已得到消息,却不作任何部署。倒是他的部下挺管事的,没让知府操心,顺顺利利平息了王亦的叛乱,然后去向赵知府汇报,可知府大人哪去了?原来,一大早就坐着箩筐从城头上溜人了。也难怪有人传说赵明诚会投敌。临阵脱逃,朝廷当然革职处理。

  所以说,李清照这番举动,也是为着丈夫赎罪表白,多少心里有点发虚。单纯而真诚的她,居然想到去找朝廷。

  朝廷在哪里?漂在海上。此时,赵明诚已死,重担就落在这么一个“人比黄花瘦”的弱女子身上,单纯的李清照姐姐居然雇了一条船,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去找朝廷。李清照对这次航海有记载:“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在浙江黄岩雇了一条船下海,所谓“行朝”,就是大宋朝廷。

  去海上找朝廷申诉

  为什么朝廷跑到海上去了?看过《说岳全传》你就知道,当年金兵南下,宋高宗赵构吓得坐船入海。李清照满世界追着宋高宗跑,追到台州,追到温州,追到杭州,惊魂未定的赵构哪里知道,追在他屁股后头的,除了气势汹汹的金兵,居然还有一个叫李清照的女子,带着满心的忠诚和委屈以及惶恐,穿越海浪来追他,要讨一个清白。

  李清照姐姐也是不省事,赵构连半壁江山和他的父皇、皇兄都不要了,还要你的那几担书画鼎做什么?

  所以,从李清照的自述来看,或许她词中所写的“帝”可能就是宋高宗,而“殷勤问我归何处”,可能就是她幻想能与宋高宗,或者说朝廷能够体谅她的一片忠心和苦心,过问她的冤屈,然而,大宋朝廷自顾不暇,哪里有心思管你的那些文物,在沟通不成的苦闷中,李清照姐姐才产生了“舟吹取三山去”的悲呐喊。因此,要读懂宋词的内涵,一定要先弄懂宋朝的内涵。

  • 相关推荐

【李清照为何下海追宋高宗?】相关文章:

宋李清照诗词06-01

李清照的词精选11-10

李清照诗集03-27

李清照的诗集01-28

李清照随笔01-10

李清照的评价04-11

细说李清照06-09

李清照的诗词11-21

李清照经典的古诗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