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教案设计

2024-07-30 李白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诗三首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诵读、体味、欣赏这首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诵读、体味、欣赏这首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李白的身世导入。

  二、学生齐读全诗。

  三、讲解诗歌

  1、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饯别诗。

  2、开头即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借景抒情。

  “蓬莱建安骨”以下四句自成一段,写登楼引发的感慨,也是李白与族叔李云酒酣耳热之后谈话的中心。

  “抽刀断水水更流”以下四句写壮志难酬的悲慨。

  3、每组派一代表朗读,男女生轮流朗读。

  四、小结

  李白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了独特的“纵逸”风格。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无可奈何的心态。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李白的诗歌《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学生谈熟读后的感受。)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赏析:这是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谢朓北楼又名谢公楼,是南朝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天宝十三年,李白漫游至此,一个晴朗的秋天傍晚,诗人独自登楼,凭栏远眺,只见依山傍水的宣城,景色十分秀丽。不禁诗兴勃发——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诗人怀着赞叹的心情用凝炼的笔墨描写了登高所见的总体印象。平旷的郊原,起伏的山峦,错落有致,在秋日的晴空下,宛如一幅美妙的风景画。这开头两句一下子将读者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接下来具体描写诗人眼中的景色。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写远景。“两水”,指环绕宣城的句溪和宛溪。时值秋天,溪水宁静澄澈,远远望去,光亮如镜。“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两座拱形桥。两座桥倒映水中,在夕阳的照耀下,折射出绚丽奇幻的色彩。这哪里是桥?分明是两道彩虹从天而降!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写近景。诗人选取了人烟、橘柚、梧桐三种具有时节特征的物象来展示深秋傍晚的景色。山岗丛林中,飘出农家的一缕缕炊烟;深碧的橘柚、变黄的梧桐都显出一片苍凉。诗人敏锐地捕捉住瞬间的感受,借视觉写出感觉,“寒”、“老”二字,不仅能够调动读者的联想,而且似乎在不经意中点染出一片浓重的秋意。

  以上四句,两句写水,两句写山,层次清晰,明暗相间。水明净绚丽,山沉郁苍寒,组成一幅绝妙的薄暮秋色图。

  结尾“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与开头两句相呼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抒发怀念前代诗人谢朓的心情。然而这不是一般的登临怀古,“谁念”二字,透露了诗中的背景。

  李白自天宝初年为权贵排挤被迫离开长安以后,一直过着政治失意、四处漂泊的生活。而他所仰慕的前代诗人谢朓,在南齐争权夺势的复杂斗争中也曾受到排挤,最终死于非命。因此,当他来到旧游之地宣城,登上谢朓建造的北楼,面对谢朓吟赏的宣城山水,怎么能不油然而生缅怀谢公之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 相关推荐

【李白诗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李白诗集08-19

李白诗歌赏析09-06

李白诗风的讲解08-02

李白诗集汇总08-25

李白诗集大全09-20

李白诗词大全07-26

李白诗词全集04-22

李白诗歌主导风格06-02

李白诗歌成就的原因10-30

李白诗将进酒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