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寄崔侍御》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寄崔侍御
盛唐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时诗人离东鲁家南游吴越。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②敬亭:指敬亭山。
1.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作简要概括和分析。(5分)
2.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的两种,然后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对故乡的思念。“去国”即远离家乡,“长为不系舟”是指飘泊天涯;“独怜一雁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是痛惜自己如孤雁南飞离家越来越远、羡慕双溪能流向家的方向。②对朋友的感激与不舍。“高人屡解陈蕃榻”是说崔侍御多次解榻相待;“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即言与友人离别,有如敬亭山的秋叶将在秋风中各奔东西,不舍之情溢于言表。(答出抒发的情感每一个给1分,共2分;能准确地概括和分析给3分。)
2、①寓情于景:宛溪“霜夜”听“猿愁”,凄冷之夜,猿猴哀鸣,一片凄凉,很好地烘托出思家之愁,飘泊之苦。②用典:“陈蕃榻”化用典故,感激朋友的热情关照。③比喻:用“不系舟”比喻浪迹江湖、飘泊不定的诗人。④对比:“一雁南飞” 与“双溪北流”对比,借以表达思乡之愁,飘泊之苦。(每点3分,能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6分。能自圆其说者亦可酌情给分。)
翻译:
宛溪霜夜,猿声凄厉,听者伤心。此身长期离开故土,仿佛是不系缆绳的孤舟。
看到一只孤独的大雁飞向南海,怎么不叫人心酸?真羡募宛溪的双溪也知道向北方奔流。
高尚的你多次为我解下陈蕃榻,招待得很不错。我这个匆匆过客却以难登上谢脁楼。
我们如同秋天的落叶,寒风一起,便要从敬亭山飘落到各自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前二句点明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画面,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目睹满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则尤为伤感。诗人将离开故地称为“去国’’,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恋深,烘托内心的矛盾、痛苦。
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飞,故有“独怜”之叹;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转生“却羡"双溪“北”流之感。这里,诗人通过一“南”一“北”,一“怜”一“羡”,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却只得南行;渴望北归,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
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脁楼也难以光顾了。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处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 相关推荐
【李白《寄崔侍御》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李白《游敬亭寄崔侍御》全诗注释赏析11-04
李白古诗《送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10-14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翻译04-19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全诗翻译赏析10-19
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3-05
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全诗翻译04-20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04-14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03-24
李白诗词《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诗意赏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