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

2022-06-0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古诗词犹如浩瀚的海洋,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最丰富的载体之一。本课以校本教材《疯狂背古诗》为依托,在读、悟、品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不同角度深切体会“倍思亲”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情感目标: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教学流程:

  课前热身:

  疯狂背古诗(《静夜思》至《泊船瓜州》)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访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题、释题

  题目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②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③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

  a、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竖心旁表示什么?

  b、组词(回忆、记忆……)

  c、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

  3、再读课题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家乡的亲人。他的心情可能会是?生读题。

  心情也可能是?生读题。

  是的,此时的王维可能难过,也可能略觉孤单,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诗题。

  回忆源于内心,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生字的认读。

  3、多形式读古诗。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2、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

  ①学生汇报,板书:独组词(单独、独自……)

  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

  ②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他那孤独的身影。

  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

  远在异乡,当王维____时,却只能____。

  根据学生补充的内容体会情感,引发朗读这一诗句。

  ③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

  角色互换:王维啊王维,当身边的亲人都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你的心情?带着感受读。

  王维啊王维,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此时的你?带着你这份感情读。

  王维,此时的你在想着谁?念着谁?读出你的思念.

  不管你是如何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不管你是怎么的孤独,你仍然是异客,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第一句。

  3、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再读,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思亲)

  ②换词体会情感

  “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

  a、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b、“倍”组词(加倍、双倍……)

  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

  c、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个别读、师评价,齐读)

  ③“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诗人的心情、神情说开去:

  每逢__节,我看到__,想起家乡的亲人,____。

  ④配乐《九月九的酒》,指导朗读。

  平常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的回忆这一幅画面,怎能不会使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家乡人、家乡事都如放电影般频频从王维的脑海中荡过,这些都令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呀!

  17岁的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已经背井离乡。生病时没人照顾,遇到困难没人帮忙,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

  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啊!

  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____。

  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____。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诉说:____。

  4、此情此景,让你不禁还想起了谁的诗(生补充古诗接龙中积累的思乡诗。)

  课件逐一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外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他会想到谁?

  6、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尽管心中倍思亲,可他都只能面向东方,含泪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角色互换:兄弟啊,看着这漫山遍野的茱萸,你想起了谁?

  你会对他说什么?(可以引用诗句)

  你想祝愿他?

  ②是呀!家乡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他们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呢?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向西方,大家喊出(屏幕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余音式朗诵,这幅画面中最令人遗憾的是少一人,少一人是诗人王维此时最大的痛,也是家乡亲人们心底最大的痛,“少一人”在王维和兄弟们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他们心中无奈地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

  四、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回头再看看“忆”字,单单指的就是回忆吗?更多的是一份思念。

  2、王维思念亲人,所以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王维就想到自己:独自异乡为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王维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起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看不见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弃的是浓浓的亲情,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时,我们也不禁吟诵(生齐读古诗)。

  五、升华情感,深入人心

  1、诗歌,不仅可吟也可唱,让我们跟着曲调把王维那份思乡之痛倾诉出来吧。播放歌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跟着一起唱。

  2、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读读王维的另一首思乡诗《杂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

  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物一样。见过吗?

  【设计意图:重阳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但是通过课件提示这个环节,学生们就很容易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

  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

  简述“山东”的意思。(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山东省不同。)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

  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课件出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7.老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8.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9.恩,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欣赏朗读。课件出示

  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诗,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学生交流。(师板书课件出示:倍思亲)。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想想实际生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他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亲人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句的理解,说出自己离开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后的思念亲人的情感,使学生更能体会诗人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学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3.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六、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静夜思》。

  七、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八、课外作业

  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思念故乡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 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

  1、学生交流。(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 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四)再读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

  2、配乐朗读。

  (五)想象训练口语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学生说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准“茱萸”的读音,理解“异乡”、“异客”、“倍”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

  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了解乡思(2分钟)

  1.看图片,说节日

  师: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同学们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是哪些节日。(依次出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图片,生猜。)

  2.聊重阳,谈习俗

  师:(出示重阳节的图片。)这一张图片是哪一个节日?对,这就是重阳节。重阳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什么呢?

  3.揭诗题,解题意

  师:那么,重阳节是哪一天呢?(板书:九月九日)农历的九月节日是重阳节。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就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忆山东兄弟)一起读诗题。

  师: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没有和亲人在一起,很想念他的亲人,“忆”在这里是“想念”的意思。“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不一样,它是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再读诗题,注意停顿。(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意图:本课导入采用“图片导入法”,让学生依次猜一猜有关节日的图片,进而聊一聊重阳节,指导重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再揭示诗题,在理解“忆”和“山东”的含义的基础上读好诗题的停顿。“图片导入法”能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吟诵古诗,初感乡思(8分钟)

  1.读古诗

  师:这首诗写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所思所想,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茱萸”读作“zhū yú”。

  2.吟古诗

  师:我们刚才读诗的方法是现代人的读法,那么我们古人运用平长仄短来吟古诗。(出示平仄)标上平仄,就是这样一首诗。认真听,老师是怎样吟诗的。

  师:谁愿意先来吟给大家听一听?

  师:在这样的吟诗声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时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在此基础上,按照以平长仄短来吟诗,使学生初步从诵读中感受该诗的孤独感和思乡情。】

  三、解读古诗,理解乡思(15分钟)

  1.前两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重阳节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可诗人却说(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说了两个相同的字——“异”。“异乡”的意思是——他乡;“为异客”的意思是——做他乡的客人。如果我们此时在杭州,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杭州是——异乡,我们是——异客。

  师:身处他乡的诗人是和很多在一起的吗?不是,而是——独自一人。我们从“独”能够看出来。“独”除了表示诗人只是一个人,我们还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是孤独的。(板书:孤独)想象一下,诗人会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受到孤独?

  师:这种在他乡的孤独的感受被诗人写了下来,叫做——独在异乡为异客。

  (2)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因为孤独,所以容易思念,尤其是在——重阳佳节的时候。所以,诗人又说(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板书:思念)是普普通通的想念吗?而是——更加思念、非常思念,我们是从——“倍”字感受到的。

  师:每一个漂泊的人都有着对家乡的回忆,都有着对亲人的思念。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思念亲人什么呢?

  师:对亲人的思念不仅仅会在重阳节才有,诗人还会在什么时候或者什么情况下“倍思亲”呢?

  师:当春节来临,一家团圆的时候,远在他乡工作的人们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中秋月圆,阖家同庆的时候,远在他乡求学的人们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在重阳节的这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这样道出了人们对亲人的无比思念,成了千古名句。一起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后两句

  师: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呀,他们在登高山、在插茱萸。登高是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有没有过重阳节登高的经历?

  师:茱萸是一种香草,古时人们以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这两句是在说——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

  师: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如果你是诗人的兄弟,在登高时,你会想些什么?

  师: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写一封家书给家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

  师: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句诗,那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描述

  师:这首诗前两句写自己,后两句写兄弟,由自己想到兄弟,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思念。学习至此,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诗人重阳思乡的感情,你能结合板书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首诗的画面吗?

  4.吟诗

  师:同学们,这就是简单的古诗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啊!当我们学习了这些的时候再来吟诗,我们就要注意把自己对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用声音表现出来。就让我们再一次用吟诗的声音传达我们心中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吧。

  5.作者

  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我们打开了思乡的,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出示: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结合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十七岁的王维就是用这种朴素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思念。

  【设计意图:解诗通过前两句和后两句来进行。前两句写诗人自己,从“异”字入手,让学生感受身在他乡的孤独感,由此产生对亲人的思念。后两句写诗人兄弟,从“登高”和“少一人”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说话进行思维激发,进而理解诗意。然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描述,并再一次吟诗,以到达有感情的目标。最后,结合作者生平资料,理解王维的思乡之情。】

  四、拓展艺术,升华乡思(7分钟)

  1.思乡诗

  师:王维的笔下,有着这样浓浓的乡思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乡思的诗呢?

  师:乡思是中国古诗的永恒的主题。我们看,(出示诗句)王维的《杂诗》中还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宋代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到了近代,余光中先生也有一首《乡愁》,将对亲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母亲的思念。

  2.思乡歌

  师:除了诗歌,人们也把乡思之情谱进了歌曲中,就像这首《明月千里寄相思》中唱的那样——(出示歌词,播放音乐)请明月代问候,思念的人儿泪常流。

  3.思乡情

  师:说乡思,道乡思,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浓浓的乡思之情呢?

  师:是啊,因为远离家乡,因为远离亲人,因为漂泊,因为孤独,所以才会深深地思念啊!而这种思念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以“乡思”为主题,从思乡诗和思乡歌入手,将本诗进行升华,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让学生了解思乡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主题。】

  五、回归生活,回味乡思(3分钟)

  师: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总有一天,我们也可能远离家乡,那时候我们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当重阳来临,我们也会用这样一句诗来表达我们的思乡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会想到一千多年前的那一位诗人——王维。会想到他的那首关于重阳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会这样轻轻地吟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就让我们怀揣着这样的思念,去消遣独在异乡的孤独吧!

  【设计意图:把古诗带进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诗情的意识,完成了古诗从生活到艺术再到生活的学习思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嶙髡吡髀兜母星椤?br>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

  1、小黑板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2、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板: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

  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

  (学生读课外搜集资料中的有关内容)

  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山东”指山东省吗?

  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

  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

  (“为”这里应读“wéi”)

  2、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

  3、小黑板出示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异客 逢 倍 遍

  4、动动脑子,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

  5、你能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吗?

  6、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四、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小小组讨论。

  3、交流。

  我认为字用得好,从中我体会到了。你能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吗?有没有同学比他读得更好?(注意节奏与感情) .

  4、配乐吟诵。

  五、课外延伸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能谈谈看法吗?能有感情地吟出这句诗吗?

  2、“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你在哪儿看到过或听到过?你知道它这时的具体含义吗?

  3、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六、作业

  1、搜集“思念”主题的诗,歌曲等。

  2、小练笔: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新颖,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否定,加上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针对学生情况,我追求了这三个字:“新、活、放。”

  【教学设计】

  一初读,二浅思,三深悟,四背诵,五表演。

  【课堂实录采撷】

  一、在解题中不经意地出现的小高潮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本课的前两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大家一起来背诵一遍,好吗?

  生:(齐答)记得!学生齐背《望庐山瀑布》和《山行》。

  (开课前复习旧知识,既可以温故,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壮大气势,烘托一个热闹的气氛。)

  师:《望庐山瀑布》描写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山行》描写了深秋山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深秋美景的喜爱之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又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呢?王维,老师赞美的语气回顾已学古诗,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的美,也自然地进入了新诗的学习、品味中。

  师:(简介诗人王维)请同学们齐读题目。(生读题目)

  师:看到这个题目,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生:我不明白茱萸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知道,谁能帮助他?请高高地举起你的手。

  生:我是从书上的注释里面知道的,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师:很好,你读书的时候很仔细,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课题中还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请继续!

  (孩子们长在城市里,都没有见过茱萸,虽然书本上也解释得很清楚,但如果能亲眼看一看这种植物,就可以使得抽象模糊的东西变得直观清晰。所以,应该在学生介绍茱萸这种植物的同时,老师即可出示有茱萸的画面。)

  生:山东,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说明作者的家乡在那里。

  生:不,你的说法是错误的。山东是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一带,因此王维的家乡应该是在山西。

  师:对,这里的山是指华山。那么兄弟你们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兄弟就是弟弟的意思。

  生:不对,应该是哥哥和弟弟的意思。

  师:大家想一想,既然作者的家乡在山西,那他的家里仅仅只有哥哥和弟弟吗?他就没有别的亲人了吗?

  生:老师,我明白了,兄弟除了指他的哥哥、弟弟,还包括他家乡所有的亲人。

  生:老师,我补充,兄弟还可以包括他在家乡的朋友。

  师:这样理解就更加全面了,有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兄弟这个词的意思?

  生:“兄弟”指作者的亲人和朋友。

  生:老师,我发现还有一个字被我们漏掉了,就是“忆”字。

  生:我知道“忆”就是回忆的意思。

  师:没错,但谁能把这个“忆”字的意思说得更贴切一些呢?

  生:我觉得“忆”字在这里解释为“思念、想念”更好,因为从“忆山东兄弟”可以看出作者是身在他乡,重阳节到了,他不能和家乡的亲人朋友在一起登高,畅饮菊花酒。而往年他在家的时候,却可以和亲人们一起欢度重阳节,所以回想起以前那些美好的日子,此时的他是多么想念家乡的亲朋好友啊!(热烈的掌声)

  (仅仅是解释诗的题目,孩子就能通过一个“忆”字领悟出整首诗的深刻意义,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孩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快速地捕捉出诗的内涵,其一在于之前逐词逐词理解的铺垫做得很好。其二在于一个“忆”字用得好,用得妙,用得神。重阳节时忆亲人,不就已经明明白白地诉了读者,此时的作者正是背井离乡,孤单寂寥,落寞惆怅,正是在这样举目无亲的时候,才会更加真切地思念家乡亲朋。因为有了解题时的深切领悟,所以进入古诗学习环节时,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课堂汇报,学生能把握住重点,水到渠成,异常轻松地学习。)

  二、在表演中捕捉学生灵魂,强化训练目标

  师:诗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天,满怀心事的他独自出来散步,一不小心误入了时空隧道,来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而你就是王维,今年又正好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你的面前就放着一部电话,诗人王维,你能紧扣住自己所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发挥你大胆的想象,向你远在家乡的亲人倾诉你的思念之情吗?

  众生:(笑)好啊,好啊,我可以!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王维在现代社会,那他的亲人不是在唐朝吗?唐朝那时侯有电话吗?

  师:你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就是想象,大胆的想象,这不正是“超级变变变”吗?(齐笑,掌声)

  注:“超级变变变”是日本的一个娱乐节目,该节目要求参赛者发挥出大胆的想象,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道具表演出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现象。该节目不仅在日本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纪录,在全球发行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我班就有很多这个节目的超级fans。老师急中生智,用上这个孩子喜欢的节目的名字,在无意当中为这个环节激了趣,造了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表演:

  生1(扮演王维);生2(扮演姑姑)

  生1:喂,您好,请问是姑姑吗?我是您的侄子王维。

  生2:喂,你好,我是姑姑,你是王维啊!你现在在哪里呀?

  (在口语交际中随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表示对别人的尊重,这样的训练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生1:姑姑,今天是中秋节,我是在两千多年后的现代给您打电话,姑姑,我可真想家里人啊!大家都还好吗?

  生2:大家都很好,刚才在赏月的时候,我们人人可都记挂着你呢!

  生1:姑姑,中秋佳节,正是人月两团圆的时候,你们吃着香香的月饼,可千万别忘记了我,一定要记得给我留一份啊,我已经好久没能吃到家里的月饼了。

  生2:好的,一定不会少了你的那一份。你什么时候能回家来看一看啊?

  生1:姑姑,窗外是万家灯火闪烁,窗内是家家户户共享天伦,而我就只能一个人孤单的在这里,我真的是很想念你们!虽然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但是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我现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等我做完了手头上的事,我一定尽快和家人团圆!姑姑,祝大家中秋节愉快!再见!

  生2:别难过,我们会想着你。保重身体,早点回来,再见!

  (这段学生的表演不可否认是经过了老师的加工,但学生能基本上扣住本诗的主题来进行即兴的表演,优点是应该值得鼓励的。但我也不得不看到其中的不足:学生的语言功底太过浅薄,语言随意且不够严密。诚然在表演的时候可以生活一些,但任何说出来的话都应该紧扣住整首诗的基调和感情,而学生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还有就是学生的台风太过拘谨,紧张,学生不是完全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来进行拓展想象表演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不足与老师平时是否严格训练大有相关。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人的精神松弛,心境坦然,能提高生命的张力,倡导人性的释放,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童言无忌、童真无损、童趣无限、童心无畏、童爱无拘将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重大的责任!)

  【自我思索】

  听听学生在汇报时的精彩发言,品品学生在朗诵时的入情陶醉,读读学生在黑板上所写的板书:“思念亲人”,“想念朋友”,“孤单寂寞”,看看学生精彩的即兴想象表演,不仅听课的家长为之动容,为之喝彩,就连我自己的心里也在激越着,澎湃着。一位家长在参加完开放日的活动之后,激动地在“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上写道:“听了两节课,感受非常深,我深深地体会到,现在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这是一个尊重的课堂,这是一个开放的课堂,这是一个生命的课堂!老师不仅注重了对知识的传授,还注重了对孩子品格的教育,引导……”另一位家长听完课以后,就急忙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老师啊,我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真的。以前都是由我们的老师讲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的孩子们脑海里可充满了无数的小问题,做老师没有两把刷子可真是不好做啊!”家长的赞誉固然可喜,但无形中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一种责任!

  古代诗歌言简意丰,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是不朽的文化财富。教科书中节选的诗歌,以及老师的排疑解难,悉心诱导都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教学古诗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要孩子做到发自内心喜欢它,爱上它,不舍它。不用太多的表白,只是那寥寥几字,就足以令人振奋、伤怀,这正是古代诗歌的魅力所在。学习诗歌也好,散文也好,让学生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相互竞争,相互帮助中思维得到启迪,精神得到唤醒,潜能得到显发,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鸣,身心得到愉悦正是新课标中要求的人文精神的教育,生命发展的教育,而这,正是需要我们老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真心,饱含对孩子的真诚,倾尽我们的真爱去努力实践,热忱奉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古诗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可能显得有点枯燥,但通过故事间接地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会让他们兴致盎然,并在积极地参与中,得到很多的收获。结合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到来,先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意义以及这一天的所具有的一些传统活动,明白诗人要写古诗表达自己的心情。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古诗,能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

  2.理解古诗中“异乡”、“异客、“忆”、“遍插”、“遥知”、“茱萸”、等字词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诗的完整诗意。

  3.感受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熟读、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活动准备

  1.让幼儿预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了解一些节日民俗。

  2.相关诗句字卡

  3.自制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老师故事、引出古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提问: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赏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理解古诗诗意。

  1.老师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提问: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2.小结:同样是讲一件事,刚才故事讲了好多,古诗只用了四句就讲完了。(明白古诗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3.欣赏古诗,理解故事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提问:

  ①在这首古诗里你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引导幼儿结合对故事的记忆,来理解古诗的字、词,感受古诗整体的意境。)

  ②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引导幼儿根据个人理解简单概括诗意。)

  4.师生完整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迁移情感,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

  1.提问: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特别的思念家乡的亲人,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古诗,如果你一个人离开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用讲故事的形式间接地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我知道图片是最为直接能吸引幼儿的视线的,故事也是幼儿最为喜欢、最容易理解的,把两者有机结合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学得特别的快,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理解古诗的内容,更加的直观形象。孩子对于重阳节都十分的陌生,虽然能够出示茱萸、重阳糕等相关图片,但是这两种物品对于幼儿来说是很少见到的,教师只是一笔带过,老师应该适时的加以引导或者通过知识经验准备来引导幼儿认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4. 感受诗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和亲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分别时心情怎样?

  2、是啊,分别是伤感的,可是伟大诗人王维为了去京城学习,考取功名,17岁就离开了家乡,告别了亲人。他在京城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

  3、齐读课题。

  二、理解题意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

  (1)理解“九月九日”

  (2)理解“忆”

  (3)理解“山东”

  2、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过渡:是啊,作者在重阳节这天非常想念自己的亲人,那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感受王维的思念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课文录音,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

  2、这首诗感情真切,是抒发思乡之情的千古名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学习全诗。听清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并能给生字找个朋友。

  (2)想一想,从哪些诗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念之情。

  3、交流(1)出示生字(指名带读、齐读)

  (2)指名给生字找朋友。齐读

  (3)生字躲在了诗句中,你们还会读吗?齐读古诗。

  四、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你觉得哪句诗可以体会到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指多名学生读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大家都说这句可以看出王维的思乡之情,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同桌讨论一下。

  (2)指名说。

  (3)这里的佳节指的是――-那么,同学们,除了重阳节可以称为佳节,还有哪些节日可以称为佳节呢?那不是佳节的时候,诗人思念自己的亲人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倍”是什么意思?

  (4)是啊,每当遇到美好节日的时候,诗人就更加思念亲人,可见诗人平时也――――,

  (5)谁能把这种浓厚的思念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呢?

  (6)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独、异。)释:独,异客。这句话是说。(句意让学生说。)

  (7)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怎么不思念自己的亲人呢?(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过渡:(填空:因为诗人―― ,所以诗人平时―― 每逢佳节就―― :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 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会想到(谁干什么)。)

  2、教学三、四行

  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同桌讨论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2)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 点拨:这首诗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 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 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诗意;

  2、帮助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亲情;

  3、指导朗读,要求会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古诗的意思和感情

  【教学思路】

  课前,指导学生上网,搜索有关信息,让学生通过预习理解生字词。课上先组织学生交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翻译古诗,通过朗读、品味,深入理解古诗所包含的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感,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精妙之处。再通过训练,强化理解,达到检查的目的。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我国古代节日风俗调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一幅、有关茱萸的画片两张、大字课文、练习纸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2、板书课题,指导学生理解课题,介绍唐代重阳风俗。相机教“茱萸”一词。

  3、组织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预习的,进行指导。

  二、指导朗读,理解古诗意思

  1、组织学生自由的读古诗,组内交流如何停顿。

  2、组织学生交流朗读。相机教“佳节”一词。

  3、指导朗读,要读出“××/××/×××”的节奏,读出孤独和无奈的感情。

  4、指导学生逐步翻译古诗的意思。(直译)在古诗的右边完成以下板书:

  九月九日想念家乡的兄弟

  独自一人在外地作他乡的客人,

  每逢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登高的地方,

  插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5、组织学生理解读,比较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6、组织讨论: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小结,并过渡:诗人是怎样表达的呢?

  三、品读古诗,深入理解古诗

  1、组织学生读古诗,思考问题。

  2、组织学生交流。

  3、逐步提问:

  ①第一句中的一个“独”和两个“异”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谈谈孤独和思念的关系。

  ②怎样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每”字?

  ③“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王维怎样的感情?它与“思念”有关吗?为什么?

  ④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最好的是哪句?为什么?

  4、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再组间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5、小结古诗的写法。

  6、组织背诵,组内检查。

  四、组织练习反馈

  1、解释带点的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_______倍______

  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兄弟”指的是_______“一人”指的是______

  2、填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王维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

  读一则关于茱萸现状的新闻,让学生懂得,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的感情都无法表达。

  六、兴趣作业

  调查我国古代节日风俗,互相交流交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你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可以以连线方式表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解释课文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古诗,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练习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1)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3)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

  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学习收获。

  (3)质疑:还有什么不懂之处?

  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按卡片连词背诵。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并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

  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

  学生当小诗人,加动作或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的目的。

  4、赛诗会。

  (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两首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富有感情。

  四、课后习题

  背诵并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精选10篇)】相关文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09-2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获奖教案10-1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09-1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09-07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12-3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设计01-0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材10-2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大班教案10-20

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