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的现实底蕴是深厚的,但它形而上的理想寄托是单薄无力的。
在国内文学界颇有影响力的《中华文学选刊》用2期、3期两期的绝大部分篇幅连续转载了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带灯》,让更多的读者能够在春节前后一口气读完这部作品,的确是办了一件让读者高兴的事情,而且这次选载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年一月的最新版本。
当我细细地阅读完这部恢弘大气意蕴悠长,倾情关注当下社会,细腻描摹农村时态的作品时,再度地领略到一股浩荡吹来的贾氏旋风,不能不再一次对作者的崭新文学架构刮目相看。
说起贾平凹的生平与创作成就,我估计大家都不会太陌生。我们知道,他是一位生活阅历非常丰富,艺术实践也异彩纷呈的作家,几十年来可谓是著作等身,在广大读者中拥有极高的声望。他的长篇小说作品《废都》《高老庄》《秦腔》《古炉》几乎都曾经在中国文坛引起过广泛的轰动,2008年,作者还凭借着《秦腔》一举荣获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我们说他是国内文学界、尤其是乡土文学领域的翘楚,恐怕是不会有人反对的。所以读者对他最新创作出来的作品《带灯》自然而然就多了一份期待。
《带灯》描写的樱镇,是西部秦岭山区的一个边远小镇,作者所倾力塑造的主人公带灯正是这个镇上综治办的一名普通干部。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落后的经济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困窘。带灯性情率真,对人热情,把自己的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镇上的工作和为乡民办事上了,维持了表面上的和谐。镇上的工作看似清闲实则矛盾多多。无情的岁月风尘把带灯死死地拉入到庸常的人际关系中,带灯对此相当苦恼。镇书记、镇长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平衡各种势力、寻求招商引资上,既是为了镇上的经济发展,也是为他们的仕途铺平道路。一家大工厂项目落户于樱镇,旧有的利益格局遭遇到极大的改变,环境也被破坏得惨不忍睹。于是,乡民们之间的关系瞬间变得诡异起来。元黑眼与换布之间;处于开发地带村落和尚未开发的村落之间;镇街上人群和村民之间都云集着林林总总的矛盾,带灯所在的综治办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处理乡村所有的纠纷和上访事件,每天面对的都是些农民的鸡毛蒜皮和纠缠麻烦。农村的琐事让人心烦又让人同情,带灯在矛盾中完成着自己作为一个乡镇干部的.基本职责,她既不愿意伤害百姓,又要维持基层社会的稳定。而当这些矛盾集中起来一股脑地呈现在带灯面前时,她开始惊慌失措了。作品正是描写了带灯在各种矛盾相互纠缠的夹缝中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她彷徨过愤
怒过也悲伤过,甚至还有过疑虑和不安,但她最后依然饶有兴致地在这里努力地工作着……。
我曾经在贾平凹的散文作品中读到过他实地考察农村的真情流露,作者为了拓展自己的创作思路,扩大自己的观察视野,多次广泛地走读于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其足迹遍曾经遍访渭北、陕南、河南、甘肃等地。有时作者还钻进山沟里,试图从岁月的火热流变中寻求到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同时作者依据自身的人生阅历,倍加珍惜自己过往的乡村生活积累。客观地说,作者的这一目的是达到了。在贾平凹的多部作品中,他都骄傲地把自己的这些生活体验用文学作品给予了大力的呈现,而且他很形象地把自己的思虑变为娓娓叙述的文字,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山野的灵动和鲜活。前年读《古炉》和日前读到的《带灯》,均无不带有浓烈的山野韵致和乡民的生活气息,读起来很接地气。作者的用意是很老道的,他似乎也深知读者对乡村题材文学作品有着浓厚的期待,所以他在这方面的发力也很有劲道。
作者在创作《带灯》时,依然让作品隽刻着太多太多的乡土特征。面对当下农村的凋零与破败,作者对那里倾注着了满腔的热情。他曾经说过:“当然,大量农民每年都在进城,好多城里人是从乡下来的。往上数两三代,几乎每个人都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城市和乡下只是地域上、生活形态上的区别,大家总的精神状态、关注的社会热点依然是一致的,对许多内在困扰,关乎人性的问题依然感同身受。”有了这样成熟的思考,作者就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自己精心创作的这部作品中了。可以这样说,《带灯》这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在自己的苦思冥想沉淀了多年后,以一种集约喷发的方式为我们创作出来的宏大叙事力作,所以作品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惊喜也是前所未有的。
《带灯》的结构很有特点,写得也非常扎实,人物刻画相当地真实鲜活。据作者介绍,《带灯》的故事源自于他这几年采访到的一个基本事实,每个人物都有其真实的生活原型,几乎没有作者的编造。他在夏夜的农村看到了‘带灯’,就是指一种小生灵萤火虫,“它们从自己身体里发出那点微弱的光,也能照亮一星半点的世界。”这个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象让作家那焦虑的心灵为之一震,作者很巧妙地把这个意象富有诗意地嫁接到《带灯》这部波澜壮阔的作品中,而且主人公的名字就取名为“带灯”,就别有一番深意了。“带灯”原名叫“萤”,即萤火虫,像带着一盏灯在黑夜中巡行。这个名字也显示了带灯的命运,拼命地燃烧和照亮,而命里却注定地微弱无力,终归尘土。作者这样匠心独运的铺排顿时让小说有了灵魂,也提升了作品的主题,让作品带给读者一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畅快舒意和精美的艺术享受。
贾平凹还细致入微地描画了目前中国乡村百姓生活的现实,基层乡镇工作人员的精神世界,大转型时期各式人物对社会的看法想法,以及一个大型矿业工厂落户平静乡村的人生百态,其中许多细节读来都让人有千百种滋味萦绕心头。比如,工厂的轰鸣声让这个不通高速公路的宁静小镇彻夜失眠,全镇人的“瞌睡都让偷走了”;老屋的拆迁惊动了蛰伏阴暗处的虱子,这些人们讨厌的小虫趁机兴风作浪;扩建改造商业街,开设沙场必然引来利益纠纷,引发的血腥械斗惨不忍睹等等。有读者赞誉,该作品不仅保持了作者以往的艺术特点,更是达到了新的文学高度。塑造的文学形象也丰满真切。带灯一出场,就浮现着与众不同的超然脱俗,她有丰富的内心和丰沛的情感,她更愿意在乡间的山风树谷中寻找安宁。她每天面对最让人无法摆脱的杂乱,内心却不断地向上腾跃。带灯在现实中无处可逃的时候,把自己的精神理想和寄托都放在了与远方人物的情感想象之中。远方的家乡人元天亮成了她在浊世中唯一可以倾吐的精神寄托,她在不断地给他写信,向他诉说。带灯等干部受伤之后,整部小说就戛然而止,工厂的运营状况,许多人物的命运,以及她与作家元天亮之间的柏拉图式的情愫,都作为给读者留下了的悬念。带灯的痛苦无法救赎,她既无法摆脱现实,又没有能力完全解脱。作者在这里非常灵动地展现了当前的农村基层的现实状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读性。 据网络消息,作者贾平凹花费了三年时间写完《带灯》,同时这期间也度过了他的六十大寿,面对渐渐老去的事实,贾平凹有着说不出的恐惶和不服气:“我感觉这事丢人的很,咋就活到这样个岁数,我想不通。”贾平凹还讲了个幽默但在他看来很忧郁的笑话,映射出自己的无奈:俩90后在夜店门口商量着进去耍,其中一个很鄙夷地说,跟里边一群80后“老皮”有啥可耍的。“哎,80后都老了,咱这50后的日子该咋过呀?”如果说创作《带灯》的过程是繁杂的、结局是无奈的。那么,其中最温情、最具浪漫色彩的内容,则是《带灯》一书的起源和带灯给元天亮的信件。
《带灯》在写作手法上延续了贾平凹惯常的用散淡叙事反映宏大社会生活主题的艺术手法,通过对带灯这一乡镇女干部的视野,和她经历的种种事件,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后,广阔的西部农村天地里人文和精神风貌发生着的变化,阅读以后让我们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我们从网络新闻中得知,最近由全国众多媒体、读者和网友评选出的“2013最值得期待新书”榜单出炉了,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带灯》位居该榜单之首。从我的阅读体验来看,我觉得这绝不是空穴来风。媒体和读者都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大家对《带灯》有着这样的一种期待,既是对贾平凹先生过往文学创作成就的一种极大肯定,也是期盼着他的新作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看到公众对这样一部反映乡村现实生活题材、笔调略显素雅散淡的作品所抱有的满心期待,作者本人也非常欣慰。他告诉记者:“读者还是愿意看到真实的、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文字。我不爱那些书斋里胡编乱造的作品,相信读者也不爱,读者爱的是作家投入真挚的感情、有亮点的文字。”作者的这番话显得自信满满,恰好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想这也许就是我读完《带灯》以后能够隐隐地莫名感动的真正原因吧。
金沙滩
过去可以失败,未来不能失败;做事可以失败,做人不能失败。做事失败是一时的失败,做人失败是一生的失败。
若时时原谅自己,必常常迷失自己;若处处善待自己,必屡屡失却自己。做人要:自由、自主、自立。但自由不要自狂,自主不要自大、自立不要自负!
人生应用七彩涂抹,生活应用踏实铺陈,日子应用充实贯穿。心中怀有使命感,失落感,危机感的人才是不平凡的人!
不因他人言行而动摇初衷;不因挫折困难而灰心丧气。做人要有自强、自信、自尊。面对失败还须有傲骨!
【阅读贾平凹的《带灯》随想】相关文章:
贾平凹《带灯》的灯05-18
贾平凹新作《带灯》10-07
贾平凹新作《带灯》赏析11-30
读贾平凹《带灯》有感范文12-24
读贾平凹之《带灯》有感09-15
读贾平凹《带灯》有感800字12-24
贾平凹《落叶》阅读09-26
贾平凹《猎手》阅读理解10-23
云雀贾平凹阅读答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