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将进酒》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高二语文《将进酒》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浪漫主义的诗人自屈原之后虽不能说乏善可陈,但后来的诗人也不过是天际划过的流星,到了李白才异峰突起,和屈原隔代相望,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两颗闪耀的明星。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将《将进酒》列为讲读课文,大有深意。不仅因为它是李白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他出现于李白政治上失意,内心极度苦闷的时期。可以说一个诗人在政治上的失意恰恰是他创作上更臻成熟的时期,是应该是一个文学创作上的规律。历数古代有成就的诗人,概莫能外。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为“劝酒歌”,古词有所谓“将进酒,乘大白”的句子。该诗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三人常登高宴饮,诗人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二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学习这首诗,要先把握本诗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诗的基调,然后探究诗人的艺术手法。本单元选编的这几首诗,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其中对李白作品风格的把握是一个重点,要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诗人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品质,气势磅礴、豪放不羁的诗风,以便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本诗时而奔放,时而深沉,豪壮的酒话背后是如波涛汹涌般郁结的情感。全诗大起大落,诗情由悲转乐,再转狂放,再转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一乐府诗题以新鲜而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二)教学目的:
依据大纲要求,语文学科要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本课实际,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重点词语,进而把握诗意;
2.思想教育目标:了解诗人的精神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本诗的诗意。
二、学生情况分析:
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种体会,就是我们的学生由于外环境的影响,往往很难将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到书本上来,尤其是古典诗歌,很少能一如过去那样亲近她,了解他,欣赏他。学生宁可在网络与游戏中忘乎所以,也不愿与古圣先贤同喜同悲,只既是语文教学的矛盾,也是语文老师每每遭逢的尴尬所在。为此,作为教师,只有尽量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手段,多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可能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
1、诵读法
本人长期坚持示范性朗读,所以首先利用声情并茂的美读,激发兴趣,继而按照“音读,意读,情读,美读”的阅读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并在阅读中去审视文章的思想内容。
2、导读法
教师在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讲述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旨。重点放在诗人豪纵狂放的外在形象和忧愤郁怒的内在情感的理解上。
3、比较法
比较李白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通过对李白个人经历的交代,尤其是三年的翰林供奉生活使李白人生理想受挫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李白由对统治阶级的幻想到与统治阶级决绝的人生选择,从而增强学生对的兴趣。
四、说学法
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2、通过课上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兴趣,进而使学生向课外延伸,自觉阅读古典诗歌,培养应有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为另一位大诗人画的一幅漫画。画面上主人公桀骜不驯,豪放纵逸,才高八斗,一副傲视封建王侯的形象。这就是李白。然而,李白虽然看似活得潇洒,其实满心悲苦,他的“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不正是内心孤独的体现吗?尽管他纵酒高歌,但“举杯销愁愁更愁”的他,内心一直有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他将愁情或借酒,或托月(我寄愁心于明月),拾入诗囊,遂成为著名的《李太白集》。《将进酒》就是酒助诗兴,笔酣墨饱的豪放之作。
说明:《将进酒》是鲜明表现诗人个性的劝酒诗,导入时将诗和酒联系起来,既关照了全诗内容,又感受了诗人饮酒悲歌的形象,更主要的是突出李白的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的开阔、旷达,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二)多媒体播放古琴曲《关山月》并配以相关的画面,教师朗诵全诗。
说明: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又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和感情中。
(三)学生准备后,指名朗读诗歌
(四)师生研讨,完成教学目标
师:《将进酒》中的“将”是什么意思,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说明:学生根据注解和预习提示首先明确这是一首劝酒诗,这样才能照应导入,也让学生有整体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从注解、预习提示、课后习题、补充知识等筛选有用的符合要求的信息。
师:虽然是劝酒诗,诗人一落笔却先不写宴饮过程,而是陡然以黄河奔流起势,诗人在描写时视角是什么样的?山巅俯瞰诗人联想到什么?
说明: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慷慨生悲并不是没来由的,而这来由与悲叹构成了诗歌的“兴”的手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分析感受“兴”的手法的.特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师:整日穷愁并非李白本性更何况白发如丝悲无益,所以诗人的情感顿起变化,哪个词表明诗人从悲叹中跳出来,这个“欢”字控制到哪句?
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你怎样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说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中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此问意在让学生通过讨论,透过现象看到诗人的这种蔑视权贵、建功立业的心志和报负。
师:待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酣畅淋漓地向友人一吐为快,李白狂歌的12句话根据感情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两个层次
说明:让学生以感情为标准划分层次,还是继续体会诗人感情上的起落,只不过由悲到欢这一感情变化过程很明显,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而这两个层次中作者的激愤与狂放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问题难度的加大会让学生知难而进,深入探究,准确与否毕竟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如不准确或不到位可做如下启发:
师:第一层次中直接表明诗人态度的词有哪些?(“不足贵”和“不复醒”)“钟鼓馔玉”指什么,“钟鼓馔玉”真的不足贵吗,诗人说富贵不足贵是出于什么,诗人为什么愿长醉不醒?请大家联系背景思考这个问题。
说明:电脑屏幕打出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年唐玄宗眈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诗中也流露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豺狼当道,奸臣弄权,他只有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
师:所以这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激愤)
师:诗人的激愤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古来圣贤,古来圣贤皆寂寞,岂止寂寞,为人民苦难疾呼甚而抛洒热血的经天纬地之才大有人在,请请举出你崇敬的抑郁不得志的古来圣贤。
说明: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对那些有经天纬地才能的大圣贤如孔子、孟子、屈原、贾谊等人的深刻理解,感受他们壮志难酬的苦恼。
师:既然古来圣贤如此之多,何以偏举陈王?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作者所用材料的典型性。在遭遇排挤,抑郁不得志的圣贤中曹植记不得意于乃父,又不见用于乃兄,备受猜忌,此其一;陈王与酒联系较多,此其二。陈王诗才出众,七步诗即为明证,与诗人更加相似,此其三。
师:第二层次的内容是什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气魄?
师: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激愤,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说明:在这一环节中明确什么是感情基调。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感情色彩或氛围。这首诗初读一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占主导地位,确切的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激愤。
(五)体会艺术特色:
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说明: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与他是用夸张手法不无关系,使中多处用了巨额数字以表现豪迈诗情,例如:“一饮三百杯”表现豪爽,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另外还用了想象性夸张,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词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六)拓展迁移:
诗圣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七)再次指名朗诵全诗
说明:学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形象,最后一次的朗读应是再现诗人形象最好的时机。
六、鉴赏要点
1.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一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渲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阶级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附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黄河白发(起兴)悲
金樽千金烹羊宰牛欢(乐)
钟鼓馔玉长醉不醒愤激
马裘美酒狂放
高二语文《将进酒》说课稿 篇2
一、 说“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新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准确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经常性的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作出恰当的评价,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散文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二、 说教材
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诗歌、散文两部分,诗歌、散文各三个单元。诗歌部分,教材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从把握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人生经历、把握作品主旨入手;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从把握诗歌的意境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诗歌声韵的角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代诗歌美妙的音韵,感受作者浓烈的情怀。
三个单元,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在阅读鉴赏中,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感受能力,发展学生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设计的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是极富音韵、情韵、美感的经典之作,是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感最为适用的材料。
因此,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精要语句的玩味、赏析,进而达到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情感世界的目的。
《将进酒》是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作品,单元设计是通过本文的赏析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感受诗歌音韵、情韵、美的意蕴,获得审美的愉悦,获得情感的陶冶,获得思想的提高。
三、 说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赏析指导》和单元教学重点的要求,结合文本的艺术特点,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①掌握诵读的要领:掌握关键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语气,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②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③学会古诗鉴赏的方法:个性化解读文本,写出鉴赏文字。
四、说教法
1、借助《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对作者的介绍,借助课文注释,借助《高中课程新学案》30页“相关链接”的'“背景资料”,了解诗人特定的时期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
2、借助《赏析指导》,借助文后赏析,结合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句式长短的变化、韵脚的转换,学会进入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关键词句的揣摩、赏析、玩味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复杂情感的变化。
4、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师与学生一同诵读,一同写作,品尝下水的快乐。
5、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或默读、朗读、齐读、指名读、品读,或小组研讨,或课堂成果展示,或教师明确,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写作。
五、说教学过程
(一)目标定向,知人论世。
1、导入: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在吟诵诗文时可以说既是歌者,又是舞者;这种独特的诵读方式,是历代文人欣赏经典诗文的一种独特手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绝学。这个单元我们将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通过对《将进酒》学习,学会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品味作品音乐美、音韵美,理解作品的情感。(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①掌握诵读的要领:掌握关键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语气,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②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③学会古诗鉴赏的方法:个性化解读文本,写出鉴赏文字。
3、背景预览。
①学生圈划教材43页注释①,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
②学生阅读《高中课程新学案》30页“相关链接”阅读圈点“背景资料”;
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4页《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第三部分对李白的介绍:“李白并不完全是一个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者……而李白却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不能为富贵利禄而自卑其格,故多苦闷愤激之词。他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轻蔑……他诗中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想像奇特,手法夸张。”
(二)诵读文本,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结合注释、工具书标注重点词语的读音,要读准字音,正确断句,了解关键句子的意思,扫清文句障碍;
2、同桌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读准字音,正确把握节奏、语气;
3、同桌交流《高中课程新学案》30页“知识清单”的题目,教师巡视,纠正明确关键字音。
4、学生朗读:学生纠正朗读错误,教师进一步明确;
5、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易读错的字音,把握节奏,注意断句、停顿;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点关键词语、停顿、重音、语气,体会作者感情。
7、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概括层次要点,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8、小组研讨、小组发言,教师点评。
9、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桌相互检查。
(三)涵咏品读,揣摩探究。
1、学生研读文后赏析文字:结合最后一段的赏析说明,结合具体诗句,圈点诗中句式变化,并进一步诵读全文。
2、学生研读文后赏析文字:结合对诗句赏析,找出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3、小组研讨:诵读要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悲”、“欢”、“乐”、“寂寞”、“愁”),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由“悲”为“欢”,进而“欢畅”、“愤懑”,最后转为“激越”、“超脱”、“旷达”。
4、学生齐读:巩固品读成果。
(四)鉴赏交流,展示成果。
1、教师赏析指导:
《将进酒》感情色彩浓烈,行文气势恢宏。在鉴赏本文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要结合《赏析示例》,在准确把握文本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诗作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作者大笔一挥就有雷霆万钧之势,笔挟天风,墨裹海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极写自然的伟力与永恒;笔锋一转,“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慨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心中不免悲凉。但,诗人性格狂放,消沉在他心中仅是昙花一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也是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第二部分,酒香飘逸、情怀毕露,诗人举杯、豪饮、高歌,心中涌动的是感情的激流:狂放之情,愈变得愤懑、激越。
(2)把握诗作句式长短的变化,韵脚的转换。在诵读中,准确把握声音这种变化,急缓交错,高低回环,进一步加深对诗作情感,对作者特定背景下复杂情感的理解。
(3)诗作比、兴、对仗手法的运用,找出相关诗句,可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鉴赏。
2、学生小组研讨:结合课文背景,讨论文中“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愁”的内涵及产生原因。
3、学生鉴赏成果交流: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有据,就应该予以肯定。
4、创新提高:
教师提示:刚才我们已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内容、作者的情感变化,“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是全诗的主旨,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你对此是如何认识的,请写一段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作要求:应当是课文诗意的再现,可以是自己对原文个性化的解读,自我独创的发挥)
①学生写作,小组交流、评点,典型习作展示。
高二语文《将进酒》说课稿 篇3
导入:
余光中先生在他的一首题为《寻李白》的诗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一生诗酒相依,诗达意,酒传情,为我们留下近千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将进酒》,通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再次感受李白张扬的个性,豪放的气概和他的诗酒人生。
一、一读诗歌:
听录音,正音。
将qiang樽zūn馔zhuàn裘qiú烹pēng恣zì谑xuè
二、二读诗歌:
齐声朗读,注意朗读节奏、感情、停顿、强弱、快慢并思考。
1、谁劝谁喝酒?
2、劝人怎样喝酒?
3、为何劝人这样喝?
(一)、谁劝谁喝酒?
李白劝岑夫子、丹丘生(就是朋友)。客人劝主人喝,李白反客为主。
(二)、他劝人怎样喝?是浅斟慢饮呢,是埋头苦饮呢,还是狂喝痛饮?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狂喝痛饮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三、三读诗歌:
具体指导诵读,你能读出里面的感情吗?注意把握节奏、感情、停顿、强弱、快慢。(合作探究)
(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高潮在“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2)“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一句写于诗人酒兴高涨之时,李白心中兴奋,于是句式缩短,节奏加快,朗读时,节奏应紧凑些。“将”、“莫停”重音,通过语速的变化,将诗人豪饮狂歌时的痛快淋漓、豪迈雄放、快意当前的感觉体现出来。—欢乐、豪放
(三)、自古文人是很雅致的,李白为什么这么狂喝痛饮呢?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与尔同销万古愁
此时李白竟以客人的身份,反客为主,劝主人典当五花马,千金裘以买一醉来销愁,这哪是豪放,简直是狂放。
天性洒脱、不拘礼法、狂放不羁
你能读好这句吗?
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
三、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酒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诗人因何而悲,因何而愁?
哪些诗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愁?(找关键词)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春不再,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1)这种感情借什么来表现的?用了什么手法?这两句该如何朗读?
借黄河的一去不复返喻时光飞逝,头发的“朝青暮白”喻人生短暂。“黄河之水天上来”,波澜壮阔,雄伟壮丽,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诗人的悲愁也如汹涌的黄河水滔滔滚滚、奔涌跌宕不可遏止。(比兴夸张)
古人常用流水比喻时间流逝,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志士惜日短”,看来古往今来大凡有宏伟志向的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时候,无不有此感叹。有人说李白的悲愁是巨人的悲愁,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悲壮
(2)那么你能读出这句中豪迈奔放的气势,以及深沉的悲哀吗?
(二)一番狂饮之后,作者已有八、九分醉意。俗话说“酒后吐真言”,此时李白想起了他的人生经历: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725)—初入长安无功而返(730)—奉诏入京供奉翰林(742)———奸佞当道赐金返还(744)与友畅饮作《将进酒》(752)(此时年过50了)他“怀抱利器而无所用”,他要借酒气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劣行径诗人,因此借劝酒之辞吐露了什么心迹呢?表现了什么感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仕途失意,志不得抒、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愤激之词。
诗人不愿面对现实的`不公,希望长久地醉去来忘掉现实的痛苦,诗人又想到古来圣贤,还举了曹植的例子,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却一生寂寞,得不到重用,诗人为他们而惋惜不平,实际上也是为自己的遭遇而愤慨不平。看来,此“愁”不只李白有,曹植有,古代圣贤有。古代有,那么现在有吗,以后还会有吗。确实是万古愁啊!“万古”使“愁”的内涵显得更为深广,也道出了千百年来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文人志士的共同心声
(1)李白以曹植自况,他对自己的才华自信吗?哪里体现了他的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一方面是“欢乐”“豪放”“自信”另一方面是“悲伤”“愤激”,到底哪种情感才是真实的呢?
“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得意吗?进宫的遭遇是他人生的耻辱。李白乐了没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且”什么意思?“暂且”“姑且”
可见这“为乐”是刻意追求的,刻意营造乐的氛围,内心真正的情感是悲愁的。诗歌中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是主旨情感。
(三)、归纳情感脉络:悲壮—————自信欢乐愤激—————狂放
四、四读诗歌:
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再齐声朗读。
五、拓展延伸:
古人内心苦闷时常借酒销愁、狂歌买醉,联系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当今社会现实,你如何看待“喝酒”这件事(可联系事例阐述)?
六、课堂总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确实能让我们产生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将进酒
李白
劝谁喝朋友悲
劝酒歌怎样喝狂饮欢
因何喝销愁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愤
怀才不遇仕途失意狂
高二语文《将进酒》说课稿 篇4
教学目的: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赏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字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等是俯拾即是,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酒有关的诗歌。
(说明:以上诗歌用多媒体显示,导入语的设计,一是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同时也是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直觉的感受;二是在诗歌的诵读中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初步进入诗境。)
二、解题
1、《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1、本诗背景。
三、朗读课文
四、疏通字词,了解基本意思
五、研究课文
在自由诵读的基础上,思考完成练习二。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归纳要点。
1、本诗的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发展的脉搏作一点具体分析。
明确:本诗初读一二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只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就好象《阿Q正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其内核。
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里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这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诗人写黄河,颇能够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可不同,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这前后二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切四句令人顿生悲意。
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对政治腐败、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
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前二句从空间上放大,后二句从时间上压缩,开篇即给人横空出世之感。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乐”。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这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才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此时他心里应该还盼着会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藁人。”
这一段读来掷地有声,豪气冲天。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钟鼓”二句是诗人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与摈弃,又以古来圣贤与曹植字比叹惋,充满着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段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板书:
悲——乐——愤——狂
愤激
2、思考练习二(2)。
明确:(见教师用书)
六、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阅读《语文读本》李白诗歌
高二语文《将进酒》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重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重点)
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难点)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本文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学生容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欣赏名家诵读 初步感知:
我们这一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吟咏和诵读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体会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欣赏中央电视台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诵。
朗诵的怎么样?感情是不是特别投入?话剧演员濮存昕的朗诵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诵,进一步感知。
三、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通过欣赏名家的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重音、声调等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老师在多媒体上把重音、声调也做了标注。下面请学生结合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过一会找同学展示。
四、分析问题 鉴赏诗歌:
刚才同学读的'很好,但和名家的演绎还是有一些差距,一是因为我们的基本功不如他们,再就是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接下来我们共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
1、谁劝谁喝酒?
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2、为何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
“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3、怎样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的多
“将进酒,杯莫停。”——喝的快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的豪爽
4、《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悲:“君不见,……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5、名句赏析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一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为空间范畴的夸张,后一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这是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作者和曹植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兼以自况。
6、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狂放的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八年来,李白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未变,可是又无用武之地,52岁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这一年,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平之气。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7、豪放飘逸的李白内心为何激愤?天生我材必有用与但愿长醉不愿醒相互矛盾,如何理解?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
李白执着的两种东西是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两者相互矛盾、冲突,使他在外在社会(人类社会)撞得头破血流,内心世界则长期处于矛盾冲突骚动焦虑之中。这也使李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大喜和大悲。正由于内心世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不同情绪总是处于高度碰撞,所以他的情感变化比较大,甚至相互矛盾。
8、小结:
①人物:狂放不羁、豪放洒脱
②语言:奔放直率、浑厚雄壮
③艺术手法
夸张:“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比喻、反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借代:“钟鼓馔玉”
用典:陈王曹植。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激。
④情感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9、当堂背诵
按情感流程分4个小节背诵。
五、结束语: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李白是我们这个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深刻的体现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尽情的谱写出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六、作业:
默写这首诗。
高二语文《将进酒》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
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清句读。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
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明确:悲、欢、愁
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明确: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转眼之间满头的青丝已经变成了满头的白发。
这首诗写于公元752年,据此推算,李白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易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另外,中国古代的文人在面对着永恒的大自然的时候,也经常生出这样一种感慨,尤其是那些有着远大宏伟志向的人,当他们的这种志向不能够得以实现的时候,报国无门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这种人生易老的感慨。从诗经到楚辞,到古诗十九首,再到历代文人墨客都在感慨人生苦短。这个“悲”字,悲的是人生苦短。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
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明确: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③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看看这篇诗文中还有哪里有夸张?
明确:“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④第一句除了运用了夸张之外,我们看看还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先来看一下古人对于 “流水”这一意象常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流水”意象——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总结: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反衬。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比喻。
由江水的永恒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起兴。
⑤这句话和白发有什么关联?
明确:(朝、暮,速度之快,都是极尽夸张的手法),先言黄河再说白发,这种艺术方式我们在《诗经》里面接触过。(比兴)
4、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一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用白话文来说就是——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将进酒,乘大白”那就是必须的了.
③因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和不为金钱所驱使“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豪迈,于是有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举动了。
5、这种欢乐,欢快是发自李白内心的吗?不是。
明确:插入李白的人生经历。
天宝元年(742)当时李白42岁,唐玄宗下诏召李白进京,李白接到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蓬蒿之间,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这次李白只用了十天就到了长安。在这之前李白是进过长安的,因为遇见的是忌能妒才的小人,那次也没有机会得到重用。这次李白到达长安之后,玄宗也并没有给李白安排什么官职,只是让他待诏翰林,是临时、候补的身份。
李白有没有才呢?有才(小故事:一次玄宗携杨贵妃在骊山温泉宫,行乐,玄宗亲自作曲,想要以新词入曲,于是急召李白。当时李白正在酒店里喝得烂醉,但是,被抬进宫中,凉水泼面之后,他顷刻之间就写了十余首诗——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玄宗十分高兴,赞赏有加。)就是这么一个有才的人,在长安呆了两三年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重用,只把他看作词臣,后来玄宗还客客气气的让他卷铺盖回家,把他从长安打发出来了。打发出来之后呢。我们要知道李白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他在东鲁老家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并且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里,在诗里他把长安三年的生活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的呼声。
我们看看这首《将进酒》写于哪一年呢?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这个时候的李白已经是被用无望。胸中郁结很深,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但是内心的深处,仍然还是燃烧着那样的一团火,“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隐含的一个意思就是我有才,但是没有得到重用。这实际上是李白在对酒当歌时的一种自我安慰,一种无奈,或者说是一种气愤。这也足以说明这个欢乐不是发自李白内心深处的。
6、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①翻译这六句话:荣华富贵算不了什么,只愿一醉方休不想事啊。自古圣贤都以饮酒排谴苦闷,他们喝酒喝出了名。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哪,不也是喝酒喝出了名吗?
②“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是李白的.真心话吗?怎么理解?
明确:是仕途的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李白是要借酒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在不满当中,他发出了令人震惊的话“古来圣贤皆寂寞”,圣贤在他眼里面都无所谓了。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到古今,这是他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的总结。其实李白从内心深处是非常尊敬那些圣贤的。因为圣贤,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给了后人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内心是尊敬圣贤的。在这个时候,他内心确确实实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比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明确:这两句在内容上是相同的,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 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什么羡慕饮者?
明确: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些“圣贤”都是抱利器而无所施者,而饮者更是“圣贤”中逃于醉乡的人。这两句,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诗人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决心逃于酒乡。
④“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何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明确: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 将狂豪的曹植与自己相比,自己尽管没有曹植那样的经济条件,但是拼出去卖裘卖马也要和朋友尽情地乐上一回。
7、李白和朋友一直“将进酒,杯莫停”,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但为什么还要“呼儿将出换美酒”?
明确:借酒浇愁
李白这个人是傲岸不屈的,对不对。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他不愿受到统治者的那种束缚,统治者你不重用我,我就“明朝散发弄扁舟去”。他是这样一种要追求个性解放人。所以说,李白的这种感情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一种狂傲的精神就出来了。这是李白的一个性格特点的表现。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你做东的元丹丘为啥说钱不够,经须沽取对君酌,待会儿用我那匹好马,还有价值千金的皮袄去当酒来,与你们一起忘却那亘古不尽的忧愁。
8、《将进酒》这首诗是李白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的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从这一点来说呢,这首诗就是一篇喝酒发牢骚的诗,那么为什么这样一篇喝酒发牢骚的诗能流传千古呢?
明确:通看全诗,本诗紧紧围绕着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什么字?
明确:“愁”
我们学过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把国仇家恨、漂泊之哀融为一体。她的愁自然而然的能流传千古。
而李白这个愁仅仅是酒后发牢骚吗?(不是)
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愁吗?不是。“与尔同销万古愁”
万古什么意思?(古往今来)
那么,古往今来像李白这样的人是个体的还是比较有共性的?
共性的,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那个年代怀才不遇,壮志未酬,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李白的这种愁苦把悲、欢、愤、狂融为一体,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跨越了时间与空间。
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 “万古愁”一语才能表现愁的深广。
9、我们从李白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他的思想里既有积极入世的一面,又有消极避世的一面。
明确:李白自幼接受儒释道各家教育,使李白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10、李白的诗不仅在当时就非常有名,而且后代对他的评价也非常之高。展示一下他人对李白的评价。
①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②贺知章:子,谪仙人也。
③“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拥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寻李白》作为这次对唐代与李白的激情巡礼的结语是再合适不过了。
四、课堂总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高二语文《将进酒》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海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学情分析:
由于本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加之是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朗读这一块,学生大都比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这一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学习诗歌夸张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白不畏权贵,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文人,悲欢离合求一醉,风花雪月寻一醉。
二、解题览诗
1.题目分析。
2.自由读诗。
3.分组读诗
三、分析如何饮酒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李白饮酒时的哪些情态?领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风采?
四、分析为何饮酒
1.“人生得意须尽欢”,因“得意”而欢饮?
2.“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乐”而饮酒?
3.“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留名”而饮酒?
4.古来饮者无数,李白为何偏以曹植为例?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5.据上分析,李白饮酒的原因应该落脚在哪个字上?
6.诗中直接点明情感的字,我们找到了“欢”“乐”“愁”,还有一个字是什么?(悲)李白为何而“悲”?
五、美读课文
1.学生配乐诵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六、小结、作业
附录:本课涉及的诗文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玉壶吟》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行路难其二》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
公子(指魏公子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史记》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字,屋室为挥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世说新语任诞》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晋书刘伶》
高二语文《将进酒》说课稿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
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
(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
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
3、齐读
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
(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
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读出相关的诗句)
点拨:悲——“欢”——愤——狂
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
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三)、深读——读出内心境界
1、引入:话剧《李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江边,一个小孩在吟诵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开玩笑地说:“你还呼儿?!”小孩说,太白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何为“万古愁”啊?小孩问完,周围一片寂然。李白没有回答,只是泪流满面。
虽是无知的童言,却值得我们深思,李白的.这种种矛盾纠结,只能说是李白的一己之悲,一世之愁,为什么说是“万古愁”呢?到底什么是“万古愁”呢?也许我们不能穷尽这个答案,但能不能从诗中找出一二呢?
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来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理想的、对现实不麻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愁。这愁包含了对人生短暂、功名不立、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慨叹。这种愁绪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后的人有,甚至我们身上都有这种愁绪。
还能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吗?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三、课堂小结
李白为诗而生,为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丰富了酒的内涵。唯李白,方显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万丈,在李白的杯中,酒发挥得淋漓尽致,飘香流芳。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诵全诗,穿越时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扬的文字中流淌的万丈豪情,与李白同销万古愁!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再次感受豪迈的风格。
五、附:板书设计
豪迈
六、教学反思(课后待续)
高二语文《将进酒》说课稿 篇9
教学设计:
一、导语: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视权贵如粪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敢于面对生活的大起大落,处涸辙以犹欢,放声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人是谁呢?
二、生:李白。(在大屏幕上显示李白的图片)
师:我们对李白应该是比较熟悉了,从学前班开始我们背诵他的诗歌,现在我们找一行同学对李白做个简介,要求,后面的一位同学对前一位同学说的内容只能补充,不能重复。
师:这位诗人不但被誉为“诗仙”,还被誉为“酒仙”,他不但喜欢喝酒而且还善于劝酒,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劝酒篇《将进酒》(大屏幕显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朗读两到三遍(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很有气势,但光有气势还不行,还得注意朗读的技巧,要注意文本的节奏,停顿,注意行文的轻重缓急,和高低的变化,还应该注意作者情感的变化。这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大屏幕: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声韵)
生:找出诗中的停顿、重音,可以就近两三个人一起商讨。
师:找出你认为把握最好的一处给大家做个展示,其他同学倾听、尝试(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行朗读,并及进给以评价)
生:活动展示,教师评价
师:通过朗读,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李白醉酒后是什么样子呢?
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李白一喝酒就唱歌,有人说李白一喝酒就不愿意醒来,还有人说李白一喝酒就作诗。
师:那李白为什么要唱歌?为什么常醉不愿醒呢?通过这些我们会看到一个个悲的李白,一个欢的李白,一个愤的李白,一个狂的李白。(完成板书)
悲
将李欢
进
酒白愤
狂
师:李白的这些情绪当中当一种情绪是主要的呢?
生:悲愤
师:但悲愤只是他一时的`情绪,绝不是李白生活的主旋律,我们心中的李白永远是豪迈飘逸旷达的。
三、师:不知是李白成名了酒,还是酒成名了李白,总之,李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种生活状态似乎都与酒有关。(出示大屏幕:酒与李白)
屏幕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孤独的时候要喝酒)
屏幕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忧愁的时候要喝酒)
屏幕三: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与朋友相约高兴时有酒)
屏幕四;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作客的时候有酒)
屏幕五: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哭宣城善酿纪叟》
(悼念时还是缺不了酒)
师:来在李白的生命中酒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酒成就了李白辉煌的人生,因此余光中先生说
屏幕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我,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李白的好朋友对李白的才气也大加赞赏
屏幕七;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师:也许是酒助长了李白的豪气,敢让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也因此触怒了权贵,也因此断送了他的政治生涯,好友杜甫对些深感痛惜,也有责备。有诗为证;
屏幕八;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师:不管是李白与酒谁成名了谁,只知道李白与酒相得益彰,酒与李白融成了一体。写一篇周记《酒与李白》
四、齐声背诵《将进酒》
- 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将进酒》说课稿】相关文章:
《将进酒》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选修)03-23
高二语文《将进酒》教学实录09-26
将进酒说课稿11-03
《将进酒》说课稿04-15
《将进酒》获奖说课稿04-21
将进酒说课稿(6篇)11-04
将进酒说课稿6篇11-03
《将进酒》高中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07-24
《将进酒》教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03-26
《将进酒》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