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将进酒》语文教后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将进酒》语文教后反思 1
《将进酒》这首诗是千古名篇,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涵丰富、历久弥新。要想上好这堂课,真的很难。诗歌教学究竟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深知: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所以我看了《百家讲坛》——“诗仙李白”、“诗歌唐朝”,《唐之韵》——“一代诗仙”等视频,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李白。在此基础上我反复揣摩每一句诗、每一个词,把备课的归属点定位在李白的诗歌魅力和人格魅力上。我决定以读为基本线索,重在对诗歌进行理性思考,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诗人的情感。
可以肯定的几点:
1、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教学进度的推进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刻意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环节,而是按学生活动的自然生成来推进课堂,并没有严格的划分各环节的时间。
2、老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因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丧失。老师投入激情去带动学生,用鼓励和赞许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在总结提升阶段,老师的主导地位尤显重要,一句话就有可能成为课堂的亮点。
课堂效果总体上来看还可以,但仍有不少遗憾:
1、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
2、诵读指点不够到位。老师在诵读指导上如蜻蜓点水,如落实到具体词语上,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3、这首诗本应让学生当堂背诵,但由于时间关系,设计的'背诵环节没来得及进行。
总的看来,我个人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备课的过程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从中悟出的很多东西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将进酒》语文教后反思 2
本学期“青年教师教学全过程赛教”高二年级语文组的参赛课题是李白的《将进酒》。
经过认真准备,加之组内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最终如履薄冰地完成了全过程,结果还是比老教师有所欠缺。现结合自身特点和赛前具体准备,反思如下。
其一,教教材、教别人和教自己之间的关系。
教教材是照本宣科,教别人是不加取舍,教自己是夜郎自大。所以要讲三者结合起来。因此,我一方面认真阅读《将进酒》和李白的其他作品形成自己的第一认识,一方面在网上占有大量前人的资料,另一方面深入钻研教材教参和考试相关的标准,从而试图将三者结合起来,以便形成壹加壹加壹大于三的'效果。
其二,吸取借鉴其他老师教学长处的问题。
一是要拿来,勇于向别人学习。二是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尽量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切莫东施效颦,甚或邯郸学步,忘了自身。
此次讲课因为安排靠前的缘故,等后来听了很多老师的《将进酒》,想要改进已经无力回天了,只好留到下一届了--这种教学上的遗憾也是一种催我上进的力量。活到老,学到老。
其三,教师人格感染学生的问题。
语文老师文人气质会更多一些,往往与当下社会或格格不入或超然物外。只有在课堂上,我们的人格才会往古今来地宣泄而出。这次的《将进酒》教学我就借机进行了一次“不平则鸣”的古今中外大探讨,为此还专门将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内容实录为一片杂文,收获颇丰;学生也从中跳出树木见森林,了解了李白此诗的深刻含义。
只不过有一个度的问题:太过,则远离生活,书生意气太浓,难以说服学生。太浅,怕又口号式的宣讲,简单道理的重复,不能服众。这个还要未来进一步探讨。
最后,是“一课一得”的问题。
先要反思学生上了我这节《将进酒》有什么收获的问题。不求多,不求泛,不求虚,不求假。
再要反思“教学反思”的反思的问题。仍旧是求真务实,不空话套话;认认真真,不宽泛堆砌。
一课一得,一次一得。鉴定扎实,一步一个脚印。这就是《将进酒》这节课的反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云天。
《将进酒》语文教后反思 3
3月我校青年教师教学全过程大赛开始,高二语文组讲授内容是《将进酒》我经过精心准备,按计划进行了课堂教学,讲完后,我认真听取了组长徐老师和其他听课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再加上我自己对课堂的反思,现写下我的感受。
一、反思教学流程
《将进酒》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在《将进酒》的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诵读为主线,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理出文章的情感脉络。进一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隐含情感。另外李白狂放的性格特点很突出,他的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感情,可读性非常强,在朗诵中领悟诗人情感,在领悟情感的基础上再诵读。在整堂课中,我根据诗人的情感变化设置了五块内容:
1、通过诵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最初的悲的情感。
2、引导学生把握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悲壮转成欢乐,品读出诗歌的感情变化 。
3、引导学生品读诗意转换处:“岑夫子,丹丘生,……”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乐转为激愤。
4、通过诵读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激愤到狂放。
5、最后作者有从激愤到万古愁,感情发生了第四次变化。并设置了三在问题:问题一:李白的悲是一种怎样的.悲?问题二:诗人为什么会产生“但愿长醉不愿醒”的想法?问题三:他们 “愁”的究竟是什么?李白的愁为什么会是愁“万古”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体会情感,在理解情感后再进行诵读。本课的教学流程就是以情感为切入点,感受李白的四次情感变化抓住主情感“悲”从而对诗中的关键性语句作出深入全面分析。
二、反思教学效果
可以感受到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情感分析还是词句理解,学生都可以较深入的依据文人所特有的情结来把握住李白的悲。特别是在教学的最后十分钟,我让学生自己对诗中的语句进行理解鉴赏的时候,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回答言之有据,理解透彻。
三、反思不足
1、创新意识不够
讲解过程中,不自觉的局限在常规思维中,不能从新的角度来着手讲解,跳不出常规思维,只能是一堂中规中矩的讲授。在研读教材和理解文章时自己独立思维受到限制,教学的个性化没有体现出来。
2、及时评价不足
学生在回答问题后,由于急于找寻正确答案,迫不及待的叫下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没有及时对上一名学生回答的问题纠正或是相应的引导,这样导致学生在回答完问题是不明确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这种及时表扬和及时纠正的课堂疏忽是我教学的不足,以后应该及时的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让学生尽快的明确方向,理清思维,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
- 相关推荐
【《将进酒》语文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将进酒》教学反思06-08
【集合】《将进酒》教学反思06-11
《将进酒》教学设计与反思04-15
《将进酒》教学反思心得05-31
《将进酒》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10-24
《将进酒》教学反思9篇(必备)06-10
《将进酒》04-13
将进酒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