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及反思

2020-08-2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看你们从中能联想到什么?

  (教师播放《送别》曲)

  生倾听

  师: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想到了什么?

  生:悲伤、难过······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离与相聚切割又弥合着漫漫人生。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不仅有歌唱离别,更有很多诗咏离别。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极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刚刚听了歌曲时的感受。

  指名读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生:李白送孟浩然。

  在黄鹤楼送。

  师:出示黄鹤楼图片,你对黄鹤楼又有哪些了解呢?

  出示崔诗《黄鹤楼》。

  生:送往广陵,即扬州。

  师:题目告诉我们的这些,远远不能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我们必须先走近文本。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这首诗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先自由放声朗读几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生自由读诗。

  指名读。

  师:读通诗句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理解诗句的意思,进而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三部曲。

  板书: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

  师: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老师想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来明诗意,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开始学习之前,老师要给大家两个友情提示,谁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友情提示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说对前两句的理解?

  生:讲诗句意思。

  师:“故人”指谁?为什么李白称孟浩然为“故人”?谁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故事?

  生:故人指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的好朋友,也是老师,是兄长。

  师:出示李白诗《赠孟浩然》,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此时他常往来于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师:为什么说是“西辞”?什么叫“下扬州”呢?

  师画出地理位置图,帮助学生理解

  古人有诗云: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见长江水是自西向东流的。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也就是上游,从江上走想必一定是顺流而下了,所以用了这个字,也因此在第一句中用到了“西辞”。

  师:这两句还告诉我们什么?

  生:送别的时间:烟花三月

  师: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

  出示课件(江南三月的图片)这是怎样的烟花三月?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生:鸟语花香、花红柳绿、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古人又是怎样用诗句描绘这烟花三月的呢?

  生:苏轼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高鼎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杜牧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烟花三月吗?

  生:三月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

  师:为什么叫烟花三月呢?烟指什么?

  生:水面上淡淡的雾,还有蒙蒙的细雨。

  师:烟花三月的景美,你们的语言也很美。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两句诗读得也很美呢?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读所感,江南的三月,是最有诗情画意的季节,在样美好的季节,本该携友同游。可诗人面对的,却是与老友的离别。黄鹤楼上,李白紧紧拉着孟浩然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他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

  生:孟兄啊,你一路多保重。

  孟浩然,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孟兄,到了扬州,你要照顾好自己。

  ······

  师:一对好友执手相看泪眼,万千话语,道不尽依依惜别之情。不忍别,终须别,孟浩然终于踏上了船,只留下李白一人独倚高楼,望断天涯。站在黄鹤楼上,李白看到了什么呢?

  生:那只船越走越远,逐渐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师:黄鹤楼号称天下第一名楼,加上此时正值烟花三月,长江上应当是船只如云,游人如织,为何李白看见的只是一叶孤帆呢?

  生:因为李白到这里是送孟浩然的,他心里只想着孟浩然,不想让孟浩然走。

  师: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黄鹤楼”啊。诗人眼中所望,心中所想,只有那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一叶孤舟。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李白的内心,会腾着怎样的情感呢?

  生:难过、不舍、悲伤······

  师:你能用朗读表现李白的心情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好朋友的船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天边,可李白依旧久久地伫立在江边不肯离去,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课件出示:

  说话练习:李白站在江边,往事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 );他们曾经一同( );他们曾经一同( ),这是多么欢乐的时光!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一同( );再也不能一同( );再也不能一同( )。

  生:他们曾经一同吃饭,一同睡觉,一同读书,一同聊天,一同饮酒,一同学习,一同写诗······

  师:谁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有黄鹤楼为证,长江水为凭。谁能用朗读来表达李白对孟浩然的深情厚谊?

  让我们和李白一起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吧!

  生:齐读。

  全体女生起立,让我们用女孩子的温柔来送送孟浩然。

  女生:齐读。

  全体男生起立,让我们用男孩子的豪情来送送孟浩然。

  男生:齐读。

  师:同学们,送别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即使一样的送别,也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无论送别的方式如何,表达的都是朋友间的情谊。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而对于我们,友情是什么呢?这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

  师:下节课,我们来交流搜集到的送别诗。下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阔大深远的意境。这是唐代时期非常盛行的送别诗中的佳作,读来很有韵味。上这节课前,我的本意是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希望学生能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画面,并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于是,在教学设置上,我从题目入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发生的背景、体会烟花三月的美景、感受诗人李白的难过和对友情的珍重并进行感情朗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比较高。本诗中“烟花”一词是学生感悟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一组图片进行感性认识,再让学生用优美的词来表现三月的美丽,再过渡到描写春天的诗句,不但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还训练了语言,促使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并使之得以活化。在理解后两行诗时,抓住“孤帆”设疑:“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为什么只见孤帆? 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用三个带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感受,理解,领悟。最后设计引语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李白的恋恋不舍传递给远方的孟浩然,让他们的友情天长地久,引领学生达到情同身受的意境。在课堂上,我本着充分相信学生,努力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机会,争取使学生都“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

  有人说:诗歌是无声的音乐。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享受古诗的韵律美,画面美以及整体美,以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要使学生披文以入情,教师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披文入境,进而入情。在 “悟诗情”教学环节时我让学生先理解诗句再语言引导,通过移情,换位思考:“你会对即将离开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学生的情感体验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音乐渲染,感情朗读,课堂上流淌的是诗意的语言,涌动的是真实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维的火花。

  除了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在课下我还布置学生收集了一些送别诗,这样不仅增加诵读积累的数量,也是一种初步的对比学习,激发并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当然,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在教学“烟花三月”时,导的时机把握得不够准确,没能真正使学生入情入境。另外,在备课时,我忽略了中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高估了他们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出示的拓展资料偏难,学生难以理解。在理解诗句的环节上也没能给学生充分的参考资料,光依靠课本上的那些东西,对学生来讲确实困难。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在课前充分地备好学生,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样课堂教学会顺畅得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及反思】相关文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11-1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及反思06-1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11-2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09-2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反思09-12

《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12-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06-1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听课反思范文08-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后反思范文12-1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反思09-0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