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晴雯之死

2023-08-10 红楼梦

  在《红楼梦》里,晴雯虽然是一个小人物,她的生死却又有着很深的含义。客观上说,晴雯存在的一天,也意味着贾宝玉真正快乐的时代。而晴雯死后,贾宝玉的欢乐就开始渐行渐远了。同时也标志着贾府这艘大船,彻底地开始了它的沉没之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事件介绍

  自曹老先生一提笔,晴雯便注定了被人害死的命运。

  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袭人是宝钗的影子。宝钗与黛玉争夺正房的位置。影子们争夺房里人的集团。所以,袭人与晴雯必须有一个出去。若是没有袭人,晴雯仍免不了一死。宝钗未必能容她留在宝玉的身边。若换成黛玉,亦未必能相容。黛,晴两人皆爱弄小性,耍脾气,终久难免生隙。疲于周旋后的宝玉只会选择黛玉,而非睛雯。所以,睛雯自一出场,便已注定了死于非命的结局。

  晴雯以她娇好的面容高挑的身材赢得了贾母的青眯。自小就放在宝玉的房里,只未显形。是以,睛雯便以为终久会在一起。终身有定,未免骄傲大意些。然袭人则不同,贾母放她在宝玉房里,只是因为宝玉无竭力尽忠之人,让她过来服侍宝玉的。手里只有一副小碎牌的她,若想取晴雯而代之,便函只能小心翼翼的集零为整等待时机。

  第六回当中,一当宝玉说至警幻所授支雨之事,便只羞得掩面伏身而笑。宝玉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与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念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这强字当作强烈要求之解。而宝玉所说云雨,若换成晴雯一等人,定当啐面而去。而袭人则不同,连逗带引与宝玉偷试一番。以身相许,取得了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的满意结果,袭人并未满足。

  在黛玉与宝钗两人之中。袭人毅然选择了宝钗。宝钗进有王夫人,退有薛姨妈。无论事态如何发展,已足以立于不败之地!自此凡有宝钗出场的地方,袭人便刻意引起宝钗的注意,又不动声色。更在背后拉拢宝钗,充当卧底和眼线。

  继而向王夫人多次告密,让王夫人另眼相待。打下了一片天地。平时一言一行更时时注意,取得了贤慧的良名儿。而就在袭人集零为整的时候,睛雯不但丝毫无觉,一任袭人做作,平时更与宝玉耍小性弄脾气。锋芒毕露,招得一些人牙根痒痒。

  2、事情由来

  事情始发于三十一回,睛雯因袭人挨了一脚,兔伤狐悲,为袭人抱不平,向宝玉耍性子,不料与袭人起了口角,讥讽袭人:“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

  若只说后一句也就罢了,不妨连宝玉袭人的秘事也说了出来,这可就犯了袭人的大忌。便在此时袭人下了狠心,要除掉晴雯。孰料一并连宝玉也得罪了。宝玉气不过便要撵她。袭人趁势作好。跪下来求宝玉。让袭人与宝玉连成了统一战线。实乃不智。

  休说宝玉不爱睛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便是证明,尽管这里面带有讨好求欢之意,亦不掩宝玉之情。晴雯非但不从宝玉,更能碧痕打发宝玉洗澡的事也说出来,所幸宝玉并未计较。可谁又能保证碧痕不会计较呢。又持宠撒娇,撕了麝月的扇子,麝月当面不好发作,心底里岂有不恨的!

  尽管睛雯拒绝与宝玉同浴,亦不做些暧昧之事;但晴雯并非不爱宝玉。病晴雯勇补金雀裘一回,便把晴雯爱之深描写的淋漓尽致。事后人们嘲笑,晴雯只不言语一味傻笑,其心之意不言而明。

  然风流灵巧招人怨,终不免寿夭多因毁谤生。七十七回里俏晴雯撵出大观园,香魂归地府。至于原因,老先生并未多写,只一句:“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

  王善保家的与晴雯窨有何不解深仇。非将她置于死地?!亦本处有人中的那人系谁?!看官自然明白。老先生也没多写。

  宝玉房中诸人,一般样打闹嘻笑,为何偏偏只去了睛雯芳官四儿几人?!袭人麝月秋纹非但纹丝未动,更能半句未提,岂不有些蹊跷?!别人不说,袭人更与宝玉做下那等越礼之事,亦只字未提。显然,晴雯并未说出。晴雯不说去,麝,秋两人更不会说去,若说了,今出去的未必就仅只三人了。可恨袭人待晴雯出去之后又送衣物钱财——非她意愿,只因素日里是挂了招牌的贤良名儿,更因去了这五停人,别人不疑她,亦难免有些瓜葛,只得花些钱财,收买些人心,压伏些口声。又猫哭耗子劝慰宝玉:等太太气清了,再求老太太,慢慢的叫进来也不难!做的这些亦只能哄哄宝玉,焉能瞒得了众人。况宝玉也未必哄得了。

  莫道宝玉无情,宝玉终究去看了晴雯,又做了诔文。宝玉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虽说有贾母疼爱,然终是一个弱柔公子,平日里都没几分阳刚,又能做些什么呢?!

  晴雯一出园子,便躺在床上了。所幸宝玉及时来瞧。一见宝玉便后悔了好些,又说:“竟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为何了!”换了袄儿,送了指甲,又哭道:“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像还在怡红院一样了!”

  狭窄漆黑的棺材,永远的沉寂与热闹繁华的怡红院,欢声笑语形成鲜明对比。只些一句,往昔一切便复又涌上心头。历历在目!各位,我不流泪?!我能不流泪?!

  五更后,晴雯便去了。香消玉陨。去时,仍不忘来看看宝玉。仍和平时一样,从外面进来,笑道:“你们好生过罢,我从此就虽过了”论理,晴雯是该哭的;该恨的!然她未恨,也未哭。反笑着。这笑背后。窨她独自吞了多少泪水,只有她自个儿明白!

  3、死亡原因

  自身原因

  雪芹先生无疑是钟爱晴雯的,这从晴雯那好得出奇的判词,以及晴雯越过袭人排在了十二钗又副册之首,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然而,雪芹先生并没有将晴雯描写成一个完美的女子,先生笔下的晴雯,是个有血有肉,亮点与缺点并存的丰满人物。

  晴雯是大观园中公认的美人,先生虽没有正面描述过她的样貌,但从旁人的言语中,我们有初步的印象,她长着“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

  然而,也正是因为她的美丽,使她自恃过高,得意忘形地忘了自己的身份,她只不过是大观园中一个地位低下的丫鬟,却虚妄地追求着一种不切实际的平等。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荣国府,她的这种反叛精神,必将遭到统治阶级残酷的镇压。

  晴雯的灵巧也是众所周知的,多少能工巧匠都无法织补的雀金裘,她在病中就从容的补好了。连贾母都说“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甚至于百般厌恶她的王夫人都不得不承认“他色色比人强”。

  然而,心灵手巧的她却不屑于以自己的“风流灵巧”去博取封建统治阶级的赞许。她懒,并不是因为她不想做,而是因为她不愿以一个奴隶的身份去做。她只是希望站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以一个人的身份,为着自己的心而做,所以,就有了病补雀金裘。但是,她这种单纯的愿望,在封建势力奴役下的大观园里,无法得到共鸣,孤立无援的她,必然只能走向死亡。

  晴雯的性格一直也是人们争论的主题,爱晴者称其为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毁晴者称其掐尖要强,尖酸刻薄。

  我认为,首先必须肯定,晴雯是纯洁的,她并没有象王夫人所说的那样“妖精似的”勾引宝玉,也没有象袭人那样奴颜婢膝地去钻营宝玉姨娘的地位。言语尖刻确有其事,但又都事出有因。因为她纯洁,所以她痛恨坠儿的盗窃行为;因为她自尊,所以她鄙视袭人之流安于甚至乐于做奴隶的本性;因为她天真无邪,所以她厌恶蠢奴悍妇的争权夺利,惟利是图。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晴雯那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个性,最终招致了封建卫道者的诽谤污蔑,从而断送了她美丽青春的生命。

  社会因素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巨作,封建望族荣国府的兴衰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晴雯的死,从小方面看,是遭到小人诽谤中伤;从大方面来讲,则是封建残余势力对反抗者的铁血镇压。

  导致晴雯被撵的直接原因,是傻丫头误拾绣春囊,王夫人在王善保家的挑唆下检抄大观园。如果没有发生检抄大观园事件,王夫人也许就不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那么晴雯或许就可以拖延一段时日,即使最终无法逃脱被撵的命运,也至少不会死。

  然而,检抄大观园却必然发生,这是封建没落贵族在社会现实面前作的最后挣扎。在封建社会风雨飘摇的末世,王夫人等所代表的封建遗老们个个自危,企图以肃清家族内部的反抗势力,来遏制被统治阶级的日益壮大。

  在那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有着鲜明反抗意识的晴雯必然首当其冲地成为统治阶级迫害的对象。

  宝玉的责任

  晴雯的死,贾宝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王夫人之所以驱逐晴雯,是因为她认为“好好的宝玉”“被这蹄子勾引坏了”。为什么她会认为宝玉被勾引坏了呢?很大程度上在于她对宝玉叛逆行为的不解与恐慌。封建贵公子出身的宝玉,不喜读书,不达事务,不懂人情世故,只喜在内帏厮混,这在封建卫道者王夫人眼中,无疑是一个封建势力的反叛形象。但是,宝玉毕竟是她唯一的儿子,也是她权利地位的倚靠,她无法理解宝玉的反常行为,又没有能力阻止宝玉的反叛举动。病急乱投医的她,只能从客观上寻找原因,将责任归咎于宝玉所钟爱的丫鬟们身上。

  如果晴雯不是宝玉的丫鬟,或者宝玉能够按照封建家长的行为准则一心巴结正道的话,那么,晴雯又何至于落得被逐而亡的悲惨下场。

  权力斗争牺牲品

  贾母是荣国府中的最高权威,而王夫人却是荣国府里的实际掌权者。恪守封建礼教的王夫人在绝大多数场合,都与贾母的意志保持着一致。然而,在宝二奶奶的选择上,贾母和王夫人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以雪芹先生未完稿的前八十回为准绳)。贾母主张将自己素来疼爱的外孙女黛玉作为宝二奶奶的最佳人选,而王夫人则有心让自己的外甥女宝钗做自己的儿媳妇,以此来巩固王姓家族在贾府的地位。

  在封建礼教的虚伪面具下,王夫人既不能违背贾母的意愿,又无法对身为小姐的黛玉进行直接的打击。于是,作为黛玉影子的晴雯,就很自然的成为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贾母因素喜晴雯伶俐,“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而将她放在了宝玉房里,意思就是以后让晴雯做宝玉的侍妾。对于这一点,王夫人未必全然不知。然而,王夫人却因为晴雯“眉眼又有些象林妹妹”而“很看不上这浪样儿”。

  对于黛玉,王夫人或许还碍于舅母的身份而不敢轻举妄动;而对于晴雯,王夫人则毫无顾虑地对其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王夫人如此声势浩大地驱逐晴雯,正是向贾母隐晦地表明自己远黛近钗的坚定决心。在这场宝二奶奶的争夺战中,黛玉最终为何失利我们不得而知,而晴雯的冤死却很明显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虽然,封建社会里的女子,身体娇弱也是事实,晴雯感受风寒,一时间就病倒了。但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在贾宝玉的精心呵护下,还是曾慢慢好了起来。

  只是中途又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贾宝玉把雀金裘给烧了个洞,为了免受贾母的责骂,病中未愈的晴雯,勉力强撑着给贾宝玉“勇补雀金裘”,随即病情又加重了。

  这个过程看上去似乎就是在说明晴雯为了讨贾宝玉的欢心,或者说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而付出。但更深层次的含义,难道不是说晴雯的“针线活第一”其实也是一种负担吗?

  就像现在的职场上,庸碌之辈或许会被同事看不起,但优秀的人才,总是在关键时刻被托付重任,一旦成功了,有的可能能够获得暂时的赞赏,但更多情况则是依旧被高高挂起。

  这是那些优秀人才的悲哀,难道不也是管理者的失职吗?晴雯的遭遇,不正是这个模板吗?

  晴雯的管理者、或者说主人就是贾宝玉,贾宝玉有难(雀金裘坏了),下属晴雯为上司分忧解难,从而加重病情。

  晴雯所获得的,只是贾宝玉表面上的“更加宠爱”。但贾宝玉对晴雯的宠爱到底有多少分量?王夫人将晴雯逐出,贾宝玉说过半个不字吗?晴雯病重病危,贾宝玉虽然前去探望,所做的并不是想着如何去为晴雯续命,反倒是一些虚头巴脑的“互换贴身衣服”。

  作为一个病人,尤其是晴雯这样娇弱的女子,感受风寒之后病危,再“换贴身衣服”本来就是一个很不好的行为。我们也足可认为,贾宝玉夜探晴雯,何尝不是一种“催命符”?

  再者还有一个比较隐晦的原因,那就是晴雯其实已经有“自绝于世”之心,或者说得更简单点,那就是自己已经彻底放弃、只求一死。

  为什么说晴雯已经绝望?

  在现实世界里,晴雯无父无母,唯有一个姑舅表哥多浑虫,也就是有那么一个名义亲人而已。一直以来,支撑晴雯那么倔强、那么有个性的唯一信念,就是能依靠在贾宝玉身边。

  这个信念并不卑微,更不可耻。对于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女婢而言,这是晴雯唯一能脱离苦海的路径。

  而这个信念,就在被王夫人将她逐出之时毁于一旦。

  离开了贾府、离开了贾宝玉,这个世界对晴雯而言夫复何欢?她所能看到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黑暗,而那种庸俗地如多浑虫、灯姑娘般的生活,对“心比天高”的晴雯来说,简直就是生不如死。

  可以说,晴雯一心求死,和黛玉“不教污淖浊掉渠沟”是完全一样的。

  这也就是贾宝玉在夜探晴雯时,见到她已经“多日水米未沾”之故。

  其实见到贾宝玉来了,那一瞬间似乎也激发起了晴雯内心深处的一丝求生欲,所以才让贾宝玉倒茶给她喝。还是一个粗陶大碗,充满了油膻之气,贾宝玉反复洗了好几遍才倒水给她。

  可接下来所发生的,贾宝玉并没有给晴雯带来任何好消息,无非就是殷殷问好而已。

  但对这个时候的晴雯来说,任何问候语安慰都已经无济于事,因为她所求的本来就只是能留在贾宝玉身边。

  如今正主儿贾宝玉就在眼前,晴雯内心所冀一丁点也没有出现。唯一能见到的,就是两人“泪眼相向”而已。

  这一切,都注定导致晴雯更加坚定速死之心。

  所以,贾宝玉走了的当晚,晴雯就死了,临死之前口里叫唤的只是自己的娘亲。这一切,难道还不能说明,贾宝玉才是导致晴雯之死的根本原因吗?

  • 相关推荐

【红楼梦晴雯之死】相关文章:

晴雯之死简析07-27

红楼梦晴雯人物分析07-26

《红楼梦》之晴雯命运12-13

《红楼梦》袭人晴雯各自人物特点09-01

《红楼梦》中的丫鬟之死03-30

红楼梦贾元春之死04-25

李商隐《晚晴》11-18

杜甫《晴》阅读答案08-23

李商隐《晚晴》赏析11-18

《晚晴》的古诗鉴赏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