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路六侍御入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阅读鉴赏:《送路六侍御入朝》,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
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
生憎柳絮白于棉。
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
鉴赏
这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762年,杜甫因徐知道在成都叛变,避乱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763年正月,唐军收复幽燕,史朝义自缢身亡。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已经激化了的各类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动荡的时局并未因此而真正平息。曾经因胜利而一度在杜甫心底燃起的欢快的火花,很快就破灭了。这首诗也是借聚散离合之情,抒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的。
从诗的开头一句看,路六侍御应是杜甫儿时旧友。
作此诗时,杜甫五十一岁,四十年前,他们都十岁左右,正是竹马童年。诗人以“童稚情亲四十年”真实地表现出童年伙伴那种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四十年”,在这里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并不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淡忘。
正因为如此,下句说,“中间消息两茫然”。在兵荒马乱、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想知道他的消息而又无从问讯,故有“茫然”之感。而这种心情,两人是相同的,故曰“两茫然”。一别四十年,那能想到现在的重新会合?因此说“忽漫相逢”。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故交叙旧之日,即离筵饯别之时。“忽漫相逢是别筵”。在“相逢”和“别筵”之间加上—“是”字,使相聚的欢娱,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笔力千钧,直透纸背。
从过去到现在,聚散离合是这样的迷离莫测;从现在推想将来,又将如何呢?诗人把感慨集中地融洽在“更为后会知何地”这句话里。这是全诗的主旨。
它包涵有下列两重意思:
路六侍御这次离开梓州,回到长安去做官,自然勾起杜甫满腹心事。他设想倘若今后和路再度相会,这地点又将在哪里?自己能不能够也被召还朝?从自身坎坷的生活历程,从这次与路的聚散离合,他懂得了乱世人生,有如飘蓬泛梗,一切都难以预料。这是就空间而言的。从时间方面来说,过去的分别,一别就是四十年;别时彼此都在童年,如今俱入老境。人生几何?“更为后会”,实际上是不大可能的。诗人没有直说后会无期,而是采用诘问语,以咏叹出之,以表现向往之切、感慨之深。
前四句写送别之情,由过去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本身有个时间的层次。诗从“童稚情亲”依次写来,写到四十年来,“中间消息两茫然”,不接着写现在的相逢和送别,而突然插入“更为后会知何地”。乍读时,恍如天外奇峰,劈空飞来,煞星突兀。
但仔细体味,则“更为后会”,就已暗含了下文的“忽漫相逢”。因为没有现在的“忽漫相逢”,是不可能想到将来的“更为后会”的。这句对上句来说,是突接。
这样的突接,能掀起波澜,把感伤离乱的情怀,表现得沉郁苍凉、百感交集。就下文来说,这是在一联之内的逆挽,这样的逆挽化板滞为飞动,使得全诗神完气足,精彩四溢。
诗的后四句写景,这景物描写,全是从上文的“别筵”生发出来的。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亦正是“别筵”的眼前风光。“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是“不分”,“生憎”,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所以“触忤愁人”,则是因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对景伤情的缘故。一气运转,跌宕起伏;而其语言措注,脉落贯输,则又丝丝入扣,于宏大中见精细。
注释
⑴路六侍御:杜甫友人,生平不可详考。
⑵童稚:儿童,小孩。四十:一作“三十”。
⑶后会:后相会。
⑷忽漫:忽而,偶然。别筵(yán):饯别的筵席。
⑸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一说不料。一作“不忿”。
⑹生憎:犹言偏憎、最憎的意思。于:一作“如”。
⑺剑南:剑南道,唐朝置,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无赖:无聊。谓情绪因无依托而烦闷。
⑻触忤(wǔ):冒犯。
译文
与儿时旧友分别了四十年,此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时间是这样久,谁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会合?
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
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
我恼怒剑南的春色无赖,是因为它冒犯了我这个愁人;而它之所以冒犯了我,是由于我和朋友后会无期,离怀难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前一年,杜甫因徐知道在成都叛变,避乱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这年正月,唐军收复幽燕,史朝义自缢身死。延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已经激化了的各类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动乱不宁的时局并未因此而真正平息。曾经因胜利而一度在杜甫心底燃起的欢快的火花,“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畅想,很快就破灭了。当时,杜甫有一些朋友由梓州回长安,他作诗送行,说道:“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帝乡愁绪外,春色泪痕边。”(《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自伤留滞,情见于词。此诗送别童年老友,也是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的。
名家点评
范晞文:“不分桃花红似锦”,“惜君只欲苦死留”……一皆化俗为雅,灵丹点铁矣。(《对床夜语》)
王嗣奭:四十年相知,后会不可期,而相逢即别,真不可堪,写得曲折条达。“桃花”“柳絮”,寻常景物,句头添两虚字,桃柳遂为我用。(《杜臆》)
金圣叹:别四十年而得会,会却是“别筵”,奇绝事。于“四十年”前插“童稚情亲”,于今日后插“更为后会”字,奇绝笔。“桃花红胜锦,柳絮白于绵”,岂复成诗?诗在“不忿”、“生憎”字。加四俗字,便成佳笔。固知文贵章法。(《杜诗解》)
吴乔:“童稚情亲”篇,只前二联,诗意已足,后二联无意,以兴完之。义山《蜀中离席》诗,正仿此篇之体。(《围炉诗话》)
吴乔:(少陵七律)更有异体如“童稚情亲”篇,只须前半首,诗意已完,后四句以兴足之。去后四句,于义不缺;然不可以其无意而竟去之者,如画之有空纸,不可以其无树石人物而竟占之也。(《答万季野诗问》)
何焯:结句得体存味。先起“别”字,屈折有力(“更为后会”句下)。(《义门读书记》)
查慎行:第四句方入题,何等缠绵委婉!(《初白庵诗评》)
仇兆鳌:朱瀚曰:始而相亲,继而相隔,忽而相逢,俄而相别,此一定步骤也。能反复照应,便觉神彩飞动。及细按之:“后会”无期,应“消息茫然”;“忽漫相逢”,应“重雅情亲”;“无赖”,即花“锦”絮“绵”;“触忤”,即“不分”“生憎”。脉理之精密如此。(《杜诗详注》)
杨伦:王元美曰:(七律)句法有直下者,有倒插者。倒插最难,非老杜不能也。李石:一气滚注,只如说话,而浑成不可及。无限曲折,正以倒插入妙(“更为后会”二句下)。(《杜诗镜铨》)
谭宗:忽倒提一句,以出“送”义,有势得情,此虽运笔之妙,而构思不足以副之,何可得也!(《近体秋阳》)
李锳:第三句插入“后会”,再转到“别筵”,便觉活脱流转,化尽板滞之气。(《诗法易简录》)
纪昀:五、六究非雅音,七句承五、六来。(《瀛奎律髓汇评》)
许印芳:中四句皆用虚字装头,亦是一病。(《瀛奎律髓汇评》)
高步瀛:吴曰:起四句几跌几断,第三句倒插一语尤奇。四句入题有神。五、六以下尤为凌空倒影之笔。“桃花”、“柳絮”皆色也,“不忿”、“生憎”皆写愁也。五、六、七三句转为第八句,铺写作势,而皆突兀不平。第四句一露“别筵”,旋即撇开,至末始倒煞“酒边”、“愁人”等字,神光离合,极排阖纵横之妙。杜公七律所以横绝古今,专在离奇变化,如此等篇,尤宜寻讨。(《唐宋诗举要》)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 相关推荐
【古诗词阅读鉴赏:《送路六侍御入朝》】相关文章:
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7-12
《送李侍御赴安西》古诗词鉴赏06-07
王昌龄《送柴侍御》全文及鉴赏07-26
《入朝洛堤步月》古诗词鉴赏04-02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全文及鉴赏07-16
李白《寄崔侍御》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8-01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全文及鉴赏07-29
韦应物《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阅读答案01-19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鉴赏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