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2022-04-15 古诗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欢迎大家阅读!

  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篇1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翻译】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鉴赏】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篇2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

  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⑤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⑥狭: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违:违背。

  赏析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但是作者仍不辞劳苦,继续坚持下去,正像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所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本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合盘现出。

  在本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篇3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赏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五首诗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又名潜,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当时社会,风气污浊,很多人为了做官不择手段。陶渊明也做了几年小官,可是他却不能忍受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毅然选择了退出官场,归隐田园。所以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这首诗正是田园诗的代表。

  首先,从诗歌的语言方面看来,这首诗歌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修饰,短短四句话,不过四十个字却将描绘出了一幅平静恬淡却不失美丽动人的农家生活图:南山下有我种下的豆苗,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夜晚顶着一轮圆月带着出头归来。乡间道路狭长,路旁草木长的郁郁葱葱,以致衣服也被露水沾湿。只是衣服沾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要辜负了我的这片心意。而且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极为平常的“豆苗,南山,小路,杂草,夕露……”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却勾勒出了一幅恬淡优美,清新可人的图画,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眼前,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让人悠然神往。简明扼要,朴实无华的语言,虽然显得十分的“拙劣”,却真实的反应出了农家生活的恬淡与美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全诗突出一个“拙”字,陶渊明不善农作,所以有了“草盛豆苗稀”的景象,但能得归隐躬耕,其意趣正从中得来,言语之中透露着对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意与享受,自得之意,溢于诗外。

  其次,从此诗的结构方面来看,也可以领会到诗人的“匠心”。这首诗简短精小,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其中的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时间顺序上,前三句诗作者由早上写到傍晚,描绘了一整天的生活——除草。简单的勾勒,反应出作者生活的简朴清雅,轻松自由。给人平静安详的感觉,好似这就是一个不被任何人,任何事物,任何力量打扰的世界。而最后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便是整首诗的总结,诗人认为衣服弄湿了并不可惜,只希望豆苗可以长得很好,不要辜负了诗人这一天的劳作。正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却让整首诗的主旨得到突出升华,诗人的”愿“不仅仅是简单的希望豆苗可以生长得好,更深的却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无线热爱,以及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之”愿”。

  再次,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也十分具有特色。比如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句诗,”,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在宁静的夜空中与之相伴,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此时,人,月,自然环境显得那样和谐,诗人通过艺术的手法描绘出一种崇高的诗歌美,自然美、精神美、并使这些美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晨兴理荒秽”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为实,后句为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再比如”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等语句,朴素平淡,没有任何的修饰之语,而作者却巧妙的将这些平淡的语句加入到诗歌之中,不仅没有让诗歌显得俗气,更是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恬淡清雅,同时也让这些朴素的语言获得了不一样的光彩,在这种醇美的意蕴中,口语上升为诗句,口语的平淡和营造的醇美意境和谐的统一了起来,这种特殊的手法,形成了陶渊明独特的艺术特色。

  总之,这首诗歌中没有华美繁复的辞藻,没有特殊的修辞,诗人就运用一些简单的事物,景象,运用独特的写作手法以及合理的结构安排将这些平平凡凡的事物进升华,不仅使诗歌显得朴素清雅,恬淡幽美,显现出一种天然之美,更在这种美好的意蕴中,整首诗歌的主旨也得到了更加深刻的体现,表现了作者淡雅的心境,对恬淡自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喜爱,同时也有力但不做作的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09-06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赏析08-23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09-02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08-29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10-27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教案08-30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实录08-29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教学08-26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赏析11-28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教案11-25

古诗《鲁山山行》梅尧臣 杨万里古诗《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