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是《归园田居》中的第三首,传诵甚广。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回顾一下吧。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赏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拓展阅读:《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⑵ 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⑶ 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 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⑵ 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⑵ 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期中考作文以“学会放弃”为话题,通过这次作文,我们懂得,取与舍贯穿于人的一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弃,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地与官场彻底决裂,选择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
《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三、诵读课文
1、范读正音并提示五言诗朗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2、指名学生朗读,并加以评价。
3、听录音,然后学生自由朗读。
4、全班分成两组进行朗读比赛。
5、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四、讨论鉴赏
1、提问:诗中哪些诗句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诗眼或关键语句并分析)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尘网 羁鸟 池鱼
厌恶官场生活(樊笼里)
向往田园生活(返自然)
爱丘山 恋旧林 思故渊 归园田
2、提问:哪些诗句描写乡村田园生活?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等诗句。
3、提问: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图景有什么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农田 草屋
简朴幽雅
榆柳 桃李
见
远人村
安详悠闲
墟里烟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狗吠 深巷
宁静和平 闻
鸡鸣 桑树
无尘杂
闲适自在 感
有余闲
总之,这些诗句,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4、小活动: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划或导游,根据本诗你打算怎样向客人推介“乐陶陶农家游”这项服务?
五、探究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1、从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
2、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3、成因分析: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曾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而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使他在“误落尘网”13年之后,“悟几往之不谏,改心为形役”为“形为心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率性自然。
六、全班同学朗读课文并练习背诵
七、作业
1、课外探究: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提示:
⑴ 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⑵ 彻底悔悟。
⑶ 也许是一种托词。
2、比较阅读《归园田居》和《短歌行》:
提示:
⑴ 进取与隐退的对立。
⑵ 文学有着广阔的胸怀,只要是美的,都有价值。
- 相关推荐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10-17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教学10-10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赏析10-07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赏析10-05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赏析01-16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经典教案09-25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教学09-23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实录07-04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教案09-29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