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22-05-2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引导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光芒、洋溢着炽热的革命激情的长篇小说,我们一起来听听名家是如何评价这部经典作品的。

  名家评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只是个契机,它触动了我们心弦上的强音,我们需要这种金属与金属间的触动。

  张海迪(作家,全国政协委员):新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边,安德烈这个演员真是选到我心里去了。我不喜欢这个丽达,作为乌克兰共青团委书记,她在感情上发生这样的转变是不可理解的,也是让人无法接受的。小时候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特别喜欢丽达,不喜欢冬妮娅。有一次要把长头发剪短,我就跟理发师说:“剪个丽达式的短发!”剧本的改编我还是满意的,我和编剧梁晓声、周大新等都是朋友,这一代人应该能够比较准确地掌握原著的精神。

  陈燕(报纸编辑):对新拍摄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重要的感觉就是由俄罗斯人来做编剧是正确的,确实不应该让梁晓声来做。他的语句抒情性太强,免不了会空洞,而俄罗斯的语言是非常正宗的,只有俄罗斯人才能真正运用地道的本民族语言,在剧中体现(http://www.ruiwen.com/wenxue/)俄罗斯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片头的柯察金形象和片尾的音乐以及美术也都是很不错的。

  有一个不太好的感觉就是这个戏把保尔·柯察金“明星化”了,变成一个完美的“底层人”,实际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毕竟是有他的不完整性的,不可能那么有声有色,戏中的处理有点概念化了。男主角的表演方式有西方明星模式的影响,没能挖掘出底层人物复杂的内心构架和精神世界,现在这个样子过于光彩夺目,过于深沉了,我想应该拍得“土”而有内在的毅力,好过现在的太“洋”、太偶像化,理想化的方法贬低了英雄。当然这个片子还是有艺术感染力的。

  评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部经典名著,可以因为什么而被人记住?是跌宕起伏的情节?还是闪耀其中的哲理思辨?抑或是无可抑止的激情洋溢?作为在特定时期激励了几代社会主义世界的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吸引人的或许就是所谓的"革命理想主义"

  首先这部作品的作者本人就是很有一番传奇经历的,因此书中保尔的的故事可以看作作者丰富的人生历程的艺术再加工.也正因为根植于20年代残酷而真实的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历史氛围,再加上作者的炽热的感情,使得这部作品并没有沦为不少"革命英雄主义的"假大空的窠臼之中.而是真切的表达出了在那个时代,人们情不自禁的流露出的,对于革命由衷地期盼和希望.

  保尔从一个工人的儿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苏维埃战士.当然经历了不少的曲折.包括和青梅竹马的恋人冬妮娅分手.我想,作者是不屑于主角为了所谓的爱情去干扰到革命事业的.这并不是他不近人情.作为一名老红军.也作为书中保尔的原形,奥斯特洛夫斯无疑对革命的事业报有更为纯洁的感情. 这可能不为现今的"小资"们所理解,他们在意的更多是自己小圈子里的风花雪月,当然,时代在变化,这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但是请听,在风雨激荡的1920年代,对抗白军的艰苦岁月,孕育出是后人如今只能缅怀的独特情怀,你可以不理解,但是,请不要怀疑他曾经存在过.正如今天生活在改革开放环境下的中国人,也无法否认艰苦的国内战争的历史.

  正是这一点,在不同的时期,使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着不同的吸引人的特征和其意义。在苏维埃的时代,或许青少年们会把保尔当作榜样,励志成为他那样的坚强人物。作为英雄的保尔,作为偶像的保尔,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无数革命战士闪光的代表。可在现今的后苏维埃时代,全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背景中,这种保尔英雄的气质明显有被消解的可能。现在,我觉得最好还是抛弃各种偏见以及解构,把保尔的故事当成一个小人物,怎样发现了信仰,坚定了信仰,从而为信仰而战斗的光辉历程。至于着信仰本身,倒还是次要的。一个能够照亮一个人生命历程的信仰,无论如何对于在乎他的人而言是神圣的。现今的我们,自然无需在去追求保尔式的英雄主义,但感受一下某种曾经存在的,现在却已经消失的东西,或许会有自己的收获。

  论文字,老兵奥斯特洛夫斯基病中写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然和托尔斯泰普希金等人相比稍逊一筹。可其中精神的特质却毫无疑问都最符合艺术的本质:源于生活,超越生活。因此,去读这本书吧,它会给你一些启迪.....

  • 相关推荐

【名家评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文章:

名家散文07-21

名家短篇散文02-21

王安忆评说迟子建02-21

名家描写雨的段落01-16

名家经典散文片段摘抄02-23

名家诗歌(精选11首)09-13

名家描写春天的段落02-22

名家的环境描写段落08-07

名家对莫言的评价10-19

描写大海的段落名家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