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故事》

2020-11-20 范仲淹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自小胸怀大志,苦学不辍。26岁(1015年)时举进士初登仕途。1040年,以“龙图阁学士”的官职出任陕西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侵犯。1043年出任副宰相后,和其挚友欧阳修等人提出了均田赋、减徭役等十项改革建议内容的“庆历变法”,遭到皇亲国戚等为首的'反对而被罢去相位,他请求自贬为邓州知州。

  1044年到任邓州后,仍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大兴教育之风。在城东南隅相继主持修建了“百花洲”、“春风堂”、“览秀亭”等建筑。并应好友滕宗谅(南阳籍,见注解)之邀,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不朽名作《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成为激励后人的千古绝唱。南阳人民为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父母官而自豪。但是,南阳很少有人了解范仲淹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为官清正,爱民如子的思想基础就在于佛法之中。现将《禅林珠玑居士篇》中介绍范仲淹修学佛法与高僧相处的情况,提供给大家,目的让人们重新认识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范仲淹故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在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辙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不继,日昃(zè)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概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常常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终于博通《六经》的要领,对天下有慷慨抱负,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注释

  ⑴孤 :幼年丧父

  ⑵适 : 古时指女子出嫁

  ⑶世家: 家世

  ⑷去 : 离开,离去

  ⑹饘粥:饘(zhān);稠粥

  ⑸南都: 今河南商丘

  ⑺昃:昃(zè);日偏西

  ⑻寝 : 睡觉

  ⑼或 : 有时

  ⑽怠 : 疲惫困倦

  ⑾辄 : 就,于是

  ⑿六经: 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⒀旨 : 要领

【《范仲淹故事》】相关文章:

范仲淹食粥的故事范仲淹故事大全12-03

范仲淹先忧后乐故事08-30

范仲淹苦读故事02-17

范仲淹作品故事11-25

范仲淹苦学故事11-25

《范仲淹》的故事02-01

范仲淹故事大全11-25

【热门】范仲淹的故事12-01

范仲淹的故事【推荐】11-30

【推荐】范仲淹的故事11-30

范仲淹《岳阳楼记》介绍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