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扬州禅智寺》杜牧唐诗鉴赏

2020-10-31 杜牧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

  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杜牧诗鉴赏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 ,杜牧的弟弟杜页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望。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静寂,和诗人担忧弟病、伤前程的黯然心境不无关系。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就更使人觉得音色的凄凉;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都十分精细。“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喧,喧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静寂。

  接着,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台阶长满青苔,则行人罕至;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寂冷落。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于郁树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的静。

  至此,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禅智寺的幽静,似乎文章已经做完。然而,忽又别开生面,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诗人感慨念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阻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这首诗写扬州禅智寺的静,开头用静中一动衬托,结尾用动中一静突出,一开篇,一结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十分巧妙。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唐诗鉴赏】相关文章: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诗词赏析08-20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阅读题答案07-17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赏析(3篇)10-11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赏析3篇07-01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赏析(汇编3篇)10-11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全文译文及赏析11-01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唐诗鉴赏06-05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唐诗原文及鉴赏06-01

《题木兰庙》杜牧唐诗鉴赏06-05

《山行》杜牧唐诗鉴赏 《润州(其一)》杜牧唐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