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扬州禅智寺杜牧诗词赏析

2024-08-24 杜牧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题扬州禅智寺杜牧诗词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唐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释】:

  ①禅智寺:又名竹西寺,在今扬州东北。《明统志》:“扬州府:禅智寺在府城东一十五里,本隋炀帝故宫,后建为寺。”按,寺废,建为砖瓦厂。

  ②白鸟:白羽之鸟。如鹤鹭之类。《诗经·大雅·灵台》:“白鸟翯翯。”

  ③竹西:在扬州甘泉之北。后人因杜牧此诗所咏处筑亭,名曰竹西亭,又称歌吹亭。

  译文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

  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

  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赏析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就更使人觉得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都十分精细。“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接着,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台阶长满青 苔,则行人罕至;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通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静,格外的冷清,分外的沉寂。

  至此,诗人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禅智寺的幽静,似乎文章已经做完。然而,忽又别开生面,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诗名《题扬州禅智寺》,“题”:书写,题署,题名其上。“扬州禅智寺”:【禅智寺又叫上方禅智寺,上方寺,又名竹西寺,故址在扬州东门外月明桥北。禅智寺原为隋宫,后改建为寺。禅智寺自唐以来,是诗人盘桓的地方,众多有关禅智寺的诗篇,使禅智寺名声益振。1853年禅智寺毁于兵火。今在古运河边建设“禅智码头”,留下“禅智寺”字样。】也就是说,杜牧把这首诗题写在扬州的禅智寺里了。

  按《唐诗鉴赏辞典》里介绍:【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杜牧的弟弟“杜顗yi3”患眼疾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也就是说杜牧这次到扬州来,是来看望患眼病的弟弟。杜牧之前在833-835年呆在扬州,这次是离开扬州两年后,再次来到扬州。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分析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字词典故 “蝉噪zao4”:蝉声喧聒guo1,吵闹。(南朝 梁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飘萧”:飘零萧瑟,头发稀疏貌。(杜甫《义鹘gu3行》“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人生许与分,只在顾盼间。”)在杜甫的这首诗里,讲了一个关于一只讲义气的“鹘”的故事,鹘是一种鹰类猛禽。“松桂”:松树和桂树。(高适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当时以松树搭配桂树作为行道树应该是比较常见。高适这里的“东山”,应该是指东晋谢安的“东山再起”的内涵。

  鉴赏

  杜牧说,一场雨后,只剩一只蝉在鸣叫。这是一个松树与桂树飘萧的秋天。

  为什么要在“字词典故”里把“飘萧”和“松桂”的可能意思和出处写得如此清楚呢?因为杜牧似乎并不是想简单地表述“禅智寺”的静。首先他来到这里帮助弟弟,自然是兄弟义气了。而因为来探视,杜牧不得不离职,所以也算是来到了“松桂足”的“东山”之地,等待将来再起了。

  另外,835年十一月,长安发生了“甘露事变”,牵连被杀的人很多。杜牧当时在洛阳,躲过了一劫。为什么说他躲过一劫呢?因为杜牧26岁的时候,被授以“弘文馆校书郎”,属于“门下省”。而“甘露事变”中,中书省,门下省被杀的人最多。虽然事隔两年,可是宦官“仇士良”依然在掌权。所以杜牧很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索性洛阳这个官也不做了。到更远的地方蛰伏。如果确实有这层意思的话,那么杜牧的这两句“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就更有意义了,一场风雨之后,只剩他一只蝉在叫了。这是一个他不得不暂且归隐,等待东山再起的秋天。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字词典故 “阶砌qie4”:台阶。(三国 魏 卞兰 《许昌宫赋》“修栏荫于阶砌,崇栋拂乎旻苍。”)“白鸟”:白羽的鸟。这里可能是鹭。(唐 刘长卿 《题魏万成江亭》“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迟留”:停留;逗留。(汉 王充 《论衡状留》:“贤儒迟留,皆有状故。”)

  鉴赏

  杜牧说,青苔布满了台阶,白色的鸟儿故意迟迟在此停留。

  杜牧这里所说的“阶砌”除了指眼前之景,很可能也是影射长安皇宫之内的雕栏玉砌。至于白鸟,就是他自己了,故意在此停留。“王充”不是说了吗,“贤儒迟留,皆有状故”。杜牧是一个政治敏感的人,他写的这首诗一直让我想起王维在安史之乱中,被囚禁于洛阳菩提寺中,写的那首《凝碧.池》。那首诗后来可是救了他一命,说明他虽然被迫做伪官,心里还是想着朝廷的。而此时,杜牧这首诗是题写在扬州禅智寺的,或者将来也会有用处的考虑。下面四句,他笔锋一转,又转向他的扬州情结了。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赏析

  杜牧说,此时,暮色的雾霭从深暗的树林中生出来,而夕阳渐渐地下到了小楼下面。

  杜牧的《山行》有一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有不少人都误为“深处”。事实,“生”字是很形象的,白云是山上生出来的,暮霭是深树里生出来的。还有像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都是非常生动形象的。而“夕阳下小楼”,这个“下”字,事实也可以拟人化地解释为走下小楼。因为杜牧这“小楼”似乎并不是禅智寺里的建筑物了,他在看“暮霭生深树”的时候,可能目光已然望到寺庙之外了,而那小楼很可能已经是扬州城里的小楼了。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字词典故 “歌吹”:歌唱吹奏。(《汉书 霍光传》“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俳倡”的意思是:俳优倡伎。

  鉴赏

  谁又知道我在竹西路这里呢?那歌声与吹奏声悠扬的地方已经是扬州了。

  扬州在杜牧的心灵深处是留下深深的烙印的,后来他在《遣怀》一诗中写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而在写本诗的时候,他才离开两年,能不想吗?因为扬州有一位他曾经割舍不下的豆蔻女子,他在《赠别二首》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如今他人近在咫尺了,却没有去看望她,也许这首诗也是在为自己这样的行为做个辩白吧。“歌吹是扬州”,“歌吹是扬州”,杜牧又回想起以前在扬州的生活了,看来这段感情对他来说真的很深。

  我想本来在扬州禅智寺题诗的人就不少,杜牧可能也是自己找面墙,找根柱子或者哪里题上去的吧。将来或者可以为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对情人的深情做个见证吧。

  《题扬州禅智寺》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秋。杜牧时年三十五岁,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疾,暗无所视,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告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此诗便作于此时。唐制规定: “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这次即因告假逾百日而离职。

  《题扬州禅智寺》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相关推荐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诗词赏析】相关文章:

金谷园杜牧诗词注释及赏析07-25

题乌江亭杜牧赏析12-0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07-22

杜牧《题乌江亭》的赏析与译文11-28

《蟾宫曲·题金山寺》古诗词赏析10-24

卢纶古诗词《题云际寺上方》赏析10-11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唐诗鉴赏03-11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原文鉴赏09-03

杜牧的诗词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