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年间游历长安时,杜甫的诗文虽然暂不出名,仕途也不得志,但一直有家里的接济。所以才有闲钱陪着李白游山玩水,结下深厚友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杜甫在唐朝并不成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杜甫在唐朝并不成名
今天我们论起古代历朝的诗人来,李白和杜甫的地位毫无悬念,稳进前三名。但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甚至在终唐一朝,李白、杜甫的诗名也远未被主流社会所推崇。直至到了清代,李白和杜甫才在诗坛走到了无人企及的高度,步入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行列。
诗文千古事,谁强问历史。时代隔得愈久远,有些人愈显伟大。
李白和杜甫均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三朝。唐玄宗天宝三年即744年编选的三卷本《国秀集》,收录作者88人,收诗220首,李白、杜甫无一首入选。
《国秀集》由唐玄宗时期国子监的太学生芮挺章编选,有影印明初刻本,毛晋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唐人选唐诗》(十种),亦收此集。编选此书时,李白已经43岁了,杜甫也过了而立之年。而与李白同岁的我们山西老乡王维的诗,则被入选七首。
喜爱诗歌的唐宪宗曾下令编选了当时名家诗选《御览诗》,共收诗286首,入选最多者是卢纶(32首)和李益(36首),李白、杜甫无一首入选。也有学者据此认定李白、杜甫在唐代不入流。
其实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御览诗》是翰林学士令狐楚编录当时名家诗进呈唐宪宗以供御览,入选者均为大历(唐代宗年号)至元和(唐宪宗年号)诗人,共三十人。李白、杜甫并非大历至元和时期的诗人,没被入选很正常。
据查史籍,755年至965年编选的六部唐诗集,只有两种选了李白、杜甫的诗。由此却可看出李白和杜甫在其所处的时代,并非大红大紫,只被主流社会有限度地承认了。
历史是公正的,公道只会一时迟到,而不会永远缺席。清代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集》(收诗1928首)和《唐诗三百首》,李白分别入选140首和26首,杜甫分别入选205首和33首。二人诗作
被选入的比例之大,彰显了其穿透岁月的极大影响力。
《唐诗别裁集》为史上较有影响的唐诗选本,编选者沈德潜是乾隆四年(即1739)中进士,后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有趣的是,此书的书名和杜甫有关。因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有别裁伪体亲风雅语,故名别裁。
李白杜甫的故事
唐诗里少不了说李白杜甫。“诗仙”李白的咏月诗相当多,比如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我更喜欢他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满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影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渺云汉。”在这首诗里,李白的豪放不羁,潇洒超脱的个性一面跃然纸上,而他奇妙的想象力构织的意境也让人陶醉。
诗歌作品更具有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的诗篇就更苍凉和沉重,比如他的咏月诗名篇《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在月色下是特别容易怀念故人的,何况远在边塞的诗人,于是思乡和想念弟弟之情都油然而生,只是在杜甫凝重的笔触下这些又混杂着对国家的忧思,显得格外苍凉。
相比而言,从鉴赏角度,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王维的诗体现的“诗中有画”更值得细细品味。我特别喜欢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在这首诗里,一幅月下山涧的幽静、安宁的山水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里飞起的鸟的叫声更映衬出空荡的山涧的安静。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意境里,多少可以感受到诗人忘却尘世、怡然自得的心性,用现在的话说,有点儿“小资”。
白居易《与元九书》论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篇,至于贯穿今古,尔见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天宝三年,这一仙一圣携手同游洛阳,把酒论诗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仰视着两位诗文巅峰的俊豪,吟咏着他们留给后人的诗章,细细咀嚼,足以体味出那字里行间蕴藏的无穷奥妙。
李、杜都很善“画”诗。李白的《送友人》和杜甫的《绝句》就是两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送友人》跳出了一般的儿女情长与秋风萧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出离别的伤情。“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青翠的山岭,透亮的流水,红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互映互衬,气韵生动,绚丽华美。再看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诚然就是一幅山水画:青翠黄白,色彩璀璨,千秋雪,万里船,又将尺方画布延入了无限的时空,给人一种野云孤飞,言近而思无穷的潇洒之感。
有人说,杜诗多泪,李诗溢酒。以雄奇浪漫见称的李白和以精练现实著称的杜甫,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对比。前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吴越古地,山雄水淼,作者踏碧波,寻仙尘。一会儿半壁海日,天鸡啼鸣,一会儿熊咆龙吟;有忽而霓衣风马,虎瑟鸾车。入梦出梦,肆意汪洋,想象夸张似云中神龙,极现遒劲盘曲的整体。那傲岸独立的气质,那不摧眉折腰的宣言,让人读来为之倾倒。再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破屋》,茅飞,秋风掠堂,夜里轻迫,彻夜无眠。面对此情此景,读者也要落泪而泣之,然而杜甫之“圣”就“圣”在以切身的苦难,推及“天下寒士”,愿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代价,换取“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人真正领略到了一个圣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让人看到了“穷亦兼善天下”的品格。
“仙”也好“圣”也好,都难脱世事的愁苦。李白《将进酒》“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抒愁入黄河之水,忽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竟将抒愁转成言志。李白的诗总体感觉痛而不伤,这与他的性格和经历有关。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尽是对沧桑世事的深沉感谓。老友相逢,既对往日眷恋,又充满无奈的苦笑。
由此观之,李诗妙境在虚处,而杜诗妙境在实处。虚则以气韵见长,浑雅而暗蕴空灵;实则以意境见佳,精干而深析透辟;李诗美在情辞,所以比较丰腴;杜诗美贯平实,所以较为遒劲。读李白诗像啖荔枝,一颗二口则甘芳盈颊;读杜甫诗像初尝橄榄,初觉生涩,回味则满嘴甜津。
李白,杜甫,是诗史上独立的磁极,将永远吸引后世爱诗爱美的人们。
李白杜甫关系为何破裂
诗人李白与杜甫都是唐代大诗人,两人与高适关系非常不错,杜甫写有大量的诗篇赞美诗人李白。诗人李白称子美(杜甫)是兄弟,那么按照亲属关系又乱了套。高适也曾经写有诗人李白大量诗篇,因为诗人李白浔阳入狱,高适未曾解救诗人李白,两人关系断裂,高适没有留存诗人李白的诗篇。杜甫后因为诗人李白罹难于永王东征十歌上附逆罪,可能产生误解。诗人李白知道高适在剑南大力帮助杜甫,建有草堂帮助杜甫一家。高适已经是剑南节度使,掌管着很大的区域,直接负责诗人李白的案件,一句话也是高适手下抓了诗人李白。昔日三人梁园狩猎,晚上睡一张床,盖一条被子的好友怎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
高适奉诏皇上命令抓了诗人李白,杜甫做了什么呢?诗歌记载,杜甫写给诗人李白多篇同情的诗篇,高适没有,反而销毁了以前与诗人李白的诗篇。高适可能是怕沾了诗人李白的晦气,牵连自己,似乎有情可原?但是,关系很好的杜甫写完《梦李十二》给诗人李白,诗人李白为什么没有回信呢?从此断了联系,是因为高适作祟还是杜甫也白高适劝说,认为诗人李白狂妄不羁不值得做朋友呢?
诗人李白第三任妻子宗煜曾经登门拜访高适,高适不见躲开,诗人李白记恨高适此举吗?那么,杜甫呢?诗人李白流放夜郎回来后一直收到杜甫的书信,而诗人李白因什么没有给杜甫联系?是因为六十一岁高龄的诗人李白从军半路患病(腐肋疾)回到当涂养病,病重?通过诗人李白病重期间游历南陵、宣称来看,似乎写一封信的能力还是有的,那么诗人李白为什么就没有给杜甫写信呢?诗人李白会不会嫉恨高适帮助穷困潦倒的杜甫,而没有帮助狱中和流放的自己而怀恨在心?千古之谜不可解密?
- 相关推荐
【李白杜甫在唐朝并不成名】相关文章:
李白杜甫的爱国诗句03-30
李白杜甫高适绝交的原因11-08
唐朝诗人柳宗元10-26
唐朝诗人王维01-06
唐朝诗人王维简介12-05
唐朝诗人李白简介09-24
李白唐朝诗仙简介10-18
唐朝诗人元稹的诗10-28
唐朝诗人王维的简介12-29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