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是北宋词人晏殊所创作的一首词,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该词是诗人的一首伤春怀人之作,抒发了诗人的迎春之情,送春之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晏殊 <<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晏殊,宋代前期的著名政治家和词人。七岁就能赋诗作文,14岁上朝面君,被赐进士出身,一生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堪称名副其实的宰相词人。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引得古往今来人们多少感叹。今天我们一起赏析晏殊的另一名篇《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
蝶恋花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诗词开篇就描写了一副春日景象:阑干环绕,绿树掩映,在阵阵和煦的春风中,杨柳舞动,展尽风姿。黄金缕,特指杨柳刚刚绽放时,嫩黄的树枝。此处有几个词特需留意。阑干六曲,言阑干之曲折回绕,树碧,言春天树木之茂盛。而一“偎”字,即写出阑干碧树的相互掩映,我们又隐隐看到漫步于其中的主人公,一会儿拍拍阑干,一会儿又依偎在碧树旁,她在干什么呢?她又在想些什么呢?此句似是写景,但人物却又无处不在。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二句写景,但风而轻,似乎也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展尽二字,则道尽春日之风景,似乎杨柳在尽情展示自己的风姿,一个展字,赋予了杨柳人的情感,如同人一样在尽情展示个人的姿态优雅。景是如此,人呢?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把,就是握,是谁拿出了自己装饰精美的铮,拨弄它的弦柱,逗弄的海燕穿过珠帘,双双飞去了呢?上边写景,此句就开始写人了,但人又在虚无缥缈中。一个“谁”,便点出只能听到,却没有看到。但筝是细筝,柱为玉柱,人说晏殊是富贵人写富贵词,便可从此看出词人的富贵气象。但是谁在弹,她又在弹些什么呢?作者没说,留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他只告诉我们穿帘海燕双飞去,听到了阵阵的筝声,海燕穿过珠帘,双双飞去了。燕子在古代诗词中,从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在晏殊的诗词中体现的也更为突出的。“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燕子是人生有限时光永恒的体现,而燕子双飞,在晏殊词中更是频频出现。《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中有“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的意象,《清平乐》又有“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的词句。双字,在诗词中也别有意味。温庭筠的词中有“新贴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的名句。燕子而双飞,当孤独的闺中人看到此种景象时,内心是何等伤感呢?
下片作者接着抒发个人内心的伤感,但作者并没有铺张,而是融情于景,写景抒情。“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同“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一样,都是典型的春天景色,但已包含了无限的情思。游丝,落絮,就如同流荡在外的游子,并且满眼都是,怎能不引发作者的伤感呢?再加上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打落了刚刚绽放的多少杏花啊!幸福总是如此的短暂,而痛苦却一次次打击着人们的心灵。作者难怪要怪罪那乱语的黄莺了,你为什么将浓睡中的我惊醒,可让我到哪里去寻找那美妙的梦境呢?这与唐代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堪称一脉相承啊。那么作者到底有梦到了什么,作者却隐而不露,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
整首词作者由写景始,由写人终。写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变化,在变化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人先写人物的行动,把细筝移玉柱,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再写人物的心理,“惊残好梦无寻处”,直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伤感。整首词写景与写人相互交融,通过穿帘的双燕,乱语的黄莺,游丝,落絮,清明雨,使人物的心理活动步步呈现,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统一,但又含而不露,堪称“金碧山水,一片空蒙。”
【晏殊《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赏析】相关文章:
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全词赏析09-05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翻译赏析10-03
蝶恋花晏殊六曲赏析10-06
晏殊《蝶恋花》赏析07-27
晏殊《蝶恋花》的赏析08-18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08-12
晏殊蝶恋花赏析10-22
晏殊《蝶恋花》赏析08-27
晏殊《蝶恋花》赏析11-07
晏殊《蝶恋花》赏析08-31